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国家教学资源库的“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思政教改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6942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国家教学资源库的“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思政教改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国家教学资源库的“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思政教改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国家教学资源库的“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思政教改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于国家教学资源库的“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思政教改探索赵宏平(苏州市职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215024)摘要: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是高职院校的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取之于实践,用之于实践的课程特点。文章分析了课程思政现状,确定了课程思政目标,基于国家教学资源库微知库平台,从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四方面,探索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思政在国家教学资源库平台上的有效体现,构建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关键词: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国家教学资源库;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2、-7164(2023)17-0165-04基金项目院2018年国家职业教育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8-12);2021年苏州市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课程思政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机械匠心”课程思政创新团队;2022年苏州市职业大学教改项目“基于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SZDJG-22008)。作者简介院赵宏平(1978),女,学士,苏州市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制造。2020 年教育部印发的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要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

3、“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以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咱1暂。随着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为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互联网+”为课程思政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是高职院校的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咱2暂,具有取之于实践,用之于实践的课程特点。探索课程如何在立德树人目标下,应用“互联网+”的现代信息技术,把课程内容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构建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具有非

4、常重要的意义。一、课程思政教学问题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职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的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专业基础知识不够牢靠,自学能力相对较差,但对一些比较直观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善于动手实践。另外,受当前社会形势的影响,部分学生对于在近期看不到作用的课程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咱3暂。再加之,近几年随着注册入学制度的实施,学生总体的综合素质有下滑趋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待塑造和引导。类似于“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的“互换性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等课程思政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课程价值目标缺乏的问题目前课程从人才培养方案到具体的课程目标都只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传授和

5、实用专业技能的培养,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不做研究,忽视价值引领的育人目标,其课程价值目标缺乏定位。(二)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割裂的问题课程思政教学中最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不契合,思政内容只注重单一的理论灌输,容易滋生学生对思政的反感情绪,损害课程的授课质量。教学改革1652023 年第 17 期总第 599 期University(三)学习资源与学习渠道制约的问题课程思政以教师教授为主,缺少对网络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设备的整体使用,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四)教学方式与方法创新脱节的问题课程思政教学只是生硬地添加思想政治教育环节,重形式而轻内容,只注重在第

6、一课堂进行基础理论教学,忽略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五)考核评价育人指标忽视的问题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比较简单,普遍只以平时课堂成绩、期末理论考试和实践结果来计算课程总成绩,缺乏学习过程的引导和监督评价,课程考核结果不理想。二、课程思政教改探索途径根据“中国制造 2025”中的“新工科”人才的高职院校装备制造大类专业人才需求和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基于本校的国家教学资源库微知库平台,以专业课程思政为抓手,秉承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的优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地重组具有思政元素的教学知识结构,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质量责任意识,水滴石穿、积叶

7、成书地提升学生的机械产品精度设计的创新能力和精度检测的质保能力。(一)提升教学团队的思政能力基于本地地区的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以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为指引,精准定位多元化的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以劳模引领,培养和强化所有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和协同育人意识,明确作为育人主体的角色定位,时刻关注时事政治,加强思政学习,养成阅读中央媒体及地方党报党刊等习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通过“学四史”“学习强国”“大国工匠”等途径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通过企业走访调研,持续关注企业行业发展动态;通过团队教研、高校调研等形式相互交流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以多样化的方式为教师团队奠定正确而牢固的思想政治基础,多方面提升协

8、同育人效应咱4暂。(二)构建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和内容1.准确定位专业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教学目标“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中的精度是制造装备的灵魂,检测是质量控制手段,而质量是产品的生命。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德育思政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融通,根据高职装备制造大类专业教育的特性和地方发展的现实需求,从服务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产业走向中,准确把握“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立德树人”教学目标。从而精准定位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2.精心设计课程思政的“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教学内容课程根据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及专业人才需求,在立德树人、以技化人目标牵引下,以校企融合和

9、实训基地为支撑平台,依托专业技能大赛内容为契机,以“工程项目”为载体,根据生产实践的认知规则,从机械精度和检测两方面,挖掘提炼中国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传统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乐于奉献、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等隐性的德育思政元素,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地将社会热点、现实问题、专业问题等融入机械精度和检测内容中,构建“如盐溶于水”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和育人成效。(三)优化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在立德树人、以技化人目标牵引下,借助国家教学资源库微知库平台的在线课程,依据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将国家“质量为先”的要求、专业技术规范,精度和检测的知识背景和

10、技术发展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项目任务中,采用“课前准备、课中学习、课后拓展”的教学组织,展开“创设资讯实施评价总结”的项目化教学过程,如图 1 所示为五段式项目化教学,强化课程思政意识,激发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和专业兴趣,实现“学习知识点”“挖掘结合点”“操练融入点”的“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形成课程思政的工学结合的合力,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课程思政教学效果。166尺寸(几何、表面)精度设计与检测知识课程网站课前测验开始创设情境:设计(检测)必要性下达项目任务任务资讯:识读零件图分析任务,制定方案项目任务仿真视频任务视频设计视频制造视频质量视频项目任务仿真视频任

