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3678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92023年7 月(下)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Vol.36.No.en.No.348总第3 4 8 期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第3 6 卷第14 期Jul.(last half)202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边艺(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大理671000)【摘要】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为全体学习者而服务。强化对积极心理学基础理论的了解和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向影响认知,文章将从建构协同化教育目标,增强心理健康教育丰富性、拓宽学习者培育途径,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力、构建专业化师资团队,科学涵养

2、教育内容传播者、促进多主体有机合作,建设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四方面入手,完善大学生品格。【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 0 9 6-7 11X(2023)14-0049-03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3.14.019本刊网址http:/近年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科学发展观影响,已取得一定成就。部分学校在设立咨询和教育机构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专业的心理学课程,希望借助完善的理论框架,促进学习者强化心理建设。但强化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关注,发现其重点放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这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设目标相

3、违背,不利于其长远发展。而积极心理学理论倡导强化对个体积极品质的开发,将其融人于心理健康教育,可针对性化解相关问题,提升学生心理素养。、积极心理学基础理论(一)积极心理情绪积极心理情绪可拓展个体的心理资源,使个体游刃有余地面对生活。包括喜悦、宁静、有趣、激励等相关内容。例如,当学习者以喜悦态度与同伴沟通时,既能借助饱满热情感染同伴,也能进一步发展社会关系。众多专家与学者通过对积极心理学理论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其有利于促进相关主体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增强和优化。与之相反,消极情绪将会使个体的创造性思维得以下降。强化对积极心理情绪的深人认知和分析,发现其是助推学习者生成内在动力,提升学习效率的核心

4、要素。相关主体可通过外在干预使学习者获得积极情绪,进而提升幸福感(二)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由塞利格曼提出,其认为不同个体都有其积极品质,若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积极品质,则会提升幸福感。将积极心理品质与消极心理品质对比,发现积极心理品质可愉悦多元主体,也可使其感受生活的意义,促进其社会适应力快速增强。而一般相关主体具备积极心理品质时,可更愉悦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也可在与他人互动中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说,积极心理品质的出现,有利于多元主体乐观看待不同压力和困难。塞利格曼历经多年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品质包含较多的智慧以及美德,这充分说明其对相关主体的影响显著、积极心理建建康教育的正向影响教育方

5、向得以创新积极心理学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束缚,使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得以创新。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对象,主要为饱受情绪困扰造成行为失调的相关主体,并未面向所有大学生,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出现,将转化教育方向,既会关注普通学生,也会针对性帮助有一定心理问题的学习者,促进其以正确态度面向生活。与此同时,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更关注学习者的积极情绪与其主体感受,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公平性和公正性的提升,也有利于其覆盖面拓展。)教育内涵得以拓展(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出现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得以拓展。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相比,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将转化大学

6、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点。在针对性化解学习者心理问题,预防其消极情绪时,培养其幸福感,希望借助积极情绪的增加,使学习者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进而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由此可见,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融人,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也使普通学生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教育内容得以优化积极心理学理论融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拓展教育内容,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束缚。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关注心理问题成因,希望针对性化解不同的心理问题,对学习者心理诉求关注较少,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大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而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融人,会将以人为本理念融人于心理健康教育中,可强化对学习者

7、积极心理潜能的挖掘,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使其有能力面对不同压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以崭新视角创新教育体系,丰富教育模式,进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针,更好地为学习者服务三积极心理角学发展路径建构协同化教育目标健康教育丰富性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构建积极品质培养与心理问题化解协同的教育目标,着重关注学习者的积极品质,增强其积极心理体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迈向新的发展台阶,实现教育功能的有效拓展。其一,利用协同化教育目标,强化对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关注与重视,并在针对性化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多元教育目标的协同兼顾,可更好

8、地关心和爱护大学生,促进其以乐观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大学生保持向上心态,为此,学校可适当举办积极体验活动,鼓励不同层次学习者参与借助积极体验,强化对积极情绪的培育。从教育者角度来看,基于积极心理学助推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和创新。进一步融人积极收稿日期:2 0 2 3-3-10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路径研究一以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 0 2 2 J1649)。作者简介:边艺(19 9 1一),女,回族,云南大理人,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工程管理、管理学、经济学、高校基层党建等研究。50总第3

9、 4 8 期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 0 2 3)第3 6 卷第14 期品质培育,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将在关注全员学生时,重新定位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培育学习者积极品质,比简单消除其心理问题更具价值。积极心理品质能起到良好预防作用,又能缓解大学生的不良情绪,促进其积极发展。因此,多元主体应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和创新中,进一步关注积极心理学内容,强化对积极品质培养的重视与关注,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其应有作用。其二,强化对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培育。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过程中过于重视化解学习者消极情绪,教育内容相对单一,多针对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提出一些解决办法。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将丰富心理

