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总复习阅读理解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才美不外见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策之不以其道 (4)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5) 不以千里称也 (6) 故虽有名马 (7) 骈死于槽枥之间 (8) 是马也 (9) 食之不
2、能尽其材 (10) 执策而临之 2下列加点字词意思一样的是( ) A故虽有名马 虽有千里之能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C马之千里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3表示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 文中揭示千里马悲惨 命运的句子是“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4 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课文说的是马,其实论的是人,想一想“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6千里马只有靠伯
3、乐的慧眼才能被发现吗?谈谈你的看法。 7、本文选自 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本文选自 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解释下列加点词。(1)往来无白丁( ) (2)可以调素琴( ) (3)无案牍之劳形( ) (4)惟吾德馨 ( ) (5) 苔痕上阶绿( ) (6) 何陋之有?( )3课文的中心句或主旨句是:“ ”,围绕中心句从自然环。境优美的角度写的句子是:“ ”;从交往人物不俗
4、的角度写的是:“ ” ; 从生活情趣高雅的角度写的是:“ ”。表达了作者 的生活情趣。4文章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潜处无妨有卧龙”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5课文开头结尾都运用了类比的手法,试分析它们有什么作用。 6、翻译下列句子。(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活版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
5、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低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粘污。1 解释下列加点字。(1) 火烧令坚( ) ( 2)一板已自布字( )(3) 更互用之( ) ( 4)殊不粘污( )2同字异义 (1)又为活版( ) 不以木为之者( )(2)持就火炀之( ) 瞬息可就
6、( )(3)则以纸帖之( ) 每韵为一帖( )3活板的主要特征是:“ ”,(用一个字概括) 课文是按 顺序来介绍的;用“胶泥刻字”而不用木头刻字的原因是:“ 。”4翻译。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 5文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 6、本文选自 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 ”,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
7、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1、将文中内容填好。2、解释加点字。1)有奇巧人( ) 2)罔不因势象形( )3) 尝贻余核舟一( ) 4)盖大苏泛赤壁云( )5)高可二黍许( ) 6)启窗而观( )7)箬篷覆之( ) 8)雕栏相望焉( )9)中峨冠而多髯者( ) 10)如有所语( )11)其两膝相比者( ) 12)佛印绝类弥勒( )13)神情与苏、黄不属( ) 14)其船背稍夷( )15)长曾不盈寸( )(
8、) 1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7)诎右臂支船( ) 18)左手倚一衡木( )3、翻译: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核舟记选自 (朝代) (人名)编辑的 。作者是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5、 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6、 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7、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8、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9、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 1
9、0、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表现了王叔远的“手巧”? 11、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 12、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
10、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一、将文中内容填好。二、本文选自 ,这本书是 朝的 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三、给加点的字注音: 1屏
11、障( ) 2呓语( ) 3齁声( )4曳屋许许声( )( ) 5几欲先走( )四、解释加点的词。 1、京中有善口技者 ( ) 2、两股战战( ) 3、众妙毕备( ) 4、会宾客大宴( ) 5、众宾团坐( ) 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7、宾客意少舒 ( ) 8、群响毕绝( ) 9、妇抚儿乳( ) 10、奋袖出臂( ) 11、但闻屏障( ) 1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五、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2、六、思考并回答下列各题。1、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 2、文中口技者按什么顺序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 3、文中描写了听众的哪几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4、 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览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1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
14、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1、本文是一篇 ,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 之辞。选自 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嗜学( ) 俟其欣悦( ) 叱咄( ) 既加冠( ) 负箧曳屣( )( ) 皲裂( ) 媵人( ) 以衾 ( ) 容臭( ) 緼袍敝衣( ) 烨然( ) 子谒余( ) 以为贽( ) 冻馁之患( ) 廪稍之供(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手自笔录 (2)
15、先达德隆望尊 (3)不敢出一言以复 (4)卒获有所闻 (5)腰白玉之环 (6)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7)走送之 (8)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9)尝趋百里外 (10)主人日再食 (11) 同舍生皆被绮绣 (12)以中有足乐者 (13)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14) 生以乡人子谒余 (15)无从致书以观 (16)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4、翻译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美滋味之享。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览群书。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其业
16、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5、“嗜学”和“家贫”是一对矛盾,作者是如何解决的?(用文中原话回答) 选文第一段作者吃的穿的都不如别人,他为什么“略无慕艳意”?(用原文回答)。 6、课文第一段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作者自己求学的艰难? 7、作者说“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请你用几句名言或者是格言、俗语来概括这种情况。 8、 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如从师生态度,生活情况,学习条件等方面来写的,请结合第二段谈谈在学习条件方面作者是怎样进行对比的,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9、第二段中诗书分别指的是 和 10、第三段说写这篇序的目的,这就是勉励马生努力
17、学习。从行文上看,作者之所以写这篇序赠给马生不是轻率的,这当中有别人对他的称赞,即“ ”;有“ ”这一层关系,还有自己对他的好印象,一是“ ”,二是“ ”(摘用文中字词填空,后两空不超过6字)揭示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是“ ”。11、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共同感受。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 12、我国古代有不少勤学的故事,并演变出很多成语,试举出两个成语,并说出主人公。 13、 你觉得“先达”对“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谈谈你的理解. 14、 结合课文,谈谈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那些学习秘诀? 15、 本文是写给马生的赠序,为什么文中作者详写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写自己的求学经历, 为什么作者要写同舍生的豪华衣饰? 16、 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