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题:声音的特性
备课教师: 柳振宇
教学内容: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
教学难点: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调、响度和单色三者的区别。
教具准备:钢尺、发音齿轮、音叉乒乓球、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础上,对声现象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较为重要的一节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的特性的认识上,由于有一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如声音的高低与强弱旺旺混淆不清,对这节课的教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注意。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动
学 生 活 动
补备
第一课时
一、 目标解读,以标导航
1. 多媒体演示:a.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盛水量不同的水杯。b.仔细聆听水壶灌水时声音的变化。c.仔细聆听男高音和女高音在歌唱时,声音有什么不同。
教师板书出课题:“声音的特性”。
二、 预习检测,以测促学
1.声音有高有低,在物理学中我们将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来表示。
板书音调的定义。
2.探究:
(1)提出问题:问学们不仅知道了音调有高低,还能分辨高低音,那么音调为什么有高低呢?它的高低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随堂学生实验):同学用自己手边的器具,能想办法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吗?
演示实验:用硬直尺刮梳子齿,快速刮和慢慢刮,让学生观察声音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得出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三、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大家能拿出既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又便于观察的方案吗?
引导有些小组进行教材中的方案。如P32图2.2-1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3) 分析和论证: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引导学生分析:钢尺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钢尺振动的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1.演示:老师先将手中的鼓轻敲一下,再使劲敲一下,让学生感受声音有何不同?
讲述: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板书响度的定义。
2.(1).提出问题: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演示;用一面小鼓,在鼓面上放上碎纸屑,轻敲鼓面观察纸屑跳起的情况,增大力度敲击鼓面。问同学们两次敲击纸屑跳起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3)学生实验;如P34图2.2-3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3)分析和论证:比较不同响度的情况下乒乓球弹开的幅度。引导学生分析:音叉的响度越大,乒乓球弹开的幅度越大;音叉的响度越小,乒乓球弹开的幅度越小。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板书结论。
4.演示、补充:拿手中的鼓轻敲一下让同学们听。前排同学可以清晰地听见鼓声,后面几排的同学几乎听不见。
表明: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5. 让学生仔细聆听多媒体中播放的声音让学生判断是那种乐器发出的,是怎么得出的?
讲述音色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
四、有效检测,以练达标
五、师生互动,总结拓展
.什么是音调?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2.什么是响度?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人们能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根据乐音的哪一个特征?
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教材p37动手动脑学物理2 ,3题。
1.欣赏视频片段。
2.听讲,产生探究声音奥妙的迫切愿望
1.学生听音而且指出音的高低。(学生音乐课具备这样的常识)
获得对音调高低的感性认识后,了解音调的定义。
2. 探究
(1)思考,进行猜想。(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根据平时自己对声现象的观察,发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管学生的看法如何,教师都应该表扬、鼓励,倡导大家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
(2)学生积极地尝试各种办法,有的可能用钢尺、塑料尺拨动,有的可能有长短、大小不同的笔筒吹,有的可能敲动不同的物体、不同的部位。
1.观察、听音,然后回答:声音的强弱不同(或声音的大小不同)
了解响度的定义。
2.探究:
(1)思考。提出猜想。
(2)设计实验:除了教材中的实验方案,有其它实验方案更好。提倡学生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案。
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3)比较、归纳。认识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观察演示实验或上讲台进行实验。对实验方案有创新的同学给予很好的评价。
4.了解振幅的意义和定义。
在实验基础上,在老师引导下归纳出结论: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响度跟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5.观察、了解。
板书
设计
一.音调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2.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二.响度
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
2.响度与振幅有关,也与距发声体的远近和发散程度有关。
三.音色
我们能听声辩物是根据音色不同
课后反 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