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23No.5TERRITORY&NATURALRESOURCESSTUDY文章编号:10 0 3-7 8 53(2 0 2 3)0 5-0 0 9 1-0 6基金项目:中共贵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调研项目(GZGGKT2021-068)。贵州旅游产业聚集度时空演化与影响因素分析姬 杨,李锦宏*,曾雪(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贵州贵阳550 0 2 5)摘要:旅游产业聚集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运用区位炳指数法、地理探测器和 GIS空间分析法等对2 0 0 9 2 0 19 年贵州省旅游产业聚集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2、,贵州旅游产业聚集度处于全国较高水平,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贵州呈现出中、北、南部旅游产业聚集程度较高,东、西部较低的空间分异现象,但异质性正逐渐减弱,聚集状态趋于均衡;旅游产业的空间分布差异是诸多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取决于单一影响因素;在研究时段内,贵州旅游产业呈现出以经济、市场条件为主导的聚集特性。贵州可以通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丰富产业业态、提高产业市场化水平、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旅游产业聚集,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词:旅游产业聚集;区位炳指数法;地理探测器;空间格局演化;驱动因素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doi:10.16202/ki.tnrs.2023.05.020Spati
3、al-temporal Evolution andInfluencing Factors of Tourism IndustryAgglomeration in GuizhouJi Yang,Li Jinhong,Zeng Xue(College of Tourism and Cultural Industry,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 550025,China)Abstract:The degree of tourism industry agglomeration is one ofthe important symbols to measure
4、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tourism in a country(region).Th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ourism industryagglomer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from 2009 to 2019 are studiedby using location entropy index method,geographic detector andGIS spatial analysis meth
5、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urismindustry agglomeration degree in Guizhou is at a high level inChina,and the overall trend is rising rapidly;Guizhou shows ahigh degree of tourism industry agglomeration in the middle,Northand South,and a low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n the East and West,but the het
6、erogeneity is gradually weakening and the aggregationstate tends to be balanced;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difference oftourism industry is the result of many influencing factors,whichdoes not depend on a single influencing factor;in the researchperiod,Guizhou tourism industry shows the aggregationcha
7、racteristics dominated by economic and market conditions.Guizhou can promote the agglomer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and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by deepening the adjustment ofindustrial structure,enriching industrial formats,improving the91.level of industrial marketization and strengthening p
