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欠发达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以皖北地区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7145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欠发达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以皖北地区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欠发达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以皖北地区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欠发达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以皖北地区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9福州党校学报2 0 2 3 年第3 期欠发达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以皖北地区为例李艳菲(中共阜阳市委党校,安徽阜阳2 3 6 1 1 5)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当前皖北地区推进乡村振兴面临人力支撑明显不足、产业结构优势不明、农村总体发展水平偏低等困境。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做到:打好“育引留”组合拳,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练好“产研游”基本功,筑牢乡村振兴经济基础;按下公共服务快车键,夯实乡村振兴服务保障。关键词: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农业农村现代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图分类号:D422.6

2、;C961;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4-1 0 7 2(2 0 2 3)0 3-0 7 9-0 6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此后又强调“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党的二十大报告又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这些都为乡村振兴锚定了前进方向。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乘改革的东风,凭借自身地理位置、国家政策扶持等优势,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较东部发达地区而言,如何实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中部地区处于东部和西部二

3、者间的过渡地带,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由此,作为欠发达地区一一中部地区乡村振兴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范畴。作为中部省份之一,安徽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据统计,2022年安徽省粮食总产量4 1 0 0.1 万吨,位列全国第四;皖北地区(安徽省北部简称皖北)是安徽粮食生产的主力军,皖北地区粮食总产量2 2 6 2.7 万吨,占全省5 5%。从产业结构看,皖北地区坐拥淮北平原沃野,长期以传统农业为主,“偏农缺工”,而农业产业附加值低,导致贫困问题较为突出。从经济发展水平看,皖北整体居于“碗(皖)底”,是省内经济最为薄弱的一块。2 0 2 2 年全省城镇化率为6 0.1 5%,皖北地区除淮

4、北、淮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外,其余四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阜阳最低,为4 3.4 7%。皖北六地市之中,阜阳是国家大型优质商品粮、油、肉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原收稿日期:2 0 2 3-0 4-0 3基金项目:2 0 2 2 年中共安徽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课题(QS2022038)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李艳菲,中共阜阳市委党校(阜阳行政学院)科研处讲师,研究方向: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80福州党校学报2 0 2 3 年第3 期粮仓”,人口数在全省仅次于合肥,位列第二,而其城镇化率却处于最低水平。以上现实表明,皖北地区若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是关键。皖北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仅有利于

5、全省城乡融合发展,亦对我国其他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借鉴意义。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一)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要求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内容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而实现乡村社会的全面振兴,力争使农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有较大改善,克服城乡非等值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皖北地处淮河以北,地势平坦,拥有广衰的淮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季节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但由于产业结构“偏农缺工”,而农业产业附加值低,导致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收入水平总体偏低,

6、与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相比,皖北六地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普遍低于安徽省平均水平,且农村人均可支配收人与城镇居民相比,虽然二者之间收入倍差差距逐年下降,但是二者之间收入总量的差距却逐年上升。以阜阳市为例,2013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人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8 4 倍,到2 0 2 2 年下降为2.3 2 倍,但是2013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人均可支配收人高1.2 9 万元,到2 0 2 2 年则高出2.2 3 万元(数据来源于安徽省各地统计局发布的历年年度统计公报)。由此可以看出,皖北农村地区发展与城镇相比较为缓慢,收入差距亦越来越大,乡村振兴必要且紧迫。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

7、振兴的基石,生态宜居是提高乡村发展质量的保证,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灵魂,治理有效是乡村善治的核心,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因此,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五个方面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不断缩小与城市的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为缩小城乡差距,党中央实行了一系列建设乡村、发展乡村的方针和政策,如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乡村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后开展的乡村建设试验等。通过这些举措,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斐然的成就,然而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农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城市还有很大差距20世纪皖北地区农村居民饮水主要通过人力就近从井、河、湖等处取水

8、,进人2 1 世纪以来,安徽省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及“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等,皖北群众饮用水已得到有效保障。截至2 0 2 2 年底,直接使用饮用水人数约占人口的8 4.5%,然而饮用水水源为地下水,部分地下水水源含氟、铁、锰等超标,这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产生潜在风险。由此可见,当前皖北农村地区的发展与城市相比仍是不充分的,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较为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2 党中央提出到2 0 3 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在此基础

9、上,在本世纪中叶(2 0 5 0 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意味着必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涵盖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乡村生态现代化、乡村文化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等六个方面,内涵非常丰富。若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实现农村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补齐乡村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方面81福州党校学报2 0 2 3 年第3 期的短板,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基础。(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

10、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既指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亦指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作为推动“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目前,皖北地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二者差距渐呈扩大趋势,而且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又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要实现共同富裕,皖北地区乡村振兴十分必要且紧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3 这就为乡村振兴明晰关键举措、提供根本遵循。皖北地区若想实现乡村的

