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三化学简答题阅读以下内容,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有关事实“空气史话”:45亿年前,当地球逐渐冷却,一些气体被迫从岩石和岩浆中迸发出来,氢气、氨气等向星际逃遁,水蒸气、氨气和甲烷等滞留在近地球空间,形成原始空气,在太阳照射下,水蒸气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氧气跟氨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氧气跟甲烷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原始空气中又出现了二氧化碳、氮气和氧气(1)当地球逐渐冷却,一些气体被迫从岩石和岩浆中迸发出发;(2)原始空气中出现二氧化碳(1)随着地球的逐渐冷却,构成岩石和岩浆的微粒间的间隔逐渐缩小(1分),其中的气体受到挤压,部分气体分子运动逸出(1分)。(2)在太阳照射下,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甲烷分子分
2、解成碳原子和氢原子,氧原子与碳原子结合成二氧化碳分子,大量二氧化碳分子聚集成二氧化碳气体(1分)。市内装修产生甲醛(HCHO)可用活性炭吸附,将吸收了甲醛的活性炭拿到室外,甲醛会扩散到空气中,阳光下扩散得更快。用微粒观点解释下列事实。甲醛能被活性炭吸附;阳光下甲醛会扩散得更快。(1) 活性炭疏松多孔,碳原子间有较大的间隔,甲醛分子不断运动,进入碳原子间的间隔中(2)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甲醛分子能更快地从碳原子间隔中逸出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1) 炎热的夏天,冰棍从冰箱里拿出来会冒“白气”(2) 食物淀粉(C6H10O5)n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的反应,最终变成葡萄
3、糖C6H12O6(1)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棍温度很低,使周围空气中的水分子运动速率减慢,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小,由气态水变成液态水(2)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淀粉分子分解成碳、氢、氧原子,水分子分解成氢、氧原子,碳、氢、氧原子重新构成葡萄糖分子,大量葡萄糖分子构成葡萄糖某同学在给液体加热时,不慎将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他立刻用湿抹布扑盖,看到火焰消失了。但是当他马上掀起抹布时,酒精又再次复燃。用湿抹布进行扑盖依据的灭火原理时什么?湿抹布为什么没有燃烧?为什么酒精又再次复燃?(1)隔绝空气(或)氧气 水蒸发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抹布的着火点(2)马上掀起抹布,酒精温度还没有降到着火点以下,又
4、与氧气接触,所以再次复燃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反应时分解放出氧气)、木炭和硫磺,点燃时发生如下化学反应:2KNO3+3C+S=K2S+N2+3CO2解释烟花爆竹中的火药点燃后发生爆炸的原因点燃火药时,硝酸钾分解会产生氧气,氧气的浓度增大,木炭和硫磺会与氧气充分接触,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却产生氮气,二氧化碳等大量气体,在有限的空间内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发生爆炸夏日的夜晚,有人在海边释放“孔明灯”孔明灯释放时轻轻拉住灯体底部四个角将灯撑开,将装在灯口处十字形铁丝中心的蜡烛用火点燃,轻轻提住灯体,一会儿孔明灯就会飞起来了。请用微粒的知识解释孔明灯飞上天的原因。点燃蜡烛,蜡烛燃烧放热,灯体内温度升高
5、,等体内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介个变大,部分气体分子运动逸出,灯体内气体分子数目减少,灯体内热的气体密度小于外面冷空气密度,受浮力作用上升。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按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1) 加热铜丝时,白磷燃烧起来,分析其燃烧的原因。(2)白磷燃烧后,水面并没有立刻升到刻度“2”处,过了一会儿才缓慢升上来,试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其原因铜丝一端受热后,将热量传导给另一端,使白磷达到着火点,试管内有助燃剂氧气,可燃物白磷就燃烧起来白磷燃烧放热,使试管内剩余气体的温度上升,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冷却后温度降低,距离缩小,所以冷却时液面上升。 偏二甲肼是火箭推进器的常用燃料之一。取3g偏二甲肼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4.4gCO2、3.6gH2O、1.4gN2。由此可以推断,偏二甲肼分子中含有哪几种元素?写成推理过程含有C、H、N推理过程:产物中C、H、N元素总质量3g,所以产物中的C、H、N元素来自偏二甲肼,产物中的O元素全部来自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