8、olicy guidance.Key words:tourism industry aggregation;location entropy index method;geographic detector;spatial pattern evolution;the driving factor0引言“十一五”以来,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连续10年保持“井喷式”增长,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10%。进人“十四五”时期,为加快实现从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的重大跨越,贵州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确立了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的旅游发展目标。明确提出了要将旅游产业集群化作
9、为全省提高旅游发展质量、增强旅游经济效益的重要渠道,以推进旅游产业化为抓手推动旅游大提质、大发展,推进产业集聚、结构转换和质量效益提升,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旅游产业的空间聚集不仅能够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高企业创新生产效率,也是进一步形成高质量旅游产业集群的前提条件和必经阶段。早在二十世纪初国内学者就对旅游产业聚集和旅游产业集群的关系进行了深人讨论,最终形成了一定共识-4 。研究发现旅游产业聚集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5-6,在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 7-。虽然关于旅游产业聚集的研究内涵正不断拓展,但研究范围还不够丰富,针对特定领域的研究还没有形成
10、持续跟踪,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旅游业态的相关研究成果还有所欠缺。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1区位炳指数法传统产业经济学中常使用空间基尼系数法、行业集中度与集中系数法、赫芬达尔指数法、区位熵指数法等计量方法来衡量产业的聚集程度 3 4,。其中区位熵指数法因具备较强的指标综合性,并且能够有效消除区域间规模差异的影响,客观反映产业的空间集中程度而被大量运用在旅游领域的研究中。旅游区位熵指数的计算可根据考察对象的不同分为旅游收人区位熵、旅游资源区位熵和旅游要素企业区位熵等不同类型的区位熵,又可以根据计算数据的不同分为就业人数区位熵、机构个数区位熵和产值区位熵等。由于旅游业不同于
11、传统制造业,很难确定到底哪一种指标数据最能够体现旅游产业的专业化聚集程度,在研究中选择不同的计算数据很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为更加客观全面地测度出贵州省旅游产业的聚集程度,本文参考了王兆峰 9 的研究方法,采取了不同类型的计算指标对其进行综合衡量(表1)。考察单个方面的旅游区位熵指数计算公式为:LQ=(e/Ze)/(E/ZE)i=1(1)=192区位熵指标旅游景区(点)区位炳资源个数星级饭店区位炳机构个数体现旅游相关企业的空间聚集程度旅行社区位熵旅游总收人区位嫡旅游收人注:本指标选取参考了王兆峰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条件与识别方法(2 0 0 9)。式中,LQ:表示参照空间中某区域内旅游产业i的区
12、位熵指数;e;表示区域内旅游产业i的某项旅游要素观测指标值;E,表示整个参照空间内旅游产业i的某项旅游要素的整体水平。本文认为旅游产值、旅游资源、旅游企业的空间聚集效应在衡量旅游产业聚集度上处于同等重要的作用9,进而通过简单的算术平均构建旅游综合区位熵指数KQ,计算公式如下:mm式中,KQ:表示经过综合计算后的旅游区位熵指数;j则是上述四个类别区位的计算指标(j=1,2,3,4)。KQ:值越大,表明旅游要素在该区域的聚集程度越高。参考其它产业的研究成果发现,可以将1作为区位的判别标准,当KQ1时,表示区域内旅游产业聚集程度较高,溢出效应明显,产业竞争优势突出。1.2地理探测器空间分异现象是地理
13、现象的基本特点之一,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是探测和利用空间分异的工具,因其具备能够对小样本数据(3 0)进行高准确性分析和自动免疫自变量多重共线性问题的优点,而被广泛运用于土地利用、公共健康、区域经济等研究领域。在以往对于旅游产业聚集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多是进行单因子影响分析,即将各个影响因素剥离开来,分别独立与产业聚集程度进行回归分析,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产业聚集的影响。而地理探测器方法除分异因子驱动探测外,还有出色的双因子交互式探测,能够充分考虑因子间相互作用下对自变量造成的影响。分异及因子探测:探测Y的空间分异性,以及探测某因子X多大程度上解释了属性Y的空间分异
14、。用q值度量,表达式为:L2q=1-h=1No2SSTSSW=2N.oi,SST-Noh=1姬杨等贵州旅游产业聚集度时空演化与影响因素分析表1旅游区位炳指标计算表计算指标含义体现旅游聚集的基础条件体现旅游聚集的效果SSW式中,h(h=1,L)为变量Y、自变量X的分层、分类或分区(Strata);N,和N分别为层h和全区的单元数;0,和分别是层h和全局的Y值的方差;SSW和SST分别为层内方差之和和全区总方差。q的值域为 0,1,值越大说明Y的空间分异性越明显;如果分层是由自变量X生成的,则值越大表示自变量X对属性Y的解释力越强,反之则越弱。极端情况下,9 值为1表明因子X完全控制了Y的空间分布
15、,q值为O则表示因子X与Y没有任何关系,即值表示因子X解释了10 0 q%的因变量Y。q值的一个简单变换满足非中心F分布:F=F 2gFL-1,N-L;A)L-1 1-q2i-A2VN.Y)入二2h=式中,入为非中心参数;Y,为层h的均值。交互作用探测:识别不同风险因子X之间的交互(2)作用,即评估因子X,和X2共同作用时是否会增加或减弱对因变量Y的解释能力,或这些因子对Y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评估的方式是首先分别计算两种因子X1和 X2对 Y 的q值:q(XinX2),并对 q(X)q(X2)与 q(X,nX2)进行比较。两个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见表2。表2 因子交互作用判别判
