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童年的发现》教学简案
郑州市中原区育才小学 龚晓东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自主预习,90%的学生能正确读出本课要求会认的7个生字的字音,规范写出本课要求会写的14个生字。说出“胚胎、天赋、困窘”的含义。
2、80%的学生能针对课题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能用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方法,从文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语句,通过旁批感悟、相互交流,逐一解决提出的问题。
3、80%的学生能够运用文中相关语句,结合自己的理解,说清楚文中的“我”发现了什么及是怎样发现的,并能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和亲身经历举例说出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检查生字,初读课文。
通过抽查,了解学生认读、书写生字以及初读课文的情况,交流对“胚胎、天赋、困窘”等词语的理解。
二、围绕课题,质疑问难。
1、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
2、梳理总结出中心问题。
(1)“我”发现了什么?
(2)“我”是怎样发现的?
(3)为什么“我“会有这些发现?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阅读理解,交流讨论。
1、默读课文,找出与问题相关的语句,旁批感悟或疑问。
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结合自己的语言明白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3、品读描述发现过程的语句,如梦的经历、追问的话语、渴望的心情、苦思的煎熬……从中体会发现的真谛。
四、自我总结,交流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学习方法、理解感悟方面畅谈自己的收获。
2010.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