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高石崖初级中学 王敏【教学目标】1、了解阅微草堂笔记和作者纪昀。2、反复朗读文章,知晓文章大意,训练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3、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积累文言词汇,并能背诵文章。4、理解文中“河中寻石兽”的四种方法,体会“实践出真知”这一道理。【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品味文中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河中寻石兽”的四种方法;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教学方法】朗读法 讨论交流法 探究法【教学准备】课件 视频朗读课前预习1、查字典扫清文中的字词障碍。2、反复朗读课文,能通顺流利地通读文章。3、查看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课时安排:二
2、课时(公开课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作业讲评二、音乐导入三、简介作者作品四、目标明确五、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2、读准字音v 河干(gn)圮(p) 棹(zho) 曳(y) 铁钯(p) 柿(fi) v 湮(yn) 啮(ni)溯(s) 臆(y) 欤(y) 坎穴(xu) 六、新课学习(一)、
3、读通课文(二)、了解大意(三)、整体感知1、本文说了一件什么事?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2、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果得于数里外求之于上流老河兵第四种失败原地沙下讲学家第三种无迹顺流而下僧第二种不可得原地水中僧第一种 结果寻找的地点人物寻找经过3、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讨论并归纳)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七、达标检测。八、总结反馈。九、布置作业。十、板书设计:25、河中石兽实践出真知寺 僧: 原地水中不可得
4、 寺 僧: 顺流而下无 迹 讲学家: 原地沙下失 败 老河兵: 求之上流果 得 教学反思:高石崖初级中学“四学一测”教学模式 语文 学科导学年 级七年级课题20、河中石兽(1)授课时间12.4设计人王敏 课型新授使用人慧平、小琴、王敏审签人白慧平学习目标1、了解阅微草堂笔记和作者纪昀,扫清字音障碍。2、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大意。3、初步体会“实践出真知”这一道理。知识链接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题材以狐鬼故事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自主学习作者简介: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
5、学士。因获罪被贬谪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读准字音:河干( ) 圮( ) 棹( ) 募( ) 曳( ) 铁钯( ) 柿( ) 湮( ) 啮( ) 溯( ) 臆( ) 欤( ) 坎穴( )读通课文:指名读对读范读展示读角色读了解大意:学法导引:逐段了解课文大意,如有疑难先做好标记,然后去请教本组成员,组内解决不了的可请教别组或提交老师。疑点简记合作互学整体感知:1、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2、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结果如何?第四种第三种第二种第一种 结果寻找的地点人物寻找经过3、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次备课达标检测1.本文选自一书,这是一部小说,全书主要记述,其中也有不少。2.本文作者是朝的,字,学者,他是的总纂官。3.用文中的句子写出本文的主旨: 收获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