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教学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能够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3.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混合算式中的运算关系,能够看出算式中步骤。
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习题导入
孩子们我们以前学过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习题,请你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师:孩子们你们的运算顺序掌握的很好。老师还知道你们很爱看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老师建议你们有时间去一下大的图书馆,去感受一下那里的读书氛围。图书馆里有好多好多的书,这不有的小朋友正在聚精会神的在看书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
(多媒体出示例1)
二、探究新知
教师大屏幕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认真阅读。说一说你了解到的信息。(说完整)
生1:图书阅览室有42人,出去13人,又回来18人.
师:根据这些已知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图书阅览室原有42人,出去13人,又回来18人,问一共有多少人?
谁和他提的问题一样?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式试着解答。
(教师巡视,在学生中寻找找两位书写格式不同的学生(分步计算和综合列式)上台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如果学生不能列出两种方法的可以引导完成)
生1:42-13+18=47
42+5=47
生2:42-13=29 29+18=47
师:交流分步计算。我们来看这种书写方法,找孩子说一说42-13求的是什么?再加上18表示的又是什么?
谁和他做法一样,谁再来说一说42-13求的是什么?在加上18呢?
师:同学们说的真是太好了,在这道题中要想计算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我们可以先算出阅览室中午走了之后有多少人,然后再加上下午来的人数就是阅览室里下午的人数了。
设计意图:教学例1以现实情境为载体更好地让学生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在例1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没有直接呈现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提问,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通过表述锻炼孩子的解题思路。
(二)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师:我们来看这个算式42-13+18=47,谁是这样做的,你们做对了,像这样的算式就是综合算式。(板书)
师:你在计算42-13+18的时候是按什么运算顺序计算的?(从左往右计算)
师:但是从42-13+18=47算式中我只能看到它计算的结果,不能看出运算顺序。如果我还想看出它的运算顺序怎么办?这就要写出每次的运算结果。
师:我们看算式42-13+18,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第一次先算谁?
生:我们先算42-13=29
师:在42-13下划横线,第一次的计算结果29写在哪呢?就写在这个算式的下面(提示等号的位置)
师:我们第二次要算什么?
生: 29+18=47(教师随即板书+18)
师:我们把第二次结果47写在哪?教师自问自答,写在最下面。
师反问47是什么?
师:这样我们把每次运算的结果都写出来了,也就可以看出运算顺序了。这种方法就是脱式计算。以后我们在计算综合算式时就用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
刚才谁列的是综合算式?请你按脱式计算的方法改写一下,没列综合算式的同学自己也试着写一下。改写完用你的坐姿来告诉我。
同学们我们一起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在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按( )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生:从左到右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好,孩子们你们能不能用新学的脱式计算的方法来完成79-32+41的计算?
课件出示练习,先观察算式,想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79-32+41
=□○□
=□
设计意图:教师在教学中脱式计算时通过下划线和箭头标出运算顺序给学生以直观的支撑。进而去突破难点,同时规范孩子的书写,培养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并且让在让学生独立用脱式计算时,让孩子经历“先观察算式——再确定运算顺序——最后有序计算”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
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敌人的堡垒没有被我们攻破,你们想不想继续战斗啊?(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想)
出示课件
四、课后总结
今天同学们学习的特别棒,我们知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我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那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我们又该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附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综合算式 42-13+18
=29+18
=47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含有加减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