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图形的开始。从学习平面图形扩展到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中的一次飞跃。学生在低年级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因此,教材首先通过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的物体,为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做准备,接着通过例1的教学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再通过例2的动手操作活动,充分感受长方体12条棱之间的关系,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立体图形的教学,在完成时引导学生在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时,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
2、特征。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特点,并将两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做出比较加深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的能力。【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具准备】运用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师:我们学过哪些基本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2.出示一张纸。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把这样大小的许多纸重叠
3、在一起,你们看,是什么形状?(长方体)3.师:在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形的物体我们常见到,如保健箱、粉笔盒等等,你们能说出一些来吗?(砖、墨水瓶盒子、教科书)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联系很多,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很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板书: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
4、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三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2)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3)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4)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1)长方体有几条棱?这些棱可分为几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分组讨论
5、,实际测量。根据学生汇报后并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教师:请大家把长方体棱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2)顶点的认识。课件演示:先闪动三条棱再分别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师:请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板书:8个顶点。指名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放在桌面上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 (2)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讨论: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 (2)归纳:我们把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
6、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3)拓展:老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四学生独立总结正方体的特征,然后学生汇报正方体的顶点、棱、面的个数及特点。 五课堂作业 1. 填一填。 (1)长方体有()个面,一般都是()形,也可能有相对的两个面是()形,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有()条棱,相对的()条棱的长度相等;有()个顶点。 (2)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它们的面积都(),有()条棱,长度都(),有()个顶点。 (3)两个面相交的()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叫做顶点。 (4)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5)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它是一种特殊的()。2.解决问题。 (1)用96厘米的一根铁丝焊成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框架的每条棱长多少厘米? (2)用一根长4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4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3)动手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比较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