11、务视频结合知识点形成初步认识教师巡回指导示范答疑明确任务目标要做什么任务实施:小组讨论修改方案、完成任务任务是否符合要求任务结果上传网站教师巡回检查考核任务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总结点评课程网站调研问卷课程网站任务评价课程网站拓展任务结束知识拓展否是图 1项目任务化教学(四)改革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课程思政是以“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武装,关系到学生的精神世界的提升和“三观”的形成与发展。改革课程评价体系,以“价值引领”育人指标为突破点,借助国家教学资源库微知库平台的在线课程,通过课程项目评价、定期调研、追踪访查等手段,实施过程质量控制,跟踪线上线下学习情况

12、,结合后续课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构建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过程的“双环互涉、有机推进”的评价机制两环,如图 2所示,帮助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的放矢地改进,便于对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检验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达成情况,为课程思政实践提供指导,夯实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培养质量评价学习过程评价阶段测试设计能力诊断设计思想表达检测能力诊断检测可行性职业素养评价爱国 工匠 合作创新能力诊断创新创业成效培养模式评价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标准评价企业同行认可课程资源评价思政 在线 更新教学方法评价项目化熏陶师资队伍评价育人 进取 创新不满意持续改进不满意持续改进

13、后续课程满意用人单位满意后续课程满意用人单位满意反馈调整培养过程评价图 2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三、课程思政改革创新(一)打造“多元化”课程思政的教学团队基于地区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发挥团队中全国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党员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优秀学生代表榜样激励作用,形成多元化教学团队协同效应,将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提高“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全面提升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二)打造“如盐溶于水”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知识探究是课程思政的基础目标,能力建设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目标,价值引领是课程思政的根本目标。寓价值塑造

14、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之中咱5暂。课程以“价值引领”为导向,通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这三个方面,提取出工匠精神、创新思想、团队合作精神、唯物主义辩证法、家国情怀等德育思政元素咱6暂,于在线课程内容的“水”中充分融入与时俱进的思政元素的“盐”,在课程智育知识传播中将课程的思想性、价值性充分显现出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三)打造“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借助国家教学资源库微知库平台,通过微课、动教学改革1672023 年第 17 期总第 599 期University参考文

15、献:1杨晶.立引挖扩:课程思政在理学课程中的探索 J.北京教育(德育),2021(02):39-42.2赵宏平.提升高职生机械精度设计检测能力的教改研究 J.教育教学论坛,2020(40):168-169.3张增英,倪利刚.高职院校 数控编程与操作 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J.价值工程,2011(16):207-208.4刘鹤,石瑛,金祥雷.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性内涵与实施路径 J.中国大学教学,2019(03):59-62.5莫丽红.课程思政建设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4):76-81.6吴林峰,王文,侯艳君.“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J.科技与创

16、新,2021(03):166-168.7林瑾,徐向飞.高职院校理工科专业推进课程思政的价值分析与实践逻辑 J.教育与职业,2020(24):104-108.8赵宏平.信息化环境下“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的实践教学 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8,29(04):74-77.9赵宏平.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教学改革 J.现代职业教育,2020(28):110-111.(责任编辑:陈华康)画、视频、PPT、试题库和项目任务等素材类型,探索与时俱进和创新的思政实施方法,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例如,通过对比分析法、启发式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推进课程知识教学与思政元素的有机结

17、合,利用“线上线下”课程学习平台,打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形成课程思政的合力,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贯通融合咱7暂。一方面,着力于从“教”走向“育”,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采用项目化教学、分组式学习、预设性情境体验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实际收获。另一方面,基于国家教学资源库微知库平台的在线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将课程中的产品精度背景、检测技术发展和国家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等思政元素通过线上拓展教学模块展示,播放“大国重器”“工匠精神”“中国装备”等视频,让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生活,实现浸润式思政教育咱8暂。同时,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相结合,

18、通过辩论、研讨、调研等实践形式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理解专业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所在,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四)打造“以生为本、结果导向”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构建培养质量和培养过程的两环反馈并调整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借助国家教学资源库微知库平台,以学生为本,实施过程质量控制,跟踪线上线下学习情况。根据学习质量评价和过程评价,结合后续课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持续改进教学模式,保证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基于国家教学资源库微知库平台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探索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的“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途径,组建多元化教师团队,围绕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发挥全员的力量不断挖掘思政元素,使其与课程的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探索课程思政改革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有利于提升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有助于潜移默化地增强装备制造大类专业人才的家国情怀,提高专业人才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咱9暂。1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