10、健康教育内容,增加对消极以外内容的关注和重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需要不同主体的共同努力,学习者要关注自身品质,也要在生活中强化积累,而教育者需切实将积极心理学内容融人于心理健康教育中,并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融合,进而从多维角度人手,强化心理品质培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升华。其三,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积极心理体验机会,使其在外在的作用力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内在品质。例如,学校可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构建体验式教育法,鼓励大学生在体验中深刻了解积极品质,也可鼓励学习者分小组沟通与交流,并借助积极的社团活动,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拓贯学习途径理健康教育渗透力积极心理学内容出现时间较早,将其融入于大学生心理

11、健康教育时,进一步开设相关课程,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力与影响力,利用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在促进积极心理学内容传播过程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的拓展。此外,学校可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创新传统心理咨询工作,从而切实拓宽育人途径。其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增设与积极心理学相关的教育理论,借助发达国家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经验,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束缚,转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积极心理学融人于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指单纯地传播积极理念,而是要促进大学生获得幸福体验,增强其自信心与社会适应力,从而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强化对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培育,利用正向引导,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其功能和价值。其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

12、容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不同学科中存在的潜在育人内容。在多专业渗透中构建愉悦教学氛围,并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转化,鼓励学习者强化正向思考。例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强化与专业教师的合作,共同构建更加平等与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教育氛围,从而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习者强化积极体验,以提升学习者课堂参与性,有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最大价值。其三,利用积极心理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外在环境培育学习者积极的心理品质。大学生在学校内生活的时间较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对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将实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有机融合。为此,针对性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将积极心理学融入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可更好地促进心

13、理健康教育内容传播。同时,学校在美化校园环境时,也需增设具有积极影响以及积极意义的学生社团,并增加积极心理学相关线上教育模块和实践案例,从细节入手,持续性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力。其四,心理健康教育优化阶段,创新心理咨询工作,在专业辅导和为学习者服务的过程中,打破传统利用健康讲座和心理咨询化解学习者心理问题的方法束缚。促进更多主体参与心理咨询工作,着重向学习者科普积极心理学内容与知识,实现心理健康辅导与积极品质培养的有机融合,拉近积极心理学内容与学习者的距离,为教育发展蓄力。构建专业化师育内容传播者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而教育者是连接课程与学习者的桥梁,更是知识

14、传播者。因此,构建专业化师资团队,强化对心理健康教师的关注和重视,是增强教育力量的核心手段。其一,增强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以及心理咨询能力。强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关注,发现借助互联网与大学生沟通和互动时,部分学习者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持质疑态度。这对心理健康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校需切实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心理咨询技能,促进其在提升专业素养时更好地为学习者服务,进而促进大学生增强对教师的认同,以助推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发展。例如,教育者在心理咨询中既要关注大学生的消极情绪,也要有意识地传递积极情绪,以达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其二,促进教育者树立积极工作心态。教育者是与大学生接触频率较

15、高的一线工作者,其言谈举止会对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中,应助力教育者树立积极工作心态,为学习者树立良好榜样,才能从一言一行中强化对学习者的正向影响。一方面,学校应将以人为本理念融人于学校管理中,强化对一线教职人员的关注和重视,认知其心理诉求,在改善教学环境的同时对其给予生活方面的帮助与支持,以此为教师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从而使教师养成良好的工作心态。增加教育者积极体验,可使教育者快速发现自身闪光点,也能在工作中增强成就感和获得感。同时,教师也需具备情绪调节能力,不断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提升自我。例如,学校可为教育者提供参加研讨会,以及课题研究的机会,持续性丰富教育者底蕴,

16、鼓励教育者在与学习沟通时,收集更多课堂反馈,从而助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阶段性优化。其三,融洽师生关系。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习者和教育者并非整体,其关系呈现对立状态,教师主要传播知识,而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虽然教师会积极解决学习者的心理问题,但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地位并不平等。而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师生关系平等,双方可相互挖掘对方的积极品质和积极情绪,进一步和谐师生关系。为此,教育者须以身作则,摆正自身位置,强化对学习者积极品质以及美好品质的挖掘,进而使其勇敢面对生活和困难(四)促进多主体有机合,建设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和创新过程中,需改变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向

