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怀柔远人朝贡体系中的琉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3301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0.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怀柔远人朝贡体系中的琉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怀柔远人朝贡体系中的琉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怀柔远人朝贡体系中的琉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柔速释柔远驿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柔远驿。柔远驿原名怀远驿,取自“怀桑远人”一词。柔远驿始建于明成化年间,万历年间为区别于广州的怀远驿更名,因为专为琉球国入贡而设,所以福州民间又将其称为“琉球馆”。怀柔远人朝贡体系中的琉球文I郭晔曼汉武帝以来,“四夷宾服,万国来朝”就逐渐成为历代儒家学者臧否帝王政绩、衡量中原王朝强盛与否的标志。当四夷诸国纷纷打着“贵中国”的旗号前来朝贡时,“天朝上国”在对外交往中的至尊地位仿佛彰显无遗。只不过,在元代,东亚的国际政治秩序与其说是一种朝贡体系的政治格局,倒不如说更像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以战争、结盟、征服为主的“霸权”体系。明代建立后,摆在朱家天子面前的使命就是重新建立华

2、夏传统的“天下秩序”一通过与外邦建立朝贡体系,获取“他者”对明王朝政权的外部认同,重新确立华夏王朝在四夷心目中的“天下共主”地位,这也就是朱元璋所说的“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三山入贡与元代统治者热衷对外武力征伐相反,朱元璋对东亚朝贡体系的重建是以诏谕的和平外交方式推进的。洪武五年(1 37 2),明廷遣行人杨载,资诏出海,谕告琉球:“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处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当时的琉球本岛(今冲绳本岛)琉球往事1202525正处在“三山分立”时期。山南王国的大致疆域相当于今冲绳岛南端国场川一与那原一线以南的地域;中山王国以首里按司为中

3、心,大致疆域为南至国场川一与那原一线,北至仲泊地峡;山北王国大致疆域为冲绳岛仲泊地峡以北的部分,以及附近的伊江岛和伊平屋岛。面对明廷的劝谕,中山王国反应最快。中山王察度立即派遣王弟泰期,于同年末随同杨载前来明朝“奉表称臣”。朱元璋非常高兴,遂赐给大统历及文绮纱罗等物。除得到物质财富外,最重要的是,这意味着明廷对中山国的政治承认与支持。后来的琉球国王尚真(1 4 7 7 一1 5 2 6 年在位)曾在奏疏中老老实实地承认:“臣祖宗所以股勤效贡者,实欲依中华卷顾之恩,杜他国窥伺之患。”继中山国率先人贡后,山南王、山北王也相继与明朝建立朝贡关系。洪武十六年,中山王与山南王一起来朝贡,朱元璋诏赐二王“

4、镀金银印并织金文琦、帛、纱、罗凡七十二匹”。洪武十八年,朱元璋再赐山北王镀金银印。从时间看,山南、山北可谓姗姗来迟,落后中山王多矣。尽管如此,明朝与琉球的册封、朝贡关系,还是最终确立了。虽说三山相继人贡,但中山王不仅人贡最早,次数也最多。从1 37 2 年到1 4 1 5 年,中山国共遣使人贡6 0 次,超过山南(2 7 次)与山北(1 7 次)的总和。在明廷看来,三者之中,中山“事大”最诚,不免高眼一看。比如,在洪武十六年给中山王的诏书里,朱元璋对中山王在三国中首先行“事大之礼”多有嘉勉。对其与山北、山南相互攻战一事,劝谕味道很浓。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样是这位洪武皇帝,在诏书里对山北、山

5、南却隐隐含有威胁的意味:“今遣使谕二王(指山南、山北王)知之。二王能体朕意,息兵养民,以绵国祚,则天佑之,不然,悔无及矣。更加耐人寻味的是,“琉球三王互争,废民伤农”,但朱元璋在诏书里却只称中山王为“琉球国王察度”,然将其视为琉球国的正统。洪武二十八年,中山王察度莞,永乐元年(1 4 0 3),其世子武宁遣使告哀。第二年,明成祖遣行人时中赴琉球吊祭察度,“以布帛,遂诏武宁袭爵”,希望其“作镇海邦,永延世祚”。此为琉球“始受册封之大典”。由于得到明朝的政治支持,加上中山国本就占据着琉球本岛最为富庶的地区,永乐十四年(1 4 1 6),中山王巴志征服山北。宣德四年(1 4 2 9),巴志又征服山南

