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教案 主备人:唐云梅
教学内容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用燃烧条件解释生活、生产中燃烧、灭火事例。
3.了解灭火器原理,学习选择和使用各种灭火器;
4.认识爆炸现象,记住常见的消防图标;
5.了解防火和火灾自救常识;
6.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
教学难点:灭火的原理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具、时间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燃烧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你能举出你所学过的燃烧吗?
活动一、认识燃烧的本质
〖活动组织〗
1.写出镁条、木炭、硫磺、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比较上述五种物质的燃烧,找出在反应物质、反应现象、反应类型上的共同点?
3.通常所指的燃烧是可燃物与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反应。
〖活动结果〗
2.反应物都有氧气,都生成氧化物;反应都发光放热;都是氧化反应。
3.空气中的氧气 发光放热 氧化反应。
〖归纳提升〗
通常的燃烧有氧气参加,也有些燃烧不需要氧气参加,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镁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
活动二、认识燃烧的条件
〖情境创设〗
燃烧对人类来说有利有弊,要控制燃烧服务于人类,就要研究燃烧发生的条件。
〖活动组织〗
先阅读资料并观察演示实验,然后独立完成表格,最后小组交流订正补充。
〖活动结果〗
2.⑴铜片上白磷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高于其着火点
⑵铜片上红磷虽然是可燃物,也与氧气接触,单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可以在酒精灯上点燃。
⑶水中白磷尽管是可燃物,温度也达到着火点,但不与氧气接触 可以向水中白磷通入氧气。
〖归纳提升〗
由以上实验与讨论可知,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为:有可燃物、
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
足,缺一不可。
活动三、研究灭火的方法及原理
〖情境创设〗
火灾常常发生在我们生活中,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一旦发生了火灾,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灭火呢?
〖活动组织〗
1.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并展示
2.讨论并实践
3.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活动结果〗
1.
灭火的方法
灭火的原理
灯帽盖灭
隔绝氧气
关掉阀门
隔离可燃物
水浇灭
降温
2. 灭火的原理:隔绝氧气、隔离可燃物、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 煽风或吹灭、剪灯芯、书本或沙盖灭、浇灭、灭火器等
4. (1)火柴头向下易着火,此时火柴梗更易达到着火点。
(2)煽煤火,不能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下,反而提供了充足氧气;煽烛火,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下。
(3) 打开门窗。关闭阀门
〖归纳提升〗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一一对应,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灭火的三种方法有一即可。
第二课时
活动一、了解泡沫灭火器原理,学会选择和使用各种灭火器
〖情境创设〗
学生说出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灭火的方法很多,但最重要的在于防,灭火器是常用的消防器材,下面我们一起认识各种灭火器。
〖活动组织〗
1.阅读、实验、思考、交流
2.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评价
〖活动结果〗
1.⑴Na2CO3+2HCl====2NaCl+H2O+CO2↑
⑵产生大量气泡,使用泡沫灭火器应将灭火器倒置。
2.⑴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不需要倒置
⑶①泡沫灭火器②二氧化碳灭火器③干粉灭火器
〖归纳提升〗
火灾中可燃物种类不同,选择的灭火器不同,但相同的是都必需在火灾发生地第一时间使用灭火器。
活动二、认识爆炸现象和常见的消防图标,常识性了解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的注意事项。
〖情境创设〗
在火灾发生时,火场往往会发生一些爆炸,爆炸是怎样发生的
呢?
〖活动组织〗
先观察演示实验或视频1,再讨论完成1。
先独立阅读,然后组内交流,完成2、3
〖活动结果〗
1.(1)可燃物:面粉;助燃物:空气
(2)使面粉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使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3的活动结果见课本
〖归纳提升〗
思考气球、轮胎、和锅炉爆炸的原理和上述爆炸异同,说明爆炸都是由气体膨胀产生,但使气体膨胀的方法有的是物理变化,有的是化学变化。
10分钟
烧杯、铜片、白磷、红磷、开水、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套发生装置
15分钟
剪刀、书本、烧杯等
20分钟
碳酸钠粉末、浓盐酸、小试管、吸滤瓶等
15分钟
面粉、塑料瓶、空金属罐、蜡烛、导管、洗耳球等
20分钟
让学生根据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及反应物的种类归纳出燃烧的概念
引导学生初步接触控制变量法,了解燃烧的条件
让学生知道灭火的原理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
了解泡沫灭火器的原理及不同种类的灭火器的用途
初步认识爆炸的原理、常识性了解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的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