11、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当前皖北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仍较为突出,致使其乡村发展整体水平比较滞后。基于此,要通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用税收财政等手段加大对农村的投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的规模化、信息化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产业振兴不仅是农民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径,亦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支撑载体,产业振兴成败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能否顺利实现。产业兴,则乡村兴。乡村振兴的实现程度直接关系着城乡共同富裕的成色如何,因此,全面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12、。二、皖北地区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一)人才供给上,“量”与“质”均显不足20世纪8 0 年代,邓小平提出“先富带后富”,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东部沿海地区凭借自身地理位置、国家政策扶持等优势,经济社会取得了腾飞式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发展则较为缓慢。随着市场化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乡村场域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最为明显地体现在人的流动性上,即从乡土社会中离开,总体上呈现为从乡土中国到离土中国 的趋向”4 。不发达地区的中青年人口大量“外流”到沿海发达地区,导致乡村社会人口结构“空心化”日益严重。这种变化在皖北地区表现尤为明显。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呈现较为缓慢的发展态势,而

13、周边省份诸如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迅猛,这种发展不平衡性使得二者之间在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条件、教育资源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产生的“虹吸效应”使皖北地区大量人口流人浙江、江苏等地。大量人口外流导致农村剩余人口基本上以老人和儿童为主,“空心化”“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致使乡村振兴缺乏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2 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力,是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有力保障。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

14、兴是突破口。然而长期以来,农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安徽省1 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3 5 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人口文盲率为4.4 9%。根据2 0 2 2年阜阳统计年鉴,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6 6 年,总人口文盲率为5.5 0%。截至2 0 2 1 年1 1 月1 日零时,阜阳市总人口中,未上过学人口占比8.2%,小学占比2 2.0%,初中占比4 1.6%,高中占比1 5.3%,82福州党校学报2 0 2

15、3 年第3 期大专以上占比1 3.0%。据此可知,阜阳市整体教育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高中以下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达到8 7%,职业化、专业化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较为缺乏。同时,农村环境、教育等基础条件差,就业机会少,致使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乡村人才短板更为凸显。(二)产业结构上,“三产”高融合深度不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关键。如果缺乏产业的有力支撑,乡村振兴终究是一种难以实现的美好愿景。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乡村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发展,然而与城市相比,广大农村地区在生活环境、教育医疗、就业机会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距,二者之间最为明显的差异体现在乡村多以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第

16、一产业为主,城市以工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为主。农村产业结构不仅单一,还具有趋同性。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地理位置越近,趋同性越强。皖北地区地处淮北以北,拥有广衰的淮北平原,六地市在位置境域、气候条件、水文特征等自然条件方面基本相同,这使其在农作物种植种类上呈现高度相似性,基本上以小麦、大豆、玉米等为主。当前乡村旅游业风生水起,然而大部分乡村旅游产业多以草莓、桑葚、葡萄等采摘园为主,缺乏产业特色,产业结构的趋同化导致市场竞争力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农村产业结构的另一短板为三产融合不深。三产融合即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

17、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及农产品市场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创新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然而在皖北实地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地区在推动农村三产融合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缺乏整体发展规划。在乡村振兴具体实践中,没有做好整体的市场开发规划,发展产业具有盲目性、随机性。二是产业融合发展层次不高。部分乡村产业分布较为零散,且存在明显相似性,未能形成完整产业链。三是融合主体实力不强。部分农村地区产业缺乏龙头产业的带动,存在活力不足、吸引力不强的问题。综上,乡村产业结构的单一性、趋同性以及三产融合程度不深,导致其

18、产业结构缺乏整体优势,进而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最终使得农村产业发展缺乏后劲,在乡村振兴中这些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三)发展水平上,农村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一是农民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 0 2 2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 3 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为2.01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4 5 倍,二者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农民权利意识仍然不强。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进步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的权利意识不断高涨、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但总体上看农民的权利意识水平与城镇居民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

19、、监督权等权利意识不强,导致基层社会缺乏自治主体,严重影响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三是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不健全。首先,公共基础设施仍不健全。与城市相比,农村居民在道路交通、体育娱乐等基础设施方面,享受的服务水平仍较低。如阜阳2 0 2 2 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 0 2 1 年阜阳市城镇居民在交通和通信方面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为2 8 5 2.8 元,农村居民则为1243.5元;城镇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为3 1 2 0.5 元,农村居民则为1 2 3 9.3 元。其次,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当前农村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