6、,形成统一的琉球国,而以首里城为王城。不过,此后中山作为琉球国的别称依旧日被使用。警如在琉球官修史书中山世鉴中山世谱里,“中山”指的都是“琉球国”。而中国皇帝册封琉球国王时的诏书里,都将琉球国王称作“琉球国中山王。康熙二十一年(1 6 8 2),清康熙帝赐尚贞王御书“中山世土”匾额,这里的“中山”指的也是“琉球国”。此是后话不提。在中山王并吞山南、山北的过程中,明廷抱有乐观其成的态度,甚至在诏书里表示:“尔琉球国分,人民涂炭,百有余年,比尔义兵,复致太平,是朕素意。”宣德五年(1 4 30),明廷正式承认中山王巴志统一三山,封其为琉球中山王,并赐姓“尚”。自此,琉球以尚氏一族为王传续数百年至1

7、 9 世纪后期亡国。作为中原王朝的藩属,琉球每一代国王继位执政都需要向中原王朝遣使朝贡,接受“天使”的册封以得到朝廷认可,获取正统传承资格,从而成为明朝主导的封贡体制中的一员。作为藩属的一个显著标志,在朝贡中国的近五百年里,琉球一直使用中原政权年号,并奉中国正朔。所谓(琉球)历世漂奉正朔,贡使至京必候赐时宪书资回,而国中特设通事官,豫依万年书推算应用”。这一惯例一直持续到近代日本实行“琉球处分 前从未改变。鼎革之变有明一代,朝廷“怀柔”琉球,而琉球也“颇为守礼”,明琉友好交往活动蓬勃开展。嘉靖朝时(1 5 2 2 1 5 6 6),明世宗在给琉球国国王的诏书/泰期雕像,位于冲绳残波。明朝建国后

8、,以诏谕的和平外交方式推进东亚朝贡体系。面对明廷的劝谕,中山王察度立即派遣王弟泰期,于洪武五年末随同使臣前来明朝“奉表称臣”26封面故事COVER STORY中就多次强调琉球国中山王“益笃忠勤、恪尽臣藩之节,以保守海邦,共享太平”。稍早时的文学家李东阳同样写诗称赞:“不用股勤宣圣德,远人先贺海波平。”然而,明朝末年,随着中原局势动荡,中琉关系出现了一段波折。崇祯十七年(1 6 4 4)二月,琉球国遣使入贡。一行人才渡海抵达福建,李自成农民军已攻人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明王朝灭亡。五月,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建立南明政权,年号弘光。琉球使节闻讯行抵南京,向弘光帝人贡请封。弘光帝遣使资诏赴琉

9、球国,晓谕崇祯帝“驾崩”及福王称帝之事。琉球国世子尚贤视南明政权为“正朔”所在,与弘光、隆武等几个南明小朝廷保持朝贡关系。到顺治三年(1 6 4 6)九月,清军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攻入福建,消灭南明隆武政权。此时由琉球世子尚贤派遣来庆贺唐王(隆武帝)称帝的琉球使臣等五十余人还滞留福建未归。其王舅毛泰久、长史金思议等,见明朝大势已去,便随大将军贝勒博洛入京投诚,获得顺治帝“格外优恤,赐宴,赐袍,赐靴”。清廷对这个偏远的“藩属”倒也重视,礼部颁发敕书一道,宣布“今故遣人敕谕尔国,若能顺天循理,可将故明所给封告印敕,遣使送来京,朕亦照旧封赐”。琉球是个弱小国,对明清鼎革无能为力,只能采取现实主义态度,

10、迅速向清朝表示臣服。但对于缴纳“故明所给封告印敕”一事,琉球却拖了许久,一直到顺治十年二月底,才满足清方要求,交出明朝印敕。琉球为此举辩解,声称本国有惯例,先王告终,即将敕书同葬;而琉球仅有洪武印信一颗,新旧印之间若交接时间过长,难免不便,正如琉球尚质世子所言:“本国有三十六岛,一切行事必需印信,难以久旷。”其实这都是表面理由,真实原因是明代中琉关系保持良好,加上南明政权一直在顽强抵抗,琉球国与之情丝难断。虽然使节向清廷表示,琉球国决心从此“去旧从新,耳目改达,舍明事清,心志惟一”,实际上在一段时间里琉球对清朝的态度依然相当谨慎。康熙十二年(1 6 7 3),“三藩之乱”爆发,盘踞福建的靖南王

