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陋室铭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研读课文,理解主旨,领会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3、理解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培养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学习重点:朗读、背诵课文,了解作者描写的“陋室”的环境和生活,理解作者的抱负和情操。学习难点:认识评价课文“陋室”不陋的说法。一、预习案(一)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1.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永贞元年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讽刺保守派,外迁,任连州刺史。以后还当过夔州、和州刺史。直到文宗永和元年才回到长安,以裴
2、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 刘禹锡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2.铭,是古代文体名,刻在器物上,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本文是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又叫“座右铭”。(二)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1、读准、读顺: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多音字。A、给下面的字注音。馨( ) 鸿( )儒( ) 牍( )2、读懂:译文,不懂之处先圈画出来再与同学交流解疑。B、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有仙则名( ) (2)惟吾德馨( )(3)无案牍之劳形( ) (4)往来无白丁
3、( )C、翻译句子。(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孔子云:何陋之有?(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1、作者用哪些句子描写陋室的? 请划出你自己认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2、你认为陋室是什么样子的?试用几个词或句子说一下。二、探究案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2、“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作者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作为文中结尾,其用意是什么?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抱负和情操?三、拓展延伸 “陋室”简陋,却因其主人“德馨”而不陋。从刘禹锡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四、当堂检测1、重点词语解释。(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
4、:( ) 灵:( )(2)斯是陋室 斯:( ) (3)惟吾德馨 德馨:(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 )。乱:( )(5)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劳形:( )2翻译句子。(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阅读文段做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2)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 _.(3)来陋室的有哪些人? _.(4)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_的愿望和_ 的生活情趣。这篇短文采用了_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