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木兰诗》阅读课.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667980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木兰诗》阅读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木兰诗》阅读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木兰诗》阅读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木兰诗》阅读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学设计方案课程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竞相开放的两朵鲜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本文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过程

2、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目标深刻挖掘文本的意蕴,在读中有所得有所悟。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以前接触到的古诗文较少,文言知识积累少,加之受年龄、生活阅历的限制,对木兰诗中的一些诗句、字词以及思想内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七年级的学生优势在于对知识的探索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把握诗歌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教与学的媒体选择视频,ppt、录音课程实施类型偏教师课堂讲授类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备注教学活动步骤序号1一、导入2二、重温诗歌3三、深入品析45教学

3、活动详情教学活动1:导入活动目标激情引趣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技术资源视频常规资源图片活动概述播放迪士尼动画花木兰预告片。 1998年迪士尼动画将花木兰这个人物形象搬上了影屏,说明花木兰不仅影响着我们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也让世界认识甚至认可了这位女英雄。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木兰诗里头的字词,也串讲了诗句的大意,但是这还不足以让我们的心跟木兰近距离接触。所以,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继续走进木兰诗,了解花木兰,看看她为什么广受爱戴。 教与学的策略以直观、学生喜欢的方式导入课文,唤起学生对任务的感受。反馈评价效果良好,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被点燃。教学活动2:重温诗歌活动目标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4、梳理一下故事情节解决问题复述故事情节技术资源录音常规资源课件活动概述那么,我们先一起听录音朗读,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梳理一下故事情节。 【提问】复述故事情节。 【明确】代父从军、征途想家、屡建战功、辞官还乡。教与学的策略通过听故事,理清故事情节。反馈评价效果良好,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有了清晰的了解。教学活动3:深入品析活动目标以读代品,以品带析,深刻挖掘文本的意蕴,让学生在读中有所得有所悟。解决问题分析人物形象技术资源PPT常规资源图片活动概述【提问】这就是诗中告诉我们的木兰所做的一些事。我想在这些事情中一定能发现木兰闪光的地方,同学们擦亮灵魂的眼睛,从文里找一找感人的镜头,读一读精彩的

5、片断。 【明确】结合学生的回答,注意指导朗读,指点学生分析“花木兰是一个的人”。 【预设答案】 .花木兰“停机叹息”的心理活动极为详细,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女子坐在织布机前皱着眉头,连连叹息的镜头。因为代父从军这一举动,在当时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应该读出木兰由哀愁到坚强的转变。从这可以看出木兰勇敢、坚毅的性格。 2.花木兰“征途想家”的心理刻画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展示了木兰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思乡之情与爱国之情交织在一起。一个初出远门、奔赴战场的女子这种思乡忧愁是我们朗读的基调。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站在黄河边思念家人却毅然离家保国,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形象。 3.花木兰的

6、“战场生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英勇善战的“壮士”形象。读起来要有必胜的气势,让人们看到一个稳坐马背,策马杀敌的花木兰。 4.花木兰到家后的一系列动作描写,“开”、“坐”、“脱”、“著”、“理”、“贴”展示了木兰此时的心理-急于恢复女儿装,表现了木兰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归来后喜不自禁的心情,刻画了木兰天真活泼、淳朴可爱的性格。 5.战友见到木兰时的反应-惊讶。假设你们是她的战友,看到这么多年的兄弟原来是个女子,此时你们的表情是如何? 6.“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的场景也十分感人,你能具体描述吗?(人物细节描写) 【小结】花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坚毅、乐观的优秀品质,难怪深受人们的爱戴。 教与学的策略针对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力求凸现读的重点,以读代品,以品带析,深刻挖掘文本的意蕴,让学生在读中有所得有所悟。反馈评价效果良好,能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评价量规其它参考书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