16、断依据q(XinX2)Ming(X),q(X2)Ming(Xi),q(X2)q(Xin X2)Maxq(Xi),q(X2)q(X;nX)=q(X)+q(X2)q(X,nX2)q(X)+g(X2)由于地理探测器中输人的自变量必须为类型变量,故在地理探测器方法使用前,本文采用K-means聚类算法预先对各自变量进行了聚类分析,其原理如下:(1)从训练集D=Xi,X2,X,)中选取个样本作为初始聚类中心,计算数据集D中的每一个样本X,到k个样本初始中心点的距离,并把每个样本划分到离它最近的中心点的分类中形成多个簇群C。(2)重新计算每个簇群C的聚类质心,即:NN台其中,N,表示第个簇群中的样本个数。
17、(3)重复以上两个步骤,直到每类簇群的质心不再发生变化或迭代次数到达预先设定的最大迭代次数。1.3数据来源本文2 0 0 9 一2 0 19 年贵州省各市州旅游产业总收人、星级饭店数、旅行社数量数据来源于贵州省宏观经(3)济数据库(htp:/),各市州地区生产(4)(5)N交互作用非线性减弱双因子增强独立非线性增强(6)姬杨等贵州旅游产业聚集度时空演化与影响因素分析总值、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数量、全国A级景区数量数据分别来源于贵州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和中国旅游年鉴。年度报告中提及旅游的次数来源于各市州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最终数据由作者检索收集整理后得出,其中个别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补齐。
18、2贵州省旅游产业聚集的时空演化特征以全国为参考空间,根据公式(1)对贵州省2009一2 0 19 年旅游总收入区位熵、旅游景区区位熵、旅行社区位和星级饭店区位熵进行计算,再根据公年份2009旅游总收人区位炳5.578旅游景区区位炳0.052旅行社区位熵0.375星级饭店区位熵0.634旅游综合区位熵1.660表4 2 0 0 9 2 0 19 年贵州省各市州旅游区位炳时间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毕节铜仁黔西南黔东南黔南2009年2.3 8 50.2611.513 0.9980.3290.4110.4301.1871.7082010年2.6 110.2800.7261.0720.3250.4790.5
19、08 1.270 1.9392011年2.50 50.2321.330 0.9500.4740.5460.4251.2091.5392012年2.2 9 70.2601.3220.936 0.5400.8060.3911.1711.4472013年2.19 30.2971.4340.8970.5640.7980.4571.1291.412图例聚集程度2014年2.2 3 80.2941.4391.0240.5920.9250.4431.1861.3762015年2.0 0 80.3361.3550.8600.6090.9590.402 1.294 1.3272016年1.9 9 90.5821
20、.2870.8170.5690.8260.3821.2631.4372017年1.8 6 00.5651.1720.8670.5340.8410.5351.3901.4302018年2.0 8 80.4611.4320.8810.6340.8090.509 1.2641.1012019 年2.14 30.4641.3740.7760.6720.7860.5721.2371.064均值2.2 120.3661.3080.9160.5310.7440.4591.2361.4342.1旅游产业聚集时序演化特征图例聚集程度在2 0 0 9 一2 0 19 年,贵州省旅游产业聚集程度一#整低来集龄西南布
21、依族滨度聚集苗族白治州中度聚集直处于较高水平(均 1),除极个别年份出现小幅下高度聚集降外,总体上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从表3 数据可注:该图基于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以看出,贵州省旅游聚集程度之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处黔S(2019)007号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图12 0 0 9 年、2 0 13 年、2 0 16 年、2 0 19 年贵州省旅游产业聚集程度于高水平位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旅游总收入区位,这也反映出贵州省在一、二产业产值较低的情况下,旅游业对于贵州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贵州省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要素(旅行社、星级饭店)的聚集水平
22、也呈现出波动上升的态势,在研究末期2 0 19 年的旅游产业聚集水平(3.105)较初期2 0 0 9 年(1.6 6 0)有着大幅提高,说明贵州旅游产业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已形成聚集且向更高的聚集形态发展。从贵州省内部来看,在2 0 0 9 一2 0 19 年内贵州省各市州的旅游产业聚集水平正趋于更加均衡的状态,空间分布的差异性正逐步降低。在研究初期2 0 0 9 年聚集水平最高的贵阳(2.3 8 5)和水平最低的六盘水(0.2 6 1)之间的差值为2.12 4,而到了末期2 0 19 年两者93式(2)对四个类别的旅游区位熵进行算术平均,最终得出贵州省旅游综合区位熵,计算结果如表3 所示。再
23、以全省为参考空间,计算贵州省各市州旅游综合区位熵(以下简称旅游区位熵),如表4 所示。为直观反映贵州省旅游产业聚集的空间演化情况,本文利用ArcGIS软件中的自然断点分级法对各市州旅游区位熵进行分级,将其划分为极低聚集、低度聚集、中度聚集和高度聚集四个水平,并在研究年限中选取了2 0 0 9 年、2 0 13 年、2 0 16 年、2 0 19 年这四个时间断面,绘制出旅游产业聚集的空间分布格局(图1)。表3 2 0 0 9 2 0 19 年贵州省旅游区位熵201020116.0275.3860.0340.0540.3270.3440.6030.6561.7481.61020125.6100.
