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梯形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蠡县百尺中心校握纽小学 高爱丽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特征,认识几种特殊的梯形及其属性;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 2、过程方法目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3、情智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感受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作梯形的高。教学难点: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三、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
2、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任意四边形、不规则图形的纸,练习小篇等。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游戏激趣。 教师:喜欢做游戏吗?好,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这是一个四边形,可是它被数学书盖住了。 (1)能猜出来吗?不可能是哪个四边形? (2)现在呢?不可能是哪个图形? (3)到底是什么图形?这个四边形大家认识吗? 2引入课题。 教师:梯形有什么特点?和我们前面认识过的四边形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梯形的认识。(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认识梯形的特征。 (1)感知梯形。 你在生活中见过梯形吗?让学生先说一说。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实物图片,找一找哪儿有梯形? 课件出示后
3、随着学生的回答逐步隐去情境图,抽象出梯形几何图形。 (2)探究梯形的特征。 刚才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这么多的梯形,梯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出示准备好的小练习。 要求:根据第一组图独立研究梯形有哪些共同特征?根据你们的发现找出第二组图中具备上述特征的图形。 观察课件学生独立研究探讨。 汇报交流: 教师:你发现梯形有哪些共同的特征?与学生一同归纳并板书。 预设:是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教师:哪些图形不具备这样的特征?为什么? 预设:第二组中的第3个和第5个图形不具备梯形的特征,第3个图形没有一组对比平行,第5个图形不是四边形。 归纳总结梯形的概念。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
4、梯形的认识很深刻,你能用一句比较简练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梯形吗? 学生: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2认识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1)闭上眼睛想一个梯形,老师画了一个梯形,和你想的一样吗? (2)介绍梯形的底和腰。 教师:你知道四条边在梯形中叫什么吗? 学生: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叫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梯形的腰。 (3)介绍梯形的高。 教师:什么是梯形的高? 学生:从上底的一个点出发向下底作一条垂线,这条垂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教师:梯形有多少条高? 学生:梯形的高有无数条,只要夹在两条平行线之间,也就是两底之间的垂线段,都是梯形的高。(三)内化理解,沟通联系 教师:刚才我们对梯形
5、有了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认识。现在我们来打开学具袋,找出梯形。没有,那我们就利用这些平面图形制作一个梯形吧。 要求:每个图形只沿直线剪一下,使之变成梯形。四人一组,合作完成。 1内化理解。 (1)用长方形剪出直角梯形。 教师:谁是用长方形材料剪的?你是怎么剪的? 学生汇报。 预设: 看看学生剪的梯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在剪裁的过程中,你发现哪几个图形在剪裁的方法上与长方形有共同之处?同样是四边形为什么任意四边形的裁剪方法不同? 小结: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都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所以只需要破坏一组对边的平行关系;而任意四边形则需要创造出一组具有平行关
6、系的对边。 (2)用不规则图形剪出等腰梯形。 教师:这个不规则的图形你会剪成梯形吗? 根据学生情况,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对折后再剪。 教师: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2沟通联系。 (1)现在我们都已经认识了哪些四边形? (2)我们用一个椭圆形的大圈表示所有的四边形,这个椭圆形的圈就表示所有的长方形,以此类推分别表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3)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属于四边形,课件演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进入四边形的大圈,能这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4)相互说一说应该怎样表示出这些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为什么? 让学生两人一组适当交流,在本上画一画。 (5)结合
7、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完善关系图,课件呈现: (四)巩固练习1. 判断题。(1) 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2) 所有梯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3) 在直角梯形中一共有两个直角。()(4)梯形有无数条高 。 ( )2. 小组合作制作梯形。(1) 学具(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片各一张)。(2) 合作要求:每个图形只剪一刀,使它变成梯形。(3) 反馈:你准备怎么剪,为什么这样剪?3. 梯形与四边形的关系。为学生梳理四边形的关系,突破教学难点打下基础。 (五)回顾反思,拓展延伸 1回顾反思: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知识延伸:我们已经知道,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会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梯形。现在老师提供给你两个这样的梯形,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设计一件产品,来装点我们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