11、耿精忠举旗反清,隔断了琉球与清廷的联系。康熙十五年,耿精忠又派遣使节招谕琉球,并索取军需物资硫黄。是否背清/崇祯帝册封琉球国王救谕,现藏旅顺博物馆。此救谕为明末最后一次对琉球国王的册封,明朝末年,随着中原局势动荡,中琉关系出现一段波折。琉球采取现实主义态度,迅速向清朝表示臣服,但直到顺治十年才交出明朝印救投耿呢?这让琉球方面陷入困境。在对大陆局势没有清晰把握的情况下,为应对时局的突然变化,琉球当局最终决定让使节携带两封文书,一封向耿精忠表示庆贺,一封探问清朝安否,视实际情况随机应变,以备不时之需。这种做法反映出琉球人委曲求全、无可奈何、圆滑周旋的小国心态,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寻求生存之道的智慧。

12、待到康熙十六年琉球使节等来到福建时,耿精忠势力已被清军剿灭,于是他们便把探问安否的咨文呈进清廷。康熙帝大感欣喜,对琉球大加封赏。自此可以说清朝与琉球封贡关系得以完全确立。康熙时期,纵观清廷与各藩属国的关系,琉球王所得印章与安南(今越南北部)、暹罗(今泰国)等国同为镀金银印,而与朝鲜王朝之获金印不同。清政府遣往琉球的册封正、副使的品秩较明代高,但与遣往朝鲜的六部侍郎、启心郎、大学士、翰林院学士相比,仍层次略低。而在贡期方面,清初仍袭明制,坚持琉球两年一贡,与安南、暹罗三年一贡相比,颇受优待,不过若与朝鲜一年四贡相比,仍然逊色一筹。由此可见,琉球在康熙朝朝贡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是朝鲜之下,暹罗、安南之

13、上。但清廷对待琉球也有额外的“恩1+L特元琉球往事JUL202327儒瀛祚土世山中球瑞轩宠”,这就是赐字。前文提到,康熙帝为琉球国王御书“中山世土”匾额。琉球方面受宠若惊,在谢恩奏折里感激涕零地表示:“又蒙皇上特恩赐臣御笔,煌煌天翰,遥领小邦,荣光烛天皇上所颁诏敕,臣愿留为传国之宝皇上所颁御笔,臣举国瞻仰,惟有舞蹈欢欣,不能仰酬万一”此后历代清帝也多有墨宝赐予琉球。警如雍正元年(1 7 2 3),新登基的雍正帝在乾清宫御书“辑瑞球阳”四字,赏赐给琉球。乾隆四年(1 7 39),琉球国王遣使庆贺新年,乾隆帝又御书“永祚瀛四字,赏赐中山王。乾隆二十年,清廷勅封尚穆为王时,乾隆帝再次御书“海邦济美”

14、赏赐。即使到清代中晚期,道光十八年(1 8 38),道光帝仍旧为琉球国王御书“弼服海隅”。咸丰四年冲绳那霸市首里城王宫中悬挂的中山世土辑瑞球阳永祚瀛三块匾额,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御笔。清帝以御书赏赐琉球的做法,几乎与清琉朝贡关系的延续时期相始终。二战时,首里城在冲绳战役中被美军的飞机战舰多次轰炸,额也化为灰怒,如今悬挂的三块匾额为复制品(1 8 5 4),咸丰帝御书“同式文化”。同治五年(1 8 6 6),年轻的同治皇帝也御书“瀛娇屏藩”赏赐给中山王尚泰。此时,距离日本通过所谓“琉球处分”(1 8 7 2 1 8 7 9),悍然废除琉球国只剩下几年的时间。可以说,清帝以御书赏赐琉球的做法,几

15、乎与清琉封贡关系的延续时期相始终。朝贡之途回顾明清两朝5 个世纪的琉球朝贡历史,据日本学者赤岭诚纪大航海时代的琉球一书统计,琉球使团来华竟达8 8 4 次之多,其中明代5 37次,清代34 7 次。除一般朝贡外,琉球使团来华还担负着贺天寿圣节、庆贺登极、贺元旦、请封、迎封、谢恩、进香、接贡、报丧、护送官生、护送中国难民、接官生回国、报倭警、护送册封琉球使回国、上书陈情乞求援兵等使命。在古代技术条件下,琉球使节从今天的冲绳出发前往北京(及南京)朝贡的旅程绝对谈不上舒适。琉球孤悬海中,贡使须先经海路来华。明朝初期,在宁波、泉州、广州设市舶司,而令泉州市舶司专司琉球朝贡事。永乐三年(1 4 0 5)