24、0620.3390.7501.69120135.8230.0700.3580.7601.7532009年串节市六盘水市极低聚集黔西南布依族低度来集苗族白冶州高度聚乐中度聚集2016年华水依然是9 个市州中的最大值(2.14 3)和最小值(0.4 6 4),但两者差值已缩小至1.6 7 9。说明随着贵州旅游交通通达度不断提升,各市州都在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原本处于发展劣势的地区通过创新模式开发潜在的旅游资源,有效增强了当地的旅游竞争力,促使旅游产业聚集程度不断提高。从各市州的聚集水平发展趋势来看,处于上升趋势的区域多于下降的区域。贵阳、遵义、黔南、安顺的聚集水平处于下降趋势,六盘水、毕节
25、、铜仁、黔西南和黔东南处于上升趋势,其中黔南的下降幅度最大(0.6 4 4),铜仁的上升幅度最大(0.3 7 5)。贵阳、遵义、黔南、安顺均是贵州旅游开发较早的地区,拥有着黔灵山公园、遵义会址、赤水丹霞、荔波小七孔、龙宫、黄果树20145.3790.0910.3700.8061.66220155.5310.1070.3960.8631.7240.501000.50100200d.km#高度聚巢20166.7510.1450.4040.8172.029N市图例聚集程度极低聚集龄西南布依族度聚苗族白治州200中度聚集kmN人图例聚集程度整低聚集珍西市布依放猴度聚集苗族白油州中度聚集20178.08
26、80.2140.4040.9372.4102013年大盘水市安市2019年大盘水市20189.8060.2710.2580.7022.759201910.9000.3310.4820.7073.105050100200km050100200kmN美94等知名景区(点),在早期凭借自身旅游品牌和良好口碑的打造建立起了强劲的市场竞争优势,但在中后期随着铜仁梵净山、毕节百里杜鹃、黔东南西江苗寨、黔西南万峰林等景区的崛起,全省旅游市场开始朝着原本旅游开发较弱的铜仁、六盘水、毕节、黔西南、等地区转移。2.2旅游产业聚集空间格局演化从空间分布来看,2 0 0 9 2 0 19 年贵州旅游产业聚集存在明显的
27、空间分异现象,总体上呈现出中、北、南部聚集程度较高,东、西部较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具体来看,贵阳、遵义、黔东南、黔南聚集程度较高,安顺、铜仁聚集程度一般,六盘水、毕节、黔西南聚集程度较低。从11年间区域熵的均值看,贵阳(2.2 12)旅游产业聚集水平最高,黔南(1.4 3 4)、遵义(1.3 0 8)尾随其后,六盘水(0.3 6 6)的聚集水平最低。究其原因,其空间分布格局与贵州各地的社会经济条件、产业发展布局、交通区位和旅游资源开发等因素有着密切关联。从空间演化过程看,各类型聚集地区的分布形态由“一轴多片区”(2 0 0 9 年)演变为“一核一面多片区”(2 0 19 年),并呈现出“轴侧”扩
28、散的演变态势。随着市场占有优势的逐渐削弱,全省旅游产业由贵阳、遵义、黔南形成的高聚集度“轴状区域,逐渐向东、西两侧的毕节、六盘水、黔西南等低聚集度地区扩散。从演化结果来看,高度聚集、极低聚集地区逐渐减少,中、低度聚集地区逐渐增加,空间分异程度不断降低。但各市州旅游产业发展竞争仍然非常激烈,以六盘水市为例,虽然其在2 0 16 年已经进人到低度聚集地区行列,但2019年又退回了极低聚集地区(见图1),说明只有维持长期稳定的建设发展才能够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保持有利态势。3贵州省旅游产业聚集的驱动因子分析旅游产业空间聚集的形成和演化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效果和机制会随着地域、时期及组合因素的
29、不同而产生差异。众多学者对此已进行了探究,以经济学家Krugman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认为历史与偶然因素、累积因果效应和路径依赖是产业聚集的成因;马歇尔集聚理论则认为产业集聚的原因主要在于投人共享、知识溢出、劳动力市场共享、本地市类别影响因素旅游资源烹赋自然旅游资源世界自然遗产数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国家森林公园数量;国家地质公园数量;国家风景名胜区数量人文旅游资源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数量;中国传统村落数量旅游市场条件旅游需求市场周边市场潜力地区经济状况社会经济条件人均经济状况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旅游地交通条件区域发展规划旅游政策环境产业政策扶持景区协调管理姬杨等贵州旅游
30、产业聚集度时空演化与影响因素分析表5贵州省旅游产业聚集影响因素探测指标年旅游接待人次旅游地常住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GDP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年末公路通车里程数年度报告中提及旅游的次数叼场效应、消费和寻租 12 ;邓冰等 2 针对于旅游产业聚集现象认为,影响旅游业集聚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赋、客源市场、交通区位、产业链作用和政策作用五个方面;冯卫红 13 结合自身对平遥古镇旅游企业的调查,提出旅游产业特性、外部经济效应和政府规划因素是促进旅游产业的集聚主要动因;王彦楠等 14 总结了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将影响旅游产业聚集的因素归结为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两个方面,经济因素包含资源、客源、区
