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明的一天说课稿新纺学校 朱 英教材分析:说课内容: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第一课时小明的一天。教材简析:本节课小明的一天,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小明的一天的活动:早上时起床时半上学时上课时吃饭下午时踢球晚上时半睡觉。这一内容在设计上有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第二,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发展学生的数感;第三,适时地渗透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如按时起床、早睡早起等。本内容的选取既关注了学生经验和兴趣,以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节课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是以
2、后学习时、分的重要基础。教学目标:针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课标要求,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知识目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能正确地认读整时和半时,知道整时、半时钟面上指针的规律。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情感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建立起时间观念,自觉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整时和半时。难点熟悉整时、半时钟面上的指针的规律,正确、迅速地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学情分析:对于刚进学校的孩子的来说,他们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认识钟表的经验,但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参差不齐。
3、有的孩子认识了整时和半时,还了解了一些关于钟面的其他知识;而有的孩子相对而言就知之甚少,有的只认识整时,个别还不会看钟表。因此,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的学习活动成为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教法学法:为了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我主要采用直观情景教学,通过猜谜语、找朋友、动手拨一拨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出示谜语让同学们猜谜,问他们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当同学位猜出是闹钟时,再让他们说说它
4、的作用。随后马上出钟面的实物,大多学生能认出钟面上的时针、分针,这时再让学生观察一个实物表,让学生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这后面认识几时半打下基础。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重点是认读整时和半时的学习。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出示情境图依此呈现小明一天里的作息时间的安排,有不少学生能根据生活经验认读钟面。在完整的看完小明的一天的作息安排的时候,引导学生方向我是根据钟面来了解小明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的。此时讲个时间重点突出,请学生给这个时间分类,复习巩固分类的练习。但实际上教学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几时、几时半的概念,让他们来给进间分类显得过于抽象,最后是老师将分类提出,然后让学生观察
5、整时的钟面时针、分针的特点。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和半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分别将整时、半时的个钟面板书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前面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着,后面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是指着。这时就引导学生总结出当分针指向,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当分针指向的时候,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半。而认读半时是一个难点,每次让学生认读半时时都要让学生比划下时针、分针运动的方向,此时有了顺时针方向打下基础,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时要读较小的数,出错的学生比较少。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
6、分,又回到真实的钟面分别拨整时和半时让学生认读,及时巩固新知。第三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知识。出示小明的一天其他时间,让学生和同桌说一说,小明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并让学生把时间写在相应的钟面的下面,这样印象会更深刻一点。找朋友,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并交流认读的方法,复习巩固认读整时、半时的读法。出示两个均为的钟面,而同学做的事却不相同。想一想是什么原因。有的学生很快想到一个是早上时,一个是晚上时。引导学生在表述时间最好加上早上、上午、下午和晚上准确表达时间。拓展:通过规律画钟面。复习整时、半时的认读和画时针、分针,加深对钟面的认知和录活运用。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我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