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历史三轮复习 核心考点查缺补漏练与方法指导 专题五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考纲要求】1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核心考点过关核心考点一、太平天国运动【真题回顾】(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T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点评
2、】本题利用太平天国前后时期洪秀全对待孔子态度的不同,考查农民阶级革命的局限性,说明农民阶级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难以摆脱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考情新动向】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看: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各地高考时常有命题考查。2.从命题形式和角度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很少考查;农民阶级具有反抗压迫和剥削、要求自由平等的革命性、自身的分散性、落后性、自私性、狭隘性高考命题经常考查的角度。3.复习备考时,要注意重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张、义和团运动口号,特别要重视结合两次革命运动的史实,理解农民阶级的革命性、落后性的特点,认识农民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3、。【变式达标】1.(2013河北重点中学联考)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 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2(2013安徽示范高中联考)有学者在评论某部著作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新
4、学伪经考【对应考点】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根本原因:阶级矛盾的激化 (2)、进 程:1851年金田起义:开始;1853年3月,洪秀全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3)、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和实行圣库制度理想目标: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革命性、落后性和空想性 (4)、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内容: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
5、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 (5)、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失败的教训: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农民阶级不可能带领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但他们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核心考点二、辛亥革命【真题回顾】(2011广东文综T16)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
6、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点评】本题以1913年的一个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作为切入点考查辛亥革命对乡村社会习俗的影响。本题易错选D项,错选的主要原因是对日记材料信息解读不全面或者理解不到位造成的,照搬了教材结论或者受材料“乡村”信息的影响。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材料关键信息,依据材料得出结论,而不是照搬教材结论。【考情新动向】1.从命题频率和内容看:辛亥革命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高频点,几乎每年都有考题考查。辛亥革命的领导组织、革命思想、革命成果、革命性质和影响是考查的重点。2.从命题形式和角度看:本考点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有考查,以选择题为主;命题多以比较灵活的图片、表格、文字史料为载体,主要考
7、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和评价问题的能力。3.复习备考时,应注意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革命指导思想和革命成果;注意与三民主义相结合,对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临时约法的内容与评价,运用新材料,设计新情境,进行分析;运用近代化的观点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来分析辛亥革命地位和影响等。【变式达标】1.(2012福建文综T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2013安徽省示范高中)图一、图二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史料。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图一 图二A图一的“天命诏旨书”具有
8、浓厚的反封建意识B图二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安民靖土”文告C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革命运动都打击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D与图片内容有关的两次革命都学习西方,试图建立民主制度核心考点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真题回顾】(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T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点评】本题联系维新变法运动中的“公车上书”,对比考查 “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分别发生的时代背景、领导力量以及斗争方式等。命题角度
9、新颖,考查知识与能力范围广,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分析对比判断问题的能力。【考情新动向】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看:几乎年年都有考题考查,特别是对五四运动的命题考查;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等。2.从考查形式和命题角度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有考查,以有关评论性材料、口号等为命题切入点,考查学生认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3.复习备考时,掌握五四运动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运动的口号和运动的特点;充分认识五四运动爆发的国内国际背景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链接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有关知识点进行对比复习。【变式达标】1.(2012福建文综T1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
10、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 (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2. (2013汕尾测试)下图所示为1920年胡适等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见1920年5月4日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那时候,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要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的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A作者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 B作者主张改革应从学生开始 C五四运动没有带
11、来任何影响 D五四运动的余波延续了一年【对应考点】(1)、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 (2)、过 程:第一阶段:5月4日6月初 中心:北京 主力: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具有反帝反封性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第二阶段:6月5日以后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工人阶级由此登上政治舞台)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影响:、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各阶层的作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的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显示了工人阶级的
12、伟大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思维拓展】:五四运动意义: 、政治: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文化: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思想: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核心考点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真题回顾】(2012广东文综T15)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B.