20、险、社会救助和社会83福州党校学报2 0 2 3 年第3 期福利等方面与城镇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处于低水平、低覆盖层次,比如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保和农村合作医疗在支付比例、报销范围、药品种类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三、皖北地区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一)打好“育引留”组合拳,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 0 2 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础和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补齐人才短板,打造一支专业强、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1.培育本土人才,让“乡土人才”成

21、为乡村振兴持久动力。乡村社会是本土人才赖以生产和生活的地方,他们对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对乡村的建设发展有着强烈的愿望。“乡土人才”是农村开发应用和推广普及先进科学技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带头人,是引领农民开拓市场、创业致富的引路人,是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或一技之长且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乡村能人。“乡土人才”主要包括农村土专家、种植养殖加工能手、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中的骨干、农村经纪能人、具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农民企业家、村干部、教师、民间艺人、民间医师等。实施乡村振兴,要调动上述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避免内卷”躺平,”5 ,从而激发乡村振兴

22、的内生动力。要充分重视“乡土人才”,通过“集中培训+田间实践+专题解答”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抓好“乡土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升,不断强化其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2.引进外来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和服务机制,简化引进办事流程,为外来人才提供特殊人才补贴、创业支持等政策保障,同时做好住房、交通、医疗、政务服务等配套服务,从而不断吸引外来人才汇聚到乡村振兴这一广阔大舞台。3.留住各类人才,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献智献力。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缩小其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在确保乡村拥有良好生态

23、环境的基础上,把乡村建设得越来越现代化、城市化,最终使乡村社会形成一种“反磁力吸引”,使各类人才得以扎根农村、服务三农。另一方面,要改变流动模式,推动个人流动转向家庭流动。这就需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行更为开放的户籍制度,让各类人才能够实现家庭流动的自由性,从而实现有乡土情怀、懂专业技术的各类人才在农村安居落户,让他们无后顾之忧。(二)练好“产研游”基本功,筑牢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大力发展产业,走产业兴农之路。在具体实践中,要不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诸如生态涵养、康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

24、,实现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产业兴旺促乡村振兴。1.锻造强而优的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改变以往单纯种植养殖模式,向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从单纯生产农产品转向加工成品,以品牌、质量、服务实现产品增值、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如阜南县新村镇聚焦“新村芦蒿”品牌,开发出红蒿、白蒿、四不象等多个品种,研发出原味酱、香辣酱等多款产品,组建多个专业化公司,实行现代化运营管理,从而实现了“小芦蒿”向“大产业”的华丽转身。2.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打造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加大对产业的科技研发投人,在产品生84责任编辑:郑梅钦福州党校学报2 0 2 3 年第3 期产、加工、销售的过程中引人大数据等信息技

25、术,积极培育新型产业链主体,构建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3.用绿色点亮产业,拓展农业功能多样性。乡村场域不再仅是传统农业生产的地方,还具有生态涵养、康养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因此,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要注重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实现二者的互促联动,为乡村振兴插上“绿色翅膀”。同时,亦要重视乡土文化的开发与挖掘,留住“乡愁”,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乡村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三)按下公共服务快车键,夯实乡村振兴的服务保障当前,乡村公共服务与城市差距较大,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衡性或非均等性的主要表现。健全而完善的公共服务是乡村

26、振兴的应有之义,亦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补齐公共服务这一短板,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长期以来,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一一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实行致使二者之间在医疗、教育、就业等公共服务方面呈现制度化差异供给。由此,要“打破公共产品城乡二元供给局面”6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实行统一的资源配置和规划管理,彻底摆脱城乡公共服务相互割裂的情况,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2.加大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人力度,提升公共服务整体供给水平。由于历史与现实条件等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乡村社会整体发展相对迟缓,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与城

27、市相比差距较大。因此,要改变过去以城市为中心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配置格局,实现由倾斜城市到适度倾斜农村的转变,加大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人力度,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基金会等社会资本加入,着力构建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等多元化资金来源的发展格局。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健全完善公共服务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因此,公共服务的供给要从“政府端菜”转向“群众点菜”,绝不能以“政府意志”代替“群众意愿”。坚持问需于民,到群众中去,深人基层开展实地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并尊重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才能真正找准群众的实际需求。唯

28、有如此,才能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避免各种“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出现。参考文献:1】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J.求是,2 0 2 2(7):1 2.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N.人民日报,2 0 1 8-0 9-2 3(0 1)3】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N.人民日报,2 0 2 3-0 3-0 6(01-02).4赵旭东.阿波罗遭遇浮士德:面对一种乡土之变一一重读乡土中国的新观察 J.探索与争鸣,2 0 2 2(9).5】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J.求是,2 0 2 1(2 0).6】李熠煜.农村社会组织和社区管理 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 0 1 4 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