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科书内容本章是七年级(上)数学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属于标准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方程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并且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从数学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才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其中的相等关系,是始终贯穿于全章的主
2、线,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则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和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是本章始终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二)本章知识结构图1.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如下:2. 本章知识安排的前后顺序如下:二、单元整体目标分析(1)、 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2)、 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 =a”的形式)
3、,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4)、 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 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见上图),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学情分析: 1、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 2、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抓不准相等关系; (2)找出相等关系
4、后不会列方程; (3)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得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 3、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4、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习惯于用算术方法分析已知数与未知数,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对于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无法找出等量关系,随便行事,乱列式子。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不重视分析等量关系,而习惯于套题型,找解题模式。 四、措施与教学方法:措施:1.抓学习方法指导
5、,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2.抓好课堂40分钟效率,“精讲、多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3.精选作业,减负不减质,多倾听学生意见,使他们乐学。4.加强“培优补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5.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并加强“双基训练”,重视概念教学。教学方法: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2、教学中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40分钟效益。3、.在教学中多注重引导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多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预见性。4、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
6、方法。5、注意学生作业中常范的错误,重视作业讲评。 五、各教学内容的教学形式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课时安排任务设计3.1从算式到方程约4课时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基本概念,并且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析问题过程进行了归纳等式的两条性质,并直接利用它们讨论一些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2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一) 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约4课时利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体验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合并同类项和移项。3.3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二) 去括号和去分母约4课时继续研究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括号和去分母。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3.4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约4课时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培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