16、,明成祖在泉州“城南三十五都车桥”设立附属于市舶司的来远驿,用以接待琉球使者。但从地理上看,琉球船来华直驶福州远比泉28封面故事COVERSTORY州便利,又因琉球贡使到泉州后,赴京贡道要溯闽江北上,而在福州驻泊可直人闽江。于是到明宪宗成化八年(1 4 7 2),福建市舶司从泉州移到省城福州,并在福州城东南水部门外的河口地区设立其附属机构怀远驿,同时废止泉州的来远驿。万历年间,为区别于广州的“怀远驿”,特将福州怀远驿更名为“柔远驿”(两者名称都出自“怀柔远人”一语)。因柔远驿专为琉球国人贡而设,所以福州民间又将其称为“琉球馆。此后,琉球使节从琉球本岛的那霸出海后,便直趋福州柔远驿。海琉球国贡船

17、模型,现藏那霸市历史博物馆。早年琉球渡海来贡,所乘贡船,简陋单薄,每每不堪风浪,损坏极甚。明清两朝回赐物品的价值远超琉球朝贡物品总价值,因此琉球对朝贡乐此不疲道险阻,“浪大如山,波迅如矢,风涛汹涌,极目连天”。琉球使船抵福州,必借冬季或春季北风,大抵秋冬之际自那霸出发,先到马齿山或姑米山候风,有时需等候一、二日,有时则等数十日。康熙三十二年(1 6 9 3),琉球耳目官翁敬德、正议大夫蔡应瑞的朝贡船十一月一日到马齿山候风,十一月三日便遇顺风开洋。康熙五十一年(1 7 1 2),琉球使船十一月十六日开到姑米山候风,直至次年二月十八日才自姑米山开洋,耽误了三个月。启航后,“经飓翻台吼之险,昼夜一针

18、;或兼旬,或十数日,始收帆万国津梁乎榕城(即福州)。”早年琉球渡海来贡,所乘贡船,简陋单薄,每每不堪风浪,损坏极甚。朱元璋体恤其苦,或赠船回归,或赏银让他们到福建自行购船。登陆上岸之后,琉球使团进京路线从福州至北京长达4 0 0 0 余里。琉球使团中的大部分人员无法同行北上,只能被安排带留于柔远驿落脚休息。只有“正副使、从人十有五名人京”,获准择期北上。一行人由闽省起程,经浙江、江苏、山东和直隶五省的陆路和河道,沿福州一浦城一杭州一苏州一扬州一淮安一沂州一德州一景州一河间一涿州一线,于当年年底到达京师,才能晋京完成纳表进贡或是觐见皇帝这样的礼仪活动。若是与其他藩属国一起随班朝贺,那也有次序之分

19、。道光年间的顺序是朝鲜贡使排在最前行礼,琉球紧随其后。这让安南人大为光火,认为“清国礼部失于排列”。琉球乃“夷狄之国,我使班在其次,尚成何国体哉?”当然也从另一个角度显示出明清两朝与琉球的密切关系。另外,琉球使节到京的时间多为年末,在这期间的庆典活动会很多,诸如北海观赏冰嬉、抚辰殿观火戏以及同乐园听戏等活动都有琉球使节参加的记载。若是恰逢皇帝出宫巡游、祈福时,琉球使节也要赴指定地点迎送皇帝。如同在京时的礼仪活动有严格规定一样,在清代,琉球使团进京的路线亦有一定之规,不得随意更改。警如道光四年,琉球的贡使在从江苏省城苏州前往扬州途中,遭遇江北水患,“上游闸坝齐开,节节阻断,旱路不通,水路船只逆流

20、难上”,在丹徒(今属镇江市)停滞不前。因为“既不便久待迟延,又未便令其冒险前进”,江苏巡抚上奏朝廷,建议让琉球使团琉球往事2023JUL29波楊不海“在丹徒改道,起早由浦口而至徐州宿迁,仍归山东郑城原路,以免阻滞而臻稳妥”。道光帝在奏折上批“知道了”三个字,表示对这次临时改道人贡的认可。虽说赴京路途遥远艰辛,但琉球使节远道而来,在生活起居上还是得到仔细照顾,沿途的口粮皆都由当地官员提供。1 6 世纪初期前来明朝朝贡的日本使节曾惊呼“大明,实为个空前绝后的大善政国家”。这番话,若是从琉球使节口中说出,也丝毫不足为奇。进人清代后,琉球贡使到京第一天,礼部首先安排前往馆舍就住,并分别在部堂和会同馆各

