资源描述
表2 教学方案1
单元
工艺制作类
单元课时
8
主题
碎纸贴画——彩虹桥
总课时
2
第 1 课时
背景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中的第一课,因此在设计的内容比较简单,以碎纸贴画为主要内容。学生在“桥文化”课程中已经初步了解了彩虹的颜色与形成,重点通过动手做一座来完成“彩虹桥”作品,难点是七种颜色的分布。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讨论出现彩虹的自然现象,初步了解彩虹形成的原因。感知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知道彩虹的七种颜色,并能正确排列色彩,为制作打基础。
3、利用碎纸制作贴画——彩虹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评价设计
指标
序
号
标 准
评 价 等 第
定性评价
自评
互评
师评
学习态度
1
能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自评:
互评:
师评:
2
尝试着收集关于彩虹的课外资料
3
乐意与小伙伴合作,有参与热情
学习能力
4
独立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
5
大胆提出不懂和想弄懂的问题
6
能与他人合作开展简单实践活动
*7
喜欢参与实践,有初步的动手能力
学与教活动设计
碎纸贴画——彩虹桥
(一) 了解彩虹的形成
1. 出示彩虹图片 :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2. 讨论:你看见过彩虹吗?在什么时候?你知道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吗?
3. 观看彩虹形成的录像资料,了解形成原因。
彩虹是太阳光穿透雨的颗粒时形成的。原本光是笔直行进的,但它也具有一旦进入水中就会折射的性质。因此太阳光在通过雨的颗粒时就会折射。此时,由于光折射的角度因颜色而各异,所以七种颜色会以各自不同的角度折射。所以七种颜色会很漂亮地排列起来。这就是形成彩虹的原理。
(二) 了解彩虹七色的正确排列
1. 认识彩虹的七种颜色
2. 学会正确排列彩虹的七色
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雨点,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的光谱。彩虹七彩颜色,从外至内分别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3. 学生在纸上,正确画出彩虹的七条颜色。
(三) 碎纸贴画
1. 欣赏儿歌-彩虹桥:
2. 教师展示作品:彩虹桥
3. 学生制作
(1) 六人一组,每组桌上七个盒子,每个盒子里有一种颜色的碎纸片。
(2) 学生将刚才纸上画的彩虹用碎纸贴的方式贴出彩虹的样子,
(3) 完成作品后,可以用画笔在纸上添上其他内容:高山,河流或草地,房屋。
4. 学生作品展示,交流
5.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碎纸来贴画,并且知道了彩虹的七种颜色,他们分别是——赤橙黄绿青蓝紫。最后,让我们一起在儿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
彩虹桥
雨过了,天晴了,彩虹在天边出现了,
红条条,橙条条,黄绿青蓝紫条条,
七色的条条组成一座彩虹桥。
(备注或反思)
备注
表2 教学方案2
单元
工艺制作类
单元课时
8
主题
蛋壳贴画——石拱桥
总课时
2
第 1 课时
背景分析
介于学生对贴画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将蛋壳作为贴画制作的主要材料,既是教会学生学会废物利用制作作品,也是让学生在此了解石拱桥的结构与构造。蛋壳易碎,贴画时是个难点,培养学生细心完成一件事的态度。
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石拱桥的图片,感受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
2、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制作打好基础。
3、制作蛋壳贴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评价设计
指标
序
号
标 准
评 价 等 第
定性评价
自评
互评
师评
学习态度
1
能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自评:
互评:
师评:
2
尝试着收集关于斜拉桥的课外资料
3
乐意与小伙伴合作,有参与热情
学习能力
4
有独立思考能力,会归纳所学内容
5
敢于提出疑问和不同观点
6
能与他人合作开展简单实践活动
*7
能独立完成制作作业
学与教活动设计
蛋壳贴画——石拱桥
(一)图片欣赏,感知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
1.出示图片,简单介绍
2.了解中国石拱桥特点.:
(1)历史悠久(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
(2)几乎到处都有(即多而且分布广)
(3)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跨水架桥,意境之美,雕琢装饰,千姿百态,也是体现我国审美观的一种民族传统。建筑不论大小,工艺必须精益求精,如同一幅画图,它是一份可珍贵的遗产,显示着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
3.了解赵州桥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595-605年),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今天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石拱桥是用石块拼砌成弯曲的拱作为桥身,上面修成平坦的桥面,以行车走人。而赵州桥的特点是“敞肩式”,即在大拱的两肩上再辟小拱,是石拱桥结构中最先进的一种。
(二)制作蛋壳贴画
1.教师出示范作
第一步:画出石拱桥轮廓
第二步:用蛋壳做石头“砌”桥
(学生将碎蛋壳用胶水贴至“石拱桥”上,作为墙面。)
第三步:贴完蛋壳,修正边框,钩框。
第四步:上色,美化。
作品展示,交流。
(备注或反思)
备注
表2 教学方案3
单元
工艺制作类
单元课时
8
主题
绒线贴画——斜拉桥
总课时
2
第 1 课时
背景分析
绒线在现今孩子的生活中不多见,用它作为斜拉桥的悬索很形象。学生在贴画过程中要良好绒线尺寸,每一根绒线都必须拉直,不能有一点弯曲,也是告诉学生制作作品和造桥一样,不能马虎。
教学目标
1、了解斜拉桥的特征,欣赏各种斜拉桥
2、知道黄浦江上的斜拉桥
3、能动手制作贴画作品,并感受城市建筑的雄伟,提升民族自豪感。
评价设计
指标
序
号
标 准
评 价 等 第
定性评价
自评
互评
师评
学习态度
1
能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自评:
互评:
师评:
2
尝试着收集关于石拱桥课外资料
3
乐意与小伙伴合作,有参与热情
学习能力
4
有独立思考能力,会归纳所学内容
5
敢于提出疑问和不同观点
6
能与他人合作开展简单实践活动
*7
喜欢参与实践,有初步的动手能力
学与教活动设计
绒线贴画——斜拉桥
(一) 欣赏斜拉桥,了解基本特点
1. 出示图片:(4张)
2. 说说斜拉桥的特点
(二) 交流黄浦江上的斜拉桥有哪些?
(三) 制作绒线贴画
1. 教师出示范作
2. 学生制作:
第一步:画出斜拉桥的轮廓
第二步:用绒线作为斜拉索,完成斜拉桥作品
第三步:装饰与美化
3. 学生作品展示与交流
4. 教师总结
(备注或反思)
备注
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