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模式探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如何用这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则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把语文同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天马行空的幻想和人类丰富的情感呈现给学生。那么如何有效的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则是我们语文教师需要在工作中进行探索和总结的,回顾这多年在课外阅读方面所作的点点滴滴,我总结出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一些探究。第一,活化教材、补充教材。语文这一学科在教学中不要局限与教材,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最大限度的拓展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的争取学习空间,打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感悟、质疑
2、走向课外阅读。如我在教授三年级课文葡萄沟时,就引导学生质疑:“葡萄沟的葡萄能制成葡萄干,那我们这里的户县葡萄能否制成葡萄干?”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自然会去课外阅读中寻找答案。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质疑一定要有下文,即解疑的过程。若教师只是在课堂上提一下,并不在那接下来的学习中回顾,长此以往,学生则会失去解疑的兴趣,课外阅读也就不能有效展开。还有在教授奇妙的海洋世界这个单元中,我注意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一部分学生还在课堂中说出了好多关于大海的知识,很多知识即使我们教师也是闻所未闻的。这时,我就布置了一道课后拓展题“海洋的秘密我知道”,这个“我”可以指一本书、一段话,当然也可以指自己。然后让学生自己喜欢
3、的方式来完成这个拓展题,最后给学生提供机会展示,并评选出“海洋之星”,这样学生就体会到了语文与大千世界的天然渊源,发现更多语文学习资源,从而使学生自主的、探究的学习语文,为语文学习注入新的空气,进而有效地开展了课外阅读。第二,因势利导、提供资源。教师要让学生在完成各项作业的同时开展课外阅读,兴趣和必要的方法至关重要。阅读材料枯燥乏味,学生必然失去阅读兴趣,即使在老师和家长的强制下进行了阅读,但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如若教师检测方法单一、没有持久性,违背学生学习、生活规律,学生阅读习惯也难以培养,有时还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课外阅读流于形式。所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利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检测是重中之重。
4、走进书店,学生读物印刷精美、琳琅满目。但若仔细查看,便会发现很多传统书籍版本繁多,内容随意拼凑,更有一部分书籍的思想性竟然有问题。童话类缺乏想象,历史类简单说教、晦涩生僻。所以帮学生选择适合的课外读物是我们教师的重要任务。一二年级学生要为其选择一些经典的绘本阅读和童话故事。如小皮斯凯的第一次旅行、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等,三、四年级学生要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性和自然探秘类的书籍,如杨红樱童话、森林报、十万个为什么。五、六年级学生要选择一些历史类、名著、经典类的读物,如资治通鉴、名人传记等。并在每学期开展3-4次读书总结活动,当然形式要多样。如比赛谁的书名记得多,谁的故事讲得好,谁的介绍最有趣(习作
5、)等活动。既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又兼顾了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学生的阅读习惯也慢慢培养起来。第三,身体力行、共同阅读。要让学生有一桶水,教师必须有一缸水。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这句话应成为指导我们教师的一条准则。学生很喜欢与别人交流他阅读过的书籍,与教师交流更是他们的首选。一方面,在学生心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另一方面,这也是他们得到肯定与赞赏的一条途径。而当学生与我们交流时,我们“一问三不知”学生必然觉得失望之极。这会严重影响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会降低老师在他们心中的威望。所以,作为教师和学生一起去阅读是十分必要的。当然,我们要提前一个时间阅读,这样就可以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一个参考。
6、每个暑假我都会把学生在新学年需要读的书列一个目录,然后逐一阅读。我们班一个学生就特别喜欢阅读,他就经常问我一些问题:“宇宙是怎么形成的?”“你知道薰衣草园是什么样子的?”当我给出了他满意的答案或以此来和他讨论书中的内容时,我就知道他接下来又会去课外阅读中再去寻找和老师交流的话题了。课外阅读的良性循环由此形成。另外,在班级内设置图书角、开展互相借阅活动,使班级形成浓厚的阅读风气。“书非借不能读也”利用时间,资源共享,让阅读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课外阅读在班级内有效的展开。总而言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认真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