31、位、市场等方面的内容,政策因素则主要是指政府的推动,包括政策支持、城市规划等;贾垚焱等 1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影响长江中游城市群景区空间聚集的因素主要在于资源本底、市场条件和政策环境三个方面;李东花等 16 则提出自然地理环境、旅游资源烹赋、交通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是造成黄河流域旅游景区空间聚集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以上研究,本文认为旅游资源赋、旅游市场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旅游政策环境是影响贵州旅游产业聚集差异的主要因素,见表5。本文选取2 0 0 9 年、2 0 13 年、2 0 16 年、2 0 19 年贵州省9 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自变量进行K-M
32、eans聚类分析后,输人地理探测器进行因子探测和交互作用探测分析。分异及因子探测结果如表6所示,其中值越大影响作用越强,P值越小影响效果越显著。在交互作用探测中,9 个影响因子共发生了180次两两交互,其中出现了16 9 次双因子增强和有11次非线性增强,任意两因子间不存在相互减弱或独立关系,表明贵州旅游产业聚集的空间分布差异并不是由单一因子造成的,而是诸多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处限于篇幅不对交互作用探测结果进行展示。3.1旅游资源赋旅游资源赋是形成旅游产业聚集(特别是旅游景区聚集)的基础条件之一,绝大多数的旅游业态开发都必须依赖于旅游资源。将因子探测结果(表6)中的自然旅游资源(X)、人
33、文旅游资源(X,)的探测值相加,得出旅游资源赋对于旅游产业聚集差异性分布的影响程度,其研究年限内的作用强度(q)均值仅为0.4 6,同时仍处于下降趋势中。表明旅游资源赋在聚集形探测因子XX3X4XXX7X8X姬杨等贵州旅游产业聚集度时空演化与影响因素分析表6 各影响因素作用强度(q值)、显著性(P值)探测结果及影响趋势2009年2013年探测因子P自然旅游资源(X)0.360人文旅游资源(X)0.223旅游需求市场(X)0.736周边市场潜力(X4)0.805GDP(Xs)0.728人均 GDP(X。)0.690三产占比(X)0.667交通区位条件(X:)0.554旅游政策环境(X。)0.58
34、8成的前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随着贵州旅游开发进程的快速推进,旅游资源赋对于旅游产业聚集的影响力度正不断减弱,也反映出贵州已探明旅游资源的开发已相对完善,见表7。表7 贵州省各市州主要旅游资源贵六送遵安华铜黑黔黔黔资源类型级别类型代表性自然世界自然遗产旅游资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005013011和人均 GDP(X。)表征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国家风景名胜区10142 3134国家森林公园137150157国家湿地公园4 3 7239638国家地质公园01211 1111对于贵州旅游产业聚集有着较强的影响作用,且影响合计67228121791422代表性文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00100001
35、0旅游资源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21410788205中国传统村落710396731101140968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对于旅游业的依赖程度,与合计13125478101181943073果显示,第三产业占比(X,)的g均值为0.6 58,表明服比较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X)对务业发展水平也是影响贵州旅游产业聚集的重要影响于贵州旅游产业聚集的影响力度明显高于人文旅游资因素之一,但其影响效果在2 0 13 年达到0.8 2 1的最大源(X2),反映出贵州旅游业态以自然风景观光为主,文值后,就开始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化旅游业态相对较弱的实际情况。在交互作用探测中,旅游产品不能迁移
36、,旅游者必须亲自抵达旅游目的自然旅游资源(X)、人文旅游资源(X2)共与第三产业地才能实现旅游产品的价值,旅游目的地的可进人性至占比(X,)、交通区位条件(X:)和旅游政策环境(X)等关重要,成为影响旅游产业集聚的又一重要因素。探因素发生了10 次非线性增强作用。测结果显示,交通区位(X。)的影响强度在4 个时间截3.2旅游市场条件面上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在2 0 13 年达到了最高的旅游需求市场(X3)和客源市场潜力(X4)在四个时0.637,随后便快速下降,至2 0 19 年仅有0.14 0,同时其间断面上均具有极高的q值,2 0 0 9 一2 0 19 年均值分别P值也不断降低(显著性
37、增强)。随着贵州省交通基础占所有影响因素排名中的第一名(0.8 8 7)和第二名设施的不断完善,旅游交通条件已不再是引起贵州旅(0.8 7 4),同时两者作用强度(g值)持续上升,显著性游聚集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各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也(P值)持续下降,表明旅游市场条件是旅游产业聚集不再受限于交通落后的阻碍。决定能力最强的影响因素。究其原因:第一,旅游需求3.4旅游政策环境市场和供给市场具有紧密的相互作用,旅游供给的增自“十一五”以来,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卓越加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刺激旅游需求市场扩大,显著。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中,铜而需求市场扩大又为旅游产业供给要素(旅行社