21、链宴招待一次。至于日常供应,雍正五年(1 7 2 7)就规定,琉球国入贡时,正副使每日给一头羊、猪肉三斤、牛乳一漩,鹅、鸡、鱼各一、藏乳两斤、酒/柔远驿大堂内景。清廷规定,在柔远驿期间,贡使每日“给米三升、蔬薪银五分一厘,跟伴、梢水每名日给米一升、盐菜银一分。回国之日另给行粮一个月”,待遇十分优厚六瓶,清酱、酱各六两,灯油二两、茶一两、盐一两、面二斤、菜三斤、酱瓜四两、醋十两、香油一两、椒一钱,每五天苹果、梨共五十枚,花红七十五枚,葡萄、枣各五斤。使团以下人员各有供应。至于那些留在福州柔远驿的使团成员也不曾遭遇亏待。清廷规定,在柔远驿期间,贡使每日“给米三升、蔬薪银五分一厘,跟伴、梢水每名日给

22、米一升、盐菜银一分。回国之日另给行粮一个月”。这样的待,的确称得上是“日给汽,至周且渥”了。完成朝贡使命后,琉球使节循来路返国。琉球贡船回国时,福建督抚要派专人护送出口,开洋日期也要及时报告朝廷。至此,琉球国朝贡活动才告结束,每次朝贡活动一般需时半年左右。而在此过程中,清政府直接参与接待的人员,总数约在两干人左右,绝不是一个区区小数。厚往薄来所谓“九州之外谓之蕃国,世一见,各以其所贵宝为挚”。交纳贡物正是琉球臣属“天朝”的象征。按明清两朝的规定,琉球人贡的频率通常是二年一贡。朝贡船只“不得过三船,每船不得过百人”。但在实际操作中,琉球朝贡的次数远远超过规定。警如,在明成祖在位的二十多年间,除了

23、永乐十八年和十九年这两年没有人贡的记录外,几乎每年都有琉球贡30封面故事COVER STORY使前往明朝。更有甚者,真正的“人唐”数字还不止于此。有一些活动是礼仪性质,不携带贡品,因此,不能视之为“朝贡”,比如永乐九年,琉球方面三派使节前来中国:一次“贺元旦”,两次才是“贡方物。明朝史书记载,琉球“一岁常再贡三贡,天朝虽厌其繁,不能却也”。看上去,这倒有些幸福烦恼的味道在内。琉球人贡的积极性何以如此之高?这可以用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的看法解释:“(朝贡国)与中国朝廷交往可提高它们的声望;从伟大的文明中心可获得文化方面的好处;而且,居于从属地位,经济上也有利可图,因为中国人赐予

24、它们的贵重礼物多于它们所奉献的,此外,还授它们以某些贸易特许权。”在明清两代很长时间里,“朝贡”都是官方认可的唯一中外贸易方式,所谓“有贡舶即有互市,非人贡即不许其互市”。而在传统的朝贡往来中,明清两朝回赐物品的价值远超琉球朝贡物品总价值。因此,琉球朝贡“天朝”不仅能够获得政治上的底护,还能通过朝贡获得巨大经济利益,故何乐而不为呢?琉球国“远处东南,地多荒僻,产物无几”,贡品种类委实有限。陈侃曾在使琉球录中记载:“琉球贡物,唯马及硫黄、螺壳、海巴、牛皮、磨刀石乃其土产。”与明朝建立宗藩关系初期,琉球的贡品中,以马匹和硫黄最受明廷所乐用。洪武十年(1 3 7 7),琉球遣使贺正旦,贡马十六匹、硫

25、黄干斤。其原因是明初时局未靖,尚需战马补充军力,硫黄则可制成火药,故上述贡品能大派用场。但进人1 5 世纪中期,局势渐稳,马匹需求减少,物产并不丰盛的琉球,为栋选贡品而愁眉,实在想不出什么方物来,竟解送数名阎人为礼,明朝皇帝为此大吃一惊,感概“彼亦人子,无罪刑之,何忍?”之后就并命送还。后来琉球开始人贡“苏木、胡椒等物”。这些物品并非琉球所产,其实都是“经岁易自暹罗、日本者”。琉球国进贡给清廷的铠甲,高7 8 厘米,宽37厘米,盔直径4 0 厘米,高1 6 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明清鼎革后,琉球贡品规制屡有变动。康熙帝为减轻琉球国负担,以“所进玛瑙、乌木、降香、木香、象牙、锡速香、丁香、檀香、黄

