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隐私和隐私权教案 【教材分析】 本框是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第五课“隐私受保护”的第一框内容。本框从学生身边小事入手,引出隐私、隐私权的含义和法律保护规定的相关内容。学生对此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框的学习打下基础。由浅入深,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理解本课知识点。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隐私权缺乏足够的认识,隐私意识淡薄,对法律了解不多,加上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以致于生活中学生侵犯他人个人隐私的事情时有发生,较为普遍。加上未成年学生处于被教育者地位,个别家长和老师为了解学生,经常采用看学生日记、翻学生抽屉等手段,虽然这些行为可能出于善意,但严重侵犯了学生的隐私。学校、
2、家庭、社会的一些错误做法也误导了学生的理解,不敢理直气壮地去维护自己的隐私权;也有一些学生把一切生活上学习上的事情,全都当作是隐私,拒绝与家长和老师进行沟通。通过本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具有隐私意识,培养尊重他人隐私的责任感与信誉感。2、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如何维护隐私权;使学生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3、过程方法目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音乐欣赏、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感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
3、法律方式;隐私和隐私权的内涵。教学难点:保护隐私的意义;澄清隐私就是丑事的错误观念。【教学方法】幻灯片放映、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首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一封信,并做出欲打开的样子,问学生“这是一封学生的信件,听说他和某人在谈恋爱,我作为老师能打开看看吗?”(学生回答略)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讨论热情,从而导入本课隐私和隐私权。学习新课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一、人人有隐私(板书)1、隐私的内涵;(含义、内容)(板书)构成隐私的两个要件: 一为“隐”, 二为“私”。“隐”及隐藏, 是当事人不
4、愿公开,不愿让他人介入,或不宜公开,他人不宜介入的事情。“私”及个人之事, 与“公”相对应, 是指纯粹个人的, 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事情。(1)隐私的含义:是指公民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或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 (P46正文)(2)具体内容包括:A 私人信息:家庭地址、身体缺陷、婚恋状况、家庭关系、 财产状况等B 个人私事: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C 私人领域: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活动一:案例分析-小红的困惑(小红刚上中学不久,就有同学问她家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想到她家玩,有的还好奇地打听她父母是干什么的。由于彼此不熟悉小红没有回答。有的同学便说小红不合群、不开朗。小红
5、知道后很难过,她认为自己没有错,但又说不出道理。问题:如果你是小红,你会怎么做?你能帮小红讲清道理吗?学生活动(略)教师归纳:小红没有告诉同学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父母信息等信息是正确的行为,是合法维护自己权利的行为而不是所谓的不合群、不开朗。虽然同学们并无恶意,但却属于窥探个人隐私,小红没有回答,一是警惕性高的表现,二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表现。活动二:讨论隐私就是丑事学生活动(略)教师归纳:从隐私的内涵来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隐私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秘密,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个人的很多方面,如电话号码、身高、疾病、收入、与谁交往等,不可将隐私等同于丑事。说隐私是丑事,是对隐私的
6、极大误解,也是没有隐私意识的表现。人们可能有丑事不愿意别人知晓,因为这些丑事违法、缺德,见不得人,但它不属于隐私,因为它损害了公共利益。活动三:阅读材料、观察漫画(课本47页相关链接)从这幅漫画和调查数据中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活动(略)教师归纳:现代社会里,随着科技的发展,保护个人的隐私越来越困难,也越来越重要。凸显保护隐私的必要性。2、保护隐私的必要性(或意义):(板书)(1)、个人独立自由的需要(2)、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3)、是建设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的需要。二、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家的权利(板书)1、隐私权的含义: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P48正文
7、2第1句)活动四:案例探讨(课本48页)某影视明星的年收入和婚恋情况未经本人同意便被刊登在某晚报上。这位明星阅读报纸后,认为报社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该报刊登的这一文章是否构成侵权?侵犯何种权利?学生活动(略)教师归纳:报纸刊登的内容,有关明星的收入,婚恋部分侵害了该明星的隐私权,一般而言,个人收入,婚恋情况是他人的隐私,报纸不应该在个人的私生活上做文章,对他人的个人收入、婚恋情况等隐私有保密的义务,只有权利人才能公开或允许他人公开自己隐私。2、维护公民隐私权的意义: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
8、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活动五:案例剖析(课本48页)一天深夜,某地公安派出所以“打黄打非”为名,在无搜查证的情况下,对某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有人认为该派出所的行为是合法的,因为他们有搜查权;有人认为派出所的行为是非法的,因为他们没有依据法定程序搜查。你认为派出所的行为合法吗?学生活动(略)教师归纳:派出所的行为不合法。隐私权的内容包括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受侵扰。公民的住宅属于私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视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派出所虽然有搜查权,但只有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搜查才是合法的,没有搜查证的搜查是
9、违反法定程序的,所有是不合法的。法律点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的住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活动六:案例剖析(课本49页)生活中会有这种现象:未经其本人同意,老师拆看学生的信件,父母拆看子女的信件,领导检查下属的信件。拆看信件者均认为自己有教育或者管理的权利。请分析判断上述行为是否合法?谈谈你的理由。拆看他人信件的行为是不合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0条相关规定:因此老师拆看学生的信件、父母拆看子女的信件、领导拆看下属的信
10、件都是侵犯他人通信秘密的行为,是违法的行为。假如老师或父母拆看未满10周岁的学生或子女的信件,是否合法?未满10周岁的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1条有关规,所以父母拆看未满10周岁未成年人的信件是合法的,老师不是学生的监护人,无论学生是否达到10周岁,拆看学生信件都是不合法的。 3、隐私权的内容(板书)(1)私人生活的安宁权 (2)个人信息保密权(3)私人通信保密权4、隐私权的界限(板书)如果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则不属于隐私,不受隐私权保护。课堂寄语:隐私是绿草地 需要我们精心呵护愿人人都树立隐私意识 同时尊重他人的隐私才能享受着自由和舒
11、畅 才能享受着安宁和惬意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每个人都有隐私,每个人都有隐私权,了解了我们身边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表现。尊重他人隐私是每个公民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只有我们真正尊重他人隐私,我们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隐私。让我们共同努力,逐步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养成尊重他人隐私的习惯,增强依法维护隐私权的意识,给隐私一个自由的空间!板书设计隐私和隐私权人人有隐私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 权 利1、隐私的内涵1、隐私权含义2、保护隐私权的重要性3、隐私权的具体内容4、隐私权的界限界限界限2、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1、基础训练相关内容布置作业: 2、预习下一框题教学反思:本节课紧扣课标设计教学,体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中通过故事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探究、讨论、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与隐私相关的知识,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紧密结合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学生的疑虑,使教材资源与生活实际相互补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达到民主、和谐的良好教学氛围,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本节课的设计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借助越来越多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完善本节课的教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