38、、旅游仁、遵义被纳人了全国三个特色旅游功能区的建设城景区、星级饭店)的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发展市,黔东南被列为民俗风情旅游目的地,覆盖遵义、贵基础,两者相互促进、互为推力;第二,随着人民生活水阳、铜仁、黔西南和黔东南的乌江风景道、西江风景道平的日益提高和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游客对于康养和武陵山风景道人选国家级旅游风景道。经研究发现,度假旅游、近郊休闲旅游等业态的需求愈发强烈,更多上述市州在这一时期的旅游产业聚集程度均处于高度的游客会选择空间距离较近的旅游地。旅游目的地周聚集或快速提高的进程中,表明旅游相关政策对952016年2019年9P0.7910.2730.9490.1240.532
39、0.8620.3580.8960.5710.8150.6380.7810.6200.8210.6730.6370.7340.797阳盘水义顺节仁西南南东南南决定因素,也是制约着景区发展规模、发展层次、管理000001011能力和影响旅游产业聚集演化的重要动力。GDP(Xs)因子探测结果中,两者的q值分别从2 0 0 9 年的0.7 2 8、0.690增长到了2 0 19 年的0.8 55、0.8 3 3,表明经济水平效果正随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持续增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X,)代表了该地区服务景区管理、旅游企业经营等有着密切关系。根据探测结均值影响趋势9P0.8690.3700.9870
40、.1240.2730.9640.1850.8640.3970.6320.4900.6230.4150.5810.7010.5730.3990.702围常住人口的增加不仅能为当地旅游客源市场带来更大的潜力,还能够为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的运营提供充足的客流量支持,因此很多旅游景区和要素企业的聚集开始趋向于常住人口规模较大的地区。3.3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是生产要素和商品服务供应能力的90.7890.2490.9900.1190.0320.9870.2700.9300.7720.8550.7780.8330.8320.5630.7890.1400.6460.266P0.8860.9910.0050
41、.1150.3450.3930.5760.9750.93390.3130.1470.8870.8740.7580.7320.6580.4760.58896于贵州旅游业发展产生了正向影响作用。从探测结果来看,旅游政策环境(X,)对于贵州旅游产业聚集的空间分异格局具有一定解释能力,其在研究年限内的影响力均值为0.58 8,在2 0 13 年达到0.7 9 7 的峰值后,出现了影响显著性下降、影响效果减弱的趋势。表明随着全省各市州对于旅游产业发展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旅游政策环境在全省范围内的有效优化,局部地区以简单的旅游扶持政策促进其产业发展的模式在高水平的竞争环境中已很难获得竞争优势。4结论与建议
42、4.1结论从时序演化来看,2 0 0 9 2 0 19 年贵州省旅游产业聚集程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均 1),除极个别年份出现小幅下降外,总体上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聚集的情况下,还在向更高级别的聚集形态发展,省内高、低聚集水平区域之间的差距正逐步缩小。从空间分布来看,贵州省旅游产业聚集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总体上呈现出中、北、南部旅游产业聚集程度较高,东、西部较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演化过程中,全省的聚集水平正趋于更加均衡的状态,空间分异性正逐渐减弱,原本处于发展劣势的地区通过潜在旅游资源的新兴开发,有效增强了当地的旅游竞争力,促使旅游产业聚集程度不断提高。贵州省旅游产业聚
43、集的空间分布差异并不是由单一因子造成的,而是诸多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旅游资源赋、旅游交通区位条件和旅游政策环境等因素在聚集形成的前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随着旅游政策环境在全省范围内的有效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相关因素对于贵州旅游产业聚集的影响力度正不断减弱。在旅游资源赋相同的情况下,交通区位条件发达、旅游政策环境良好、产业发展地位高的地区更能将旅游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促使当地旅游产业形成聚集。在研究时段内,贵州省旅游产业呈现出以经济、市场条件为主导的聚集特性。旅游市场条件中的旅游需求市场和周边市场潜力以及社会经济条件中的GDP、人均G
