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写作特点-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725239 上传时间:2024-11-16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写作特点-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本文档共1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第3课蜡烛写作特点1)环境描写本文特别注意环境描写,用以烘托气氛、衬托人物。文中多次对炮火进行描写,例如文中第16段“德国人还在轰击”,第18段“德国人还在开炮”,第27段“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等等,这样多次重复的描写,一方面,一方面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紧张而激烈的战斗,另一方面也看出敌人的疯狂。而与环境恶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妇人的临危不惧,她不顾艰难,不顾年老体衰,亲自为烈士埋葬,所以老妇人在炮火中的行为就格外感人。2)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动作描写一般文章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包括表情描写)和心理描写,而本文对主要人物老妇人的刻画着重在动作描写上。文中重点刻画了老妇人对烈士遗体的掩埋,每一个动作都非常吃力,然而又那么认真。不难体会到,是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气概打动了她,激励了她,因此她的所有动作都包含着对烈士的敬意。她舍生忘死地去掩埋烈士,并把自己最珍爱的宝物奉献给了可敬的烈士,表现出她对烈士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3)对蜡烛的描写蜡烛是这篇文章中一个小小的道具。它虽然渺小,但却是老妇人的宝物,老人把它最珍贵的宝物奉献给了烈士,也反映了老人对红军战士的爱戴与敬意。文章对于烛光的描写,更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这烛光象征着两国军民的感情,象征着老人与烈士之间的“母子”情深。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深挚的情谊,战争才能够取得胜利。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