26、熟香等,皆非土产,免其入贡”。自此清廷定下琉球常贡仅为三种:“煎熟硫黄一万二千六百斤、红铜三千斤、炼熟白刚锡一千斤。”其中,硫黄交福建巡抚收贮藩库,礼部行文“工部于应用处取用”。其余贡物循例运送进京。在常贡之外,往往还有额外贡献。比如嘉庆初年,乾隆皇帝仍以“太上皇身份秉政,于是琉球使节在进贡时,就特意为其准备了请安礼物,包括银盒二具、黑漆书盆各全、细嫩素光蕉布五十足(即“匹”)、染花棉布五十足、图屏纸两干张、护寿纸两千张、精制雅扇一百把。从这份礼单可以看出,琉球国对这位“十全老人”是非常尽心。平心而论,对琉球国来说,以物贫地的区区弹丸之地,能凑出这些礼物已着实不易。但以经济价值衡量,宗主国的赏

27、赐显然更胜一筹,故有“唐一倍”,甚至“唐十倍”之说。明朝回赐琉球品物包括:琉球王皮冠服、大夫官服、仪仗器具、大统历、布匹、绸缎、铁器、瓷器等。另外,据明会典载,凡同样的贡品,明廷赐给琉球的赏钱(相当于买价),往往高出其他规定许多。如锡每百斤赏五百文,赏给琉球则高达八贯(明的法定比价:一贯=银一两=铜钱一千文);苏木每个赏值亦为五百文,而琉球则为十贯;胡椒每斤应赏三贯,优惠给遥罗二十五贯、满刺加(马六甲)二十贯,但赏给琉球就高至三十贯。清代情况同样如此,光绪会典记载,对琉球国王及琉球使者的赏赐包括:赏国王锦八足、织金缎八足、琉球往事202531织金纱八足、罗缎八足、纱十二、缎十八、罗十八;赏正副

28、使二员罗缎各三足、缎各八、罗各五足、绢各五足、里细各二足、布各一正;赏都通事一名缎五足、罗五足、绢三;赏从人十七名绢各三足、布各八+448足;赏伴送官一员、土通事一名、留边从人十六名彭缎颜料各一件。这正是明实录中随处可见的所谓“赏赐有差”。而“天朝”在朝贡中的“厚往薄来”也体现得一清二楚。“在国家,恒恤其力,在藩国,争效其诚。”这也正是封建统治者心目中理想的“天下 秩序。一本万利按明清朝廷规定,琉球使团前往中国朝贡,除携带必需的进贡方物外,还可以携带相当的商品进行私人贸易。按惯例,进贡使团先在福建登陆,由市舶司接收贸易商品,组织查看货色、评估货价以及交易。警如清政府就有规定,琉球贡使进贡船只,

29、“准带土产、货物、银两在闽贸易,建设柔远驿馆抚恤安置,委员监看交易”。福州的柔远驿,成为除北京会同馆外,琉球人在中国朝贡贸易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其后,琉球进贡使团的官员与少数随从携带一定商品北上进京,完成正式的政治任务后,可以在会同馆进行自由贸易。明廷本规定各来贡国领赏之后,只能在会同馆内开市三至五天,但琉球国却获优待,不在此限。即便携带的货物超出朝廷的允许范围,由于“贡使”的特殊身份,事情也往往大事化小。洪武二十三年(1 3 9 0),中山王遣使来贡,其通事(翻译)私携乳香十斤、胡椒三百斤人明朝首都南京,被守门人所获,按律例当人官府。但安R人+州年人一缅甸国、安南、琉球国等属国给清廷的外交进单

30、。在贡期方面,清初仍袭明制,坚持琉球两年一贡,与安南、暹罗三年一贡相比,颇受优待。但在实际操作中,琉球朝贡的次数远远超过规定朱元璋为表示怀柔,特地“诏还之,仍赐以钞”。朝廷的限制条件既如此宽松,每一次琉球朝贡时的贸易金额,自然变得相当惊人。警如乾隆十二年(1 7 4 7)二月,琉球贡船到闽,向福建当局申报“两船共带银一万两置买货物”。结果闽浙总督喀尔吉善派人“复行细加察访”后发现,“其所带银两竟十倍于所报之数”。结果再翻旧账,发现乾隆八年时,琉球贡船来闽每船“亦止报银五干”,而“返樟货册约计不下十万两”。可见每次琉球贡船来华,总是带足交易的本钱。一份嘉庆十年(1 8 0 5)福建布政使司给琉球