44、DP,是探测结果中影响作用较强的驱动因子,对旅游产业聚集的空间分异具有高度解释力。随着大众旅游需求的增强,旅游需求、供给市场相互作用的加紧,经济、市场条件对贵州省旅游产业聚集的影响作用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4.2建议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旅游企业经营环境。近年来贵州产业结构调整已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将“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采取“一地一政策”“一地一规划”的方式推广到更多地区,为当地旅游企业提供更广的业务渠道、更好的经营条件。丰富产业业态,提高旅游接待与服务质量。贵州省姬杨等贵州旅游产业聚集度时空演化与影响因素分析学报,2 0 10,3 2(9):54-6
45、1.4邓宏兵,刘芬,庄军.中国旅游业空间集聚与集群化发展研究 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 0 0 7(3):2 8 9-2 9 2.5刘佳,赵金金,张广海.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计量分析 J.经济地理,2 0 13,3 3(4):18 6-19 2.6赵华,于静.山西省旅游产业集群的集聚度测算和经济效应分析 J.经济问题,2 0 16(3):10 2-10 6.7王凯,杨亚萍,张淑文,等。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碳排放空间关联性 J.资源科学,2 0 19,4 1(2):3 6 2-3 7 1.8王明康,刘彦平,李涛.旅游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差异性影响:2 8 7 个地级市例证 J
46、.改革,2 0 19(2):10 2-114.9王兆峰.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条件与识别方法 J.地域研究与开发,2 0 0 9,2 8(3):6 3-6 7.10王劲峰,徐成东.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 J.地理学报,2017,72(1):116-134.11 Krugman P R.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99(3):483-499.12王润,刘家明.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0):1407-1412.13冯卫红.旅游产业集群判
47、定和识别探讨 J.经济问题,2 0 0 8(2):120-122.14王彦楠,刘少和.国内外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研究综述 J.资源开发与市场,2 0 16,3 2(1):10 3-10 7.15贾垚焱,胡静,刘大均,等.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演化及影响机理 J.经济地理,2 0 19,3 9(1:19 8-2 0 6.16李冬花,张晓瑶,陆林,等.黄河流域高级别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J.经济地理,2 0 2 0,4 0(5):7 0-8 0.17胡静,谢双玉,冯娟,等.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2 0 16 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 0 16.作者简介:姬杨(19 9 7-),男,贵
48、州遵义人,硕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研究、旅游规划与开发。通信作者:李锦宏(19 6 8-),男(侗族),贵州贵阳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2 0 2 2-12-2 7 收稿刘晓佳编辑)应更加注重康养旅游、文化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的规划布局,提高旅游接待服务质量,主动应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方向的转变。积极对接需求市场,提升产业市场化水平。贵州省旅游产业已呈现出以经济、市场条件为主导的高聚集特性,进一步提高贵州旅游产业要素聚集的竞争力,必须要积极、客观对接市场需求现状;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旅游集团,扶持本土优质旅游企业,不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最鲜活的动力。加强政策引导,合理规划布局。政府必须根据本地资源赋和发展定位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为旅游产业聚集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持。同时促进区域内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提高产业效率;积极盘活现有的闲置低效项目,创新引进低耗高收益的项目,提高产业效益。参考文献:1尹贻梅,刘志高.旅游产业集群存在的条件及效应探讨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 0 0 6(6):9 8-10 2.2邓冰,俞曦,吴必虎.旅游产业的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0 0 4(6):53-57.3杨勇.中国旅游产业聚集水平的实证研究 J.山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