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题:物质的密度(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能较熟练地用 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 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 替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 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 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金属块密度的测量步骤,实验题结果的公式化。
重点突破: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引导。
难点: 量筒的使用。
难点突破: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设计思路
通过激发学生对“怎样识别物质”这个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能够较自然地进入“猜想与假设”之中,并使学生在对识别物质方法比较,判断其适用范围的过程中,逐渐进入到如何才能找到具有普遍意义的识别方法的思考中,具有过度到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能否识别各物质的猜想中,从而想到制定探究计划通过实验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认识自然,探究自然规律的过程,深入思考物质世界中更具有普遍意义,深刻的内在联系及常用研究方法“比值”的运用,使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等探究能力得到练习和巩固。
教学资源
1. 多媒体投影
2.量筒
3.量筒(28) 小金属块(28) 细线(28)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 学 过 程
点 评
教师引导活动
学生探究活动
引
入
新
课
(教师展示小金属块)
师: 老师有一个金属块,同学们能想办法判断它是什么金属制成的呢?
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完成这个实验。
要测量出金属块的密度,我们需要知道哪些相关物理量呢?
对!我们可以密度公式间接地测定物体的密度
学生讨论、交流:测密度。
学生讨论并回答:测出他们的质量m和体积v,由公式求出密度,再通过对比密度表得出结论。
环节一:工具选择
师:要完成测物体密度的实验,我们需要哪些测量工具呢?
质量怎么测量?
生:由公式可知:质量和体积
用天平
环节二:
工
具
选
择
体积又怎样测量呢?
师:那是形状规则的固体,如果是形状不规则的固体或者是液体呢?
对,我们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或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师:大家阅读课本p10量筒的使用说明书,学习关于量筒的使用。
(实物展示量筒)
用刻度尺测量出物体的长,宽,高,算出体积。
用量筒(或量杯)
学生自学。
环节三:
体
积
单
位
换
算
师:利用量筒测量得到的体积单位是什么?
你们在小学里学过体积单位了吗?有哪些?
这里的“毫升ml”与我们在数学课上学到的体积单位“米3
分米3、厘米3、毫米3”间有什么联系吗?
很好,各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还记得吗?
多媒体展示:
体积单位进率:(略)
单位换算练一练!(略)
体验体积单位的大小:(略)
多媒体展示:
测量范围: ;
分度值: ;
生:毫升ml
学过,有:米3
分米3、厘米3、毫米3等
生:毫升——
厘米3
升——分米3
学生回忆
师:关于量筒的两个特殊特点:
多媒体展示:
1.量筒的测量范围不是从“0”开始的。
2.量筒的容积大于最大测量范围(量程)
环节四:
量
筒
的
使
用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对量筒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又如何用量筒测量小金属块的体积了吗?怎么测?
多媒体展示:(测体积的步骤)
生:(略)
通过超链接学生了解“适量”“读数要求”等知识,并进行读数练习
环节五:
实
验
方
案
讨
论
,
确
定
实
验
步
骤
那具体按照怎样的步骤测小金属块的密度?有两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大家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展示:(两种方案对比)
两种方案哪种更好?
为什么?
师:现在大家能不能设计出具体的测量小金属块密度的步骤?
多媒体展示:
1.调节托盘天平的平衡
2.用托盘天平称量出金属块的质量,记为m
3.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读出液面刻度记为V水
4.用细线栓住金属块,沿筒壁缓缓浸没于水中,读出液面刻度记为V总
则金属块密度表达式: ρ= m /(V总-V水)
生:(略)
生:略
生:略
环节六:学生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多媒体展示数据记录表格:(略)
大家进行实验,填写实验数据,计算得出小金属块的密度。
(教师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实验数据)
测“小金属块”密度过程中,你发现有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生:略
环节七:
总
结
全
课
通过40分钟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密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有什么应用呢?我们下堂课一起讨论。
学生总结:(略)
布
置
作
业
见作业纸。
拓展:特殊物体体积的测量
作
业
反
馈
教
学
反
思
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物理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