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课 生活中的圆
——“椭圆”工具的使用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是教材中关于画图知识的延伸,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画图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够运用“直线”和“矩形”画图工具作图之后,又一种新的画图工具的学习。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软件作画的特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图形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也为学生以后能够创作出美观的、有着个人特色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节课在画图软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椭圆”、“橡皮”、“放大镜”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以及与他人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椭圆”、“橡皮”、“放大镜”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椭圆”、“橡皮”、“放大镜”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圆形或者椭圆形的物品,你们能举一些例子吗?(引导学生回答有球拍、钟表、气球、碗、杯子、葫芦等)那么现在先请同学们打开画图程序,找一找椭圆工具在哪里?(找到之后:请同学们用你们的小手试着画一个椭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应用画图软件中的“椭圆”工具画一个小茶碗,首先,先来看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掌握“椭圆”、“橡皮”、“放大镜”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画出圆形或椭圆形的物品。
二、学习新课:
(一)出示自学指导: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中的茶碗,想一想这个茶碗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引导学生回答:椭圆形 )
(二) 教师演示画小茶碗。
(先在课件上展示画小茶碗的过程,然后在黑板上拼图,最后教师再在画图程序中演示操作)
第一步:选择“椭圆”工具,画一个椭圆作为碗身。
第二步:分别画三个椭圆,作为小茶碗的碗口、碗托和碗把。
第三部:选择“橡皮”工具,擦去多余的线条。
注意:1、在使用“橡皮”工具擦除细小的部分时,可以借助我们的“放大镜”工具,不用放大镜时要还原。
2、擦除时一定要小心,注意曲线的闭合。
生:学生一边观看操作一边思考作图。
(三)学生自己动手画小茶碗。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操作自己动手试着画一个小茶碗吧!
生:动手画小茶碗。
师: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同学们先停下来,有些同学完成了,我看先来欣赏一下这些同学的作品吧!
生:欣赏学生作品。
师:那么谁愿意来当小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样画小茶碗的?
生:学生边说步骤,边演示。
师:这位同学说得多好啊,现在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有问题解决问题,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让完成的同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师:已经画完小茶碗的同学可以再画几个主要由椭圆工具组成的生活用品,我们比比看哪位同学画得最像,完成得最快!
生: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操作。
师:现在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些同学的作品,如果你觉得还不错请把你的掌声送给他。
生:欣赏个别同学的作品并给予以评价。
(四)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椭圆”工具的使用,主要是让大家熟悉这一工具,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熟练的应用它们,大多数同学们掌握的都比较好,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好的的作品。
课后小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