31、国的咨文记录了一次琉球贡船的贸易情况。这次琉球使节“随带银两共计伍万两”,又带了“土产鲍鱼、海参、鱼翅、海菜、茯苓、黄蜡等物”。这些物品除去一部分食用消耗外,大都用来出售,一共得到白银6 4 9 7 8 两。这次琉球使节回国时,购买丝、绸、缎、绢等物,总价白银1 1 0 6 0 6.4 两。这个金额,基本上是自带白银加上出售土产所得,可谓满载而归了。话说回来,琉球朝贡使团在中琉贸易往来中所扮演的角色,实际上是中国与日本与南洋诸国之间经济往来的中间商。据史籍所载,琉球国从中国携往海外诸国贸易的物品主要有各种绸、缎、丝、纱、罗、绫、色绵花布及纺织工艺品,各种瓷器(大小青盘、大小青碗),各种漆器(漆

32、盘、漆栈)等,还有杭州金扇、徽州墨、湖州笔等产品。比如,乾隆四十年(1 7 7 5)十二月十六日,琉球贡船回国在闽海关呈报的货物清单所开列物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药材、纸张、茶叶、食品及工艺品,明清时期的“中国制造”在海外各国深受欢迎,且价格十分昂贵。以丝为例,郑开阳杂著记载:“若番船不通,则无丝可织,每百斤值银五六百两,取去者其价十倍。”其余物品,大致如此。32封面故事COVER STORY与此同时,海外各国经琉球转输中国的主要产品是胡椒、苏木和香料。琉球国“以海舶行商为业,西通南蛮中国,东通日本”,其贸易船只穿织如梭,航行在遥罗、安南、苏门答刺(苏门答腊)、旧港、爪哇、朝鲜、日本等地。这些

33、国家的土产价格低廉,警如龙涎香“货于苏门答刺之市,官称一两,用彼国金钱十二个,一斤该金钱一百九十二个,准中国铜钱九千个”,即九贯。而据徐溥在明会典中列举的龙涎香在中国的价格却是每斤四十八贯。两者相差5 倍有余。到明代中后期的嘉靖三十四年(1 5 5 5),龙涎香在中国的价格已是“每斤银一千二百两”,即一千二百贯,若与东南亚原来的龙涎香价格相比较,两地差价竟达1 3 3 倍。如此一来,琉球作为中间商,利用政策优势,来赚取差价,获得丰厚利润。“其去也以一倍博百倍之息,其来也又以一倍而博百倍之息”,这一去一返之间,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葡萄牙人多默皮列士(TomePires)在东方志中记载,琉球人将大

34、量彩缎丝绸、纸张以及麝香、瓷器、锦缎等商品带往南洋诸国售卖,也从南洋诸国获取其朝贡中国的方物,获利颇丰。直到光绪五年(1 8 7 9)日本强行吞并琉球国,长达5 0 0 余年的中琉朝贡关系才夏然而止,中琉贸易也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同文之盛值得一提的是,在明清两朝的琉球朝贡使团里,还有一个特殊人群,“官派留学生”。明代初年,朱元璋有感于琉球处海外而修职勤且最恭顺,提出“琉球国中山、山南二王皆向化者,可选寨官弟男子侄,以充国子,待读书知理,即遣归国。宜行文使彼知之”。于是琉球国中山王、山南王分别向中国派遣数名子弟进人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读书。有了这个先例后,每逢贡使来华,历朝琉球国王都令贡使随带王

35、室子侄或陪臣子弟前来留学。警如雍正二年(1 7 2 4),中山王尚敬就派遣郑秉哲、蔡宏训、郑谦3 人同贡使翁国柱一起来华留学。总的来看,从洪武二十五年(1 3 9 2)至成化十八年(1 4 8 2)止,琉球派遣官生约1 0 次,共2 5 人;从成化十八年至清嘉庆七年(1 8 0 2)止,琉球派遣官生1 0 次共40人;而从清嘉庆七年至清同治八年(1 8 6 9)止,派遣官生4 次共1 6 人。清代琉球使节人贡时,“于常贡外,加进围屏纸三千张,蕉布五十匹。学成归国,恭进谢恩方物,围屏纸五干张,蕉布一百匹”,其实就是作为“陪臣子弟人监读书”的一部分“学费”。这些官派留学生来到中国后,先到礼部报到,

36、由礼部下文送琉球留学生到国子监。监内专设有琉球官学,专门负责对他们的教学。明代国子监课程有大学X中庸X论语X孟子X诗X书X易X礼春秋兼刘向的说苑,还有律令、书、数、御制大造等科。清代基本上承袭明代旧制,后来根据琉球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调整。乾隆二十五年时便规定琉球留学生可不学制义(八股文),而专读正书、古律、文、散文等。为确保琉球留学生学有成效,国/琉球国进贡的鲨鱼皮柄漆鞘琉球腰刀,清乾隆,长9 9 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按明清朝廷的规定,琉球使团前往中国朝贡,除了携带必需的进贡方物外,还可以携带相当的商品进行私人贸易,往往收益惊人琉球往事2023JUL33子监对其课程、纪律、学风做了具体规定。

