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强调设计真实、复杂、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实现课程目标。本节运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自主探究,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过程,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二、教材分析本节位于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第一课时,在教材中既是上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的延续,又是下一课时“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的基础,故在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本节涉及“气压”这一物理知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故本节
2、知识既是整个第三章的重点又是难点。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新乡市十中七年级多媒体班的学生。该班学生思维活跃,综合素质较高,学习兴趣浓厚,课堂参与意识比较强烈。四、教学目标1.说出胸腔与肺的位置关系;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2.通过层层探究实验提高观察、推理、与人合作及动手实践等各项能力。3.学会测量胸围差,并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同时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和成就。 4.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五、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节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以探究活动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体验、测量、实验、竞赛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
3、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做科学中提高生物学素养,提高观察判断、实践创新等多种能力。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更广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呼吸运动的模型; 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每个四人小组各准备模拟呼吸运动简易模型一套(饮料瓶、气球和塑料饮管各一个组装);软尺、气球、针管各一个。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点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1.趣味实验:找方法用什么办法使瓶内瘪的气球胀起来?2.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找出最简便省力的方法。3.指导学
4、生分析原因:为什么挤压瓶壁,瓶内的气球会胀大呢?4.引入新课:外界气体怎样才能进入肺呢? 1.四人小组观察模型,讨论、实验,找出方法,并派代表示范。2.观察、比较、分析,找出最简便方法:轻轻挤压瓶壁后松手,瓶内瘪气球胀大。3.分析原因,得出:因瓶内容积发生变化4.倾听、思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同时引出课题。(二)指导探究1.引导学生观察胸廓、胸腔彩图,结合自己的身体,找出胸廓、胸腔的组成及两者的区别;2.指导学生联想、推测:胸腔和肺与瓶子和气球的关系。3. 指导探究:胸腔容积会发生变化吗?探究一:用心体验,深呼吸要求:双手交叉轻放在胸部,深吸气,深呼
5、气双手轻放在肋骨位置,深吸气,深呼气双手放在腹部,深吸气,深呼气探究二:合作实验,测量胸围差指导测量活动并引导学生讨论:同学间的胸围差有区别吗?1.观察、体验,理解胸廓、胸腔两个概念,以及胸腔与肺的位置关系2.思考、推测:气球肺瓶子胸腔推测:胸腔容积变化,肺胀大和缩小,气体进出肺。3. 探究一:坐直身体,亲身体验,获得感知:吸气、呼气时胸廓容积是变化的。体会腹部的起伏变化,思考其中的原因,想象膈肌的收缩和舒张。探究二:每组只测一人,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并记录测量结果。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自己获得感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事实求是
6、的科学态度。你认为同学间胸围差的差别与哪些因素有关?胸围差的大小反映了什么?师生交流,得出:探究三:观察胸廓变化的原因?播放肋间外肌收缩、舒张引起胸廓横向扩大、缩小的动态变化课件。演示膈肌运动引起胸廓纵向容积改变模型引导学生得出:呼吸肌运动 胸廓容积变化探究四:动手操作,感知“气压”当胸廓容积变化时,肺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肺容积的变化导致吸气和呼气?一针管,左手堵住前端,右手往外拉针筒,会出现什么现象?右手往里推针筒,又有什么现象?松开左手,再试一试,有什么现象?引导学生预测实验结果,并指导实验过程。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胸廓容积是变化的。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胸围差与性别
7、、年龄和身体锻炼有关探究三: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胸廓容积的变化是由肋间外肌和膈肌即(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探究四:思考问题,预测实验结果。四人小组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气体存在压力。一个容器中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若气体总量不变,当容器容积增大时,气体压力减少;反之,气体压力增大。气体总是从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扩散。让学生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获得对“气压”的感性认识,突破教学难点。(三)总结深化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梳理本节知识。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概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
8、肌运动 胸廓容积变化 肺容积变化 肺内气压变化 外界气体进出肺使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四)检测反馈1.知识检测,评价反馈(1)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腔内。(2) 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间的肌肉和的结果。(3)胸腔底部是,主要是肌肉组织。(4) 测定胸围差时,被测者要( ) A.不挺胸不屏气 B.挺胸不屏气 C.挺胸屏气 D.不挺胸屏气(5)当我们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膈肌的活动状态是()A.收缩、舒张B.舒张、收缩C.收缩、收缩D.舒张、舒张2.学以至用睡觉时,小明把手放在胸部感觉憋闷,你能帮他找出原因吗?打“嗝”是由于膈肌处于收缩状态,此时是属
9、于呼吸的什么状态?有的人喜欢喝水压住,是否合理?为什么?抢答思考、讨论、抢答检测课堂学习效果,课内知识当堂达标让学生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指导生活实践,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五)拓展提升快乐游戏:吹气球比赛要求:每组选一个代表参加。先尽力吸气,然后对着气球吹一口气,直到不能吹出为止。气球里面的气体量就是你的肺通气量即肺活量。你能想办法大概测出你的肺通气量吗?请课下继续探究。倾听、思考,积极参与比赛。进一步深化知识,使学生探究活动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同时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情景导入:用什么办法使瓶内瘪的气球胀起来?八、教学流程图 检测反馈总结深化指导探究:外界气体怎样才能进入肺呢?探究一:
10、用心体验,深呼吸探究二:合作实验,测量胸围差探究三:观察胸廓变化的原因探究四:动手操作,感知“气压”拓展提升九、教学反思1.本节课,笔者首先创设情境,以趣味实验导入新课,然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探究路上,学生学会了与同伴相处、交流,学会了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2.在总结深化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概念图,使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3. 采用竞争激励方法, 将竞赛活动引入生物课堂,如趣味实验找方法比赛、知识抢答、吹气球比赛等,学生情绪高涨,人人参与讨论,参与竞争,课堂学习紧张、高效,课内知识当堂达标。4.在学以致用环节,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小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育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足之处是学生对“压强”知识了解甚少,导致在学习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知识时花费时间较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