13、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答案】D【解析】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图片信息的获取,并结合所学知识,把握时间信息与历史阶段特征。从图片中的“民众的力量、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印行、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A、B、C三项与题干时间信息不一致,排除。孙中山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提出三大政策等,D项正确。【点评】本题以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对民主革命发展历程的把握。通过图片资料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从图片及图片文字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易错选为C。错因在于不能把握图片及标注文字,不
14、能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或没有把握大革命的任务。【考情新动向】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上看:历年高考都对本考点进行命题考查,主要考查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长征、重庆谈判及中国共产党各时期的方针、政策等。2.从考查形式和命题角度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并重,非选择题链接性命题考查较多,主要是利用图表材料、史料等考查学生灵活掌握和理解问题的能力。3.复习备考时,一要重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特点及阶段性成就及其重大历史意义的把握;二是注意分析每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斗争策略,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华民族的独立结合起来,充分认
15、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变式达标】9(2013皖南八校联考)读下面画报封面及其说明中幅画面印“农民利益的拥护者”孙(中山)总理遗像和廖仲恺先生遗像。右幅漫画题词:“农友们!快快组织起来啊!”左幅漫画为一瘦骨嶙峋的农夫浇灌禾穗。禾穗十分茁壮,但五条肥硕的害虫(地主、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却在无情地啃噬穗子,题词:“我们辛辛苦苦,他们却吃得快快活活,不把他们除掉,我们何以安生?”1927年元旦出版的农民画报第一期封面这一组漫画指明了 A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B农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C国共合作存在的隐患 D当时农民运动的革命对象和目标2.(2012四川文综T19)1948年6月
16、,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对应考点】1、国民革命运动(1)国共合作 、合作条件: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孙中山深感人民力量的伟大,决定“以俄为师”。 、标 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方式:党内合作,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
17、助农工) 、意 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 (2)重要事件:北伐战争 (3)结果: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国民革命的教训: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2、南昌起义 、时间:1927年8月1日;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诞生。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建立: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10月,率领工农红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发展:“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意义:标志着毛泽东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
18、了一条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 4、红军的长征 (1934.101936.10) (1)、原因:直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根本:“左”倾错误 (2)、过程:、开始:1934年10月 、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3)、影响:、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5、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内容: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
19、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事实上形成了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 、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方法准备将马克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6、挺进大别山和三大战役 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年秋开始-1949年春结束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为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 7、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1)内容:工作重心的转移;新民
20、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2)、意义:为新中国成立作了思想上政治上的准备。 二、答题方法指导方法五结论型选择题【题型特点】结论型选择题也称论证分析型选择题,是从非选择题中的论证题发展演变而来的。这类题型有两种形式:一是题干一般为教材中未出现的历史结论,选项为所学史实,需要判断论证史实是否符合题干结论;二是题干为简略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备选项是依据这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得出的结论,需要分析判断选项的结论是否符合题干反映的信息。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论证能力,特别是运用基本历史理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故难度较大。例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
21、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A.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D.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方法总结】结论型选择题一般可分为三步进行:通过对题干历史结论或史实的理解,联系迁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通读题干,分清楚历史结论或史实的时代背景,迁移相关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分析判断。分析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解答此类题目一般采取史实支撑法、史论结合法、概念分析法、理
22、论分析法等。(1)史论结合分析法。应用于以具体的历史事件设计的命题,如某重大事件的主要目的、根本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重大影响等,根据试题的内容,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将具体的史实同基本理论相结合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佳选项,即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2)具体特征分析法。应用于考查基本历史理论的命题,或者某一阶段、历史时期社会特征的命题,在做题时要联系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得出能体现历史发展趋势的规律性内容,即用史实证明结论。【跟踪训练】 12011龙岩二模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三项。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A1870年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获胜普鲁士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法国高B1871年德意志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德国成为“冷战”在欧洲的前沿阵地D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联邦德国的社会制度更先进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