37、如一日的课程安排,“听讲小学数条,小学完毕讲近思录饭后讲经数条,临帖。灯下,讲四六、古文各一篇,诗一首,次日背诵”“听讲之后,各归本位肆习”“逢三日作诗一首,不拘古律,逢八日作四六一篇或论序等类一篇”。留学生们还要参加月考、季考和岁考,这与明清两代对国子监中中国学子的要求是完全一样的。月考,每月十五日由国子祭酒或司业轮流主持,主要考四书文一篇,五言八韵诗一首。季考,由政府派官员前来主持,主要考四书文一篇,五言律诗一首,要求薄暮交卷,不许给烛以延长考试时间,更不允许无故不参加考试。岁考,一般在岁末进行,评定岁考成绩时要参考平日功课勤情情况。在严格要求学业的同时,明清朝廷对琉球留学生的生活则关怀备

38、至。明朝规定,琉球官生口粮视月之大小和不同月份发放馕米不同。每生每月从三斗七升八合到四斗三升八合不等,外加糙米六斗和麦银。另外每人每月供应银六钱九分,作为副食品的伙食费。每生人学都赐给一整套衣服被褥,尔后随季节变化再发放不同的衣物。每年冬天还供应取暖用的柴火、木炭等等。清廷更加优待琉球留学生,“各衙门应给等项,至丰且备”。每位留学生每日白米二升、鸡一只、肉二斤、茶五钱、豆腐一斤、花椒五分、清酱四两、香油四钱、酱四两、黄酒一瓶、菜一斤、盐一两、灯油二两。“每年春秋赐锦缎袍褂,纺丝绸裤各一,?帽各一,靴袜各一双。夏赐纱袍褂,罗衫裤各一;冬缎面羊皮袍褂,棉袄裤各一,貂帽,皮靴,绒袜,被褥,席枕具备”

39、,“每月朱墨纸笔银一两五钱”。国顺治十一年铸琉球国王印,驼钮银印,满汉双语书“琉球国王之印”,现藏那霸市首里城王宫。纵观清廷与各藩属国的关系,琉球王所得印章与安南、暹罗等国同为镀金银印,与朝鲜王朝之获金印不同琉球学生在华一般学制为4 年,琉球使节能够与朝鲜、安南使节笔谈有时有人因故提早结业,但一般也交流,书写了一段古代东亚交往史上在3 年以上。他们往往随贡使一同的佳话。比如,万历三十九年(1 6 1 1)离京回国服务。比如明代隆庆六年时,朝鲜王朝的使节李眸光来到北京(1 5 7 2),琉球国王尚元借通事郑禄等时,就借此机会,与琉球使臣蔡坚等人来华的机会,请求明朝廷允许贡使人笔谈唱和,写下琉球使

40、臣赠答录将梁焰等4 名留学生带回国服务,便一书。而琉球使节也曾向朝鲜方面表得到明朝廷的允许。这些留学生学成示:“贵国为兄,蔽邦为弟,以弟兄返国后,普遍受到重用,如蔡宾曾官而仰事天朝父母,欢睦聘问,愿与天至长史,梁炫任正议大夫,梁成任长地久耳。”通都事,郑秉哲等官至紫金大夫,对由于在中国求学的经历,琉球使琉球的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节往往是中琉朝贡体制的坚定拥护正如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中所说,者。1 8 7 9 年,日本废琉球藩而置冲绳琉球“俗无文字,人学中国,始陈奉县,官生出身的林世功径奔北京,长表章,著作篇什,有华风焉”。跪乞师求援无果,愤而自刃抗议。他在这些留学生帮助下,琉球的在用汉文写成的绝命诗里仍然“一死汉文化水平迅速提高,身“汉字文犹期存社稷”。这也为琉球官生赴华化圈”之列,不少留学生归国后又以留学历史乃至中国与琉球之间的朝琉球贡使的身份重返中国。同为明朝贡关系画上一个悲壮的句号。朝贡国的安南使臣曾经感慨,“本国(参考文献:徐勇汤重南:琉球史论,谢必使与朝鲜、琉球诸使来者分住。盖外震:中国与琉球.戈斌:清代琉球国朝贡国表文,惟我并此二国用汉文,与中活动概迷赖正维:福州与琉球、何新华:华同,殊异于诸国也”。因同文之故,最后的天朝清朝朝贡制度研究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