17、积极心理学转化,不再片面关注消极事物,而是更为关心积极品质。为此,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可加强合作,共同构建积极教育环境,强化对学习者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环境的构建,既能生成教育合力,也能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不同环节,强化对不同大学生的培养和关注,促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推进。其一,促进家庭教育优化和创新,促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走进家庭。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家长需要在以身作则中为学习者树立良好榜样,强化对学习者的积极引导。而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和创新过程中,家长应有意识地培育孩子,使其具备积极品质。例如,家庭可强化对学习者抗挫能力的培育,使其抗压能力持续性增强。且我国可

18、适当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家庭教育经验,鼓励家长与孩子做朋友。但同时家长也需要积极与学校沟通和互动,了解孩子的动向,才能提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合理性,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联合。此外,家长也需选择恰当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和互动,借助平等沟通,适当满足孩子诉求,做孩子的知心伙伴,进一步发挥家庭教育价值,进而在家校联合中促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升华。其二,有效发挥社会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强化对学艺者潜移默化的影响。从积极心理学视角,了解社会对多元个体产生的影响,发现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转折点。虽然学校本身属于小型社会,但大学生在毕业后就业将迈人新的人生节点。当前,我国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大学生

19、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部分大学生由于社会适应力降低,导致无法很51上接第4 8 页)2023年7 月(下)Jul.(lasthalf)2023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Vol.36.No.1enNo.348总第3 4 8 期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第3 6 卷第14 期好地与同事相处。所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和创新过程中,还要强化对学习者多元能力的关注,鼓励其树立信心,挖掘其积极品质,从而提升其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力,为其未来就业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学校可积极与企业和社区合作,组织学习者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及企业实训实习,使学习者在实践活动中提前感

20、知社会,加强积极体验,从而培育其积极品质,使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四、结语综上所述,基于积极心理学优化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可在面向全体学习者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习者挖掘自身潜能,丰富其情绪体验,进而使其社会适应力持续性提升。从多维角度人手,实现理论与实践教育的有机融合,将在危机干预中有效涵养大学生,使其在积极情绪体验中,感受心理健康教育魅力。参考文献:1齐道喜,李然.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积极人格培养问题探究 J.黑龙江高教研究,2 0 2 2(8):112-116.2王静,霍涌泉,魏晨晨,张心怡.当前积极心理学变革的新趋向及理论价值 J.心

21、理学探新,2 0 2 1(4):2 9 1-2 9 6.3赵金萍,戴晓晖,刘云章,卢安.积极心理学策略对心理异常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压力知觉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J.中国健康教育,2 0 2 1(7):6 5 6-6 5 8,6 6 4.4贺颖.基于网络环境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 0 2 1(2):8 2.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rom the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BIAN Yi(Dali Vocational

22、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Dali Yunnan 671000,China)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sitive psychology,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ill serve all learners.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theory of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the positive impact of posit

23、ive psychology on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the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al objectives,the enhancement of the richnes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the broadening of learner cultivation channels,theenhancement of the penetr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

24、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er teams,the scientificcultivation of education content communicators,and the promotion of multi-subject organic cooperation,build a positiveeducational environment from four aspects to improve the character of college students.Key words:positive psycholog

25、y;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education(责任编辑:范新菊)活动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育人是“三全育人”“十大育人”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实践教育通过实践教学、军事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为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充分的条件,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对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通过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可以丰富“三全育人”工作的内容,构建“三全育人”新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发挥教师及教职

26、员工等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高校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加大投人支持、丰富育人形式等,不断探索实践育人功能实现的途径。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N.人民日报,2 0 17-2-2 8(1)。2杨国欣.高校实践育人实现路径探析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 0 19(2)。3吴立全.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拓展及其实现路径探究 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 0 19(1-2)【4 龙婷婷.“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育人机制的探索研究 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 0 2 1,3 4(18).5张

27、丽仙.“三全育人”格局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路径探析 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 0 2 2,3 5(1).【6 崔睿.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 0 2 0(3 2).The Study of the Realization Route of Practice Education Function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Perspective of“Three Complete EducationXU Bei,JI Xiang(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Physics,China University of M

28、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Jiangsu 221000,China)Abstract:Practice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 in the ten educational system in“three complete education.Itadheres to integrate theoretical study,innovative thinking and social practice together.The only way lead to grow up forcollege studen

29、ts is to learn and explore from practi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actice education inuniversities,studies the value of it in the context of“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and the way to realize the function ofpractice education,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and exploring the new pattern of“three complete education,Key words:practice education;“three complete education;realization route(责任编辑:桂杉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