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西游记中的自由精神.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614939 上传时间:2024-1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游记中的自由精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西游记中的自由精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西游记中的自由精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西游记中的自由精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西游记中的自由精神.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论西游记中的自由精神摘要:西游记一书创作与明代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思想受到极大解放的历史背景下。书中充满了强烈的近代的人文主义精神,其中最重要精神是书中表现出来的自由主义精神。这种反抗封建宗教礼法的自由精神体现在不同的人物形象身上又赋予了这种自由精神不同的文化内涵。关键词:西游记 自由精神 人物形象 西游记一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之作,所谓“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普通的市井百姓和小孩无法理解红楼梦,很少有小说能够像西游记那样超越时代、年龄、文化水平的广泛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力。西游记用一种最为通俗的、妇孺皆知的手法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世界,随进岁月流转,时光变迁,却依然魅力

2、不减,经典长存。那么,是什么因素使西游记具有如此强大的魅力?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莫过于小说中所蕴含着的强烈的自由精神。一、 关于西游记一书是创作背景文学反映的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即便是出自文学幻想的艺术形象和故事情节,任然离不开现实生活,它们也以是作者对社会现实所掌握的见闻材料和对社会生活的感受理解作为创作基础。【1】即便是像西游记这样的神魔小说也脱离不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并且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反映出作者对所生活的时代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态度。一般认为小说西游记成书与明嘉靖末至万历初年。这一时期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并显著发展,商业文化成为当时社会的突出特点。人们的商品意识明显提高并且不

3、再拘泥于重本轻末的陈腐观念。人们开始追求金钱、乐于冒险。商品经济激发了人们对自身价值的思考,去挖掘自身的潜能,实现人生价值。随着思想上的解放,理学所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禁欲主义思想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判。西游记小说的作者吴承恩出生于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的没落商人家庭,时代的影响和人生经历的坎坷使他成为了一个“嬉笑悲歌气傲然”的自由不羁之人。由此创作而成的西游记自然而然地被披上了一层浓重的自由主义色彩。二、西游记中不同自由主义精神 “西游记蔓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使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2】.。西游记.的自由精神具体来讲体现在不同的人物形象上。1、孙悟空

4、纯真与理想交织的自由主义谈到西游记的自由精神,孙悟空无疑是最典型的代表。孙悟空天生石猴,对金钱、美色、功名利禄这些人类最世俗的欲望没有丝毫的兴趣。他代表着的是人类对心灵的追求, 是一种理想化了所谓精神象征。“真如本性任为之”,孙悟空始终是一个有着赤子童心的人物,对自由有着特别主动的追求。须菩提在为孙悟空取名时说过:“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吧。”人在孩提时代受到的世俗最少,也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因而心性最为纯净。须菩提在给孙悟空取名时提到婴儿的纯真自由,说明孙悟空本性中带有的一种人性最初的本真。小说中写它原在花果山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

5、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的生活,可是这猴子有一天却“忽然烦恼,堕下泪来”,因为他们并不是真的自由“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所以孙悟空走偏天涯海角,寻长生之道。最终魂闯地府,强销猴类死籍。孙悟空这一做法体现了人类对生命延续的渴望,是人类最原始,最纯真的欲望。即使是后来护送唐僧前往西天取经,孙悟空仍不失其纯真的本性,小说第40回写到乌鸡国的国王要把皇位让给孙悟空,悟空说:“若要做了皇帝,就要留了长发,黄昏不睡,五鼓不眠;听有边报,心神不安;见有灾荒,忧愁无奈。我们怎么弄得惯?你还做你的皇帝,我还做我的和尚,修功行去也”。明代李贽提出“童心说”,他认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可以说生命真

6、正的圆满在于不失赤子之心,追求纯粹的自由体现着一个独立自主的不受世俗侵扰的真我,孙悟空正是这样一个追求纯真自由的代表。另一方面,孙悟空的自由精神又是一种理想化的自由。为了让孙悟空有能力与天庭抗衡运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赋予了孙悟空神通广大的能力“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斤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只手就让“神兵天将”难敌“齐天大圣”,“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踪”。拥有如此神力的孙悟空自然是天不怕,地不怕。面对天将来袭,他只说“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门前是与非”,“莫采他,诗酒且图今日乐,功名休问几时成”。他既敢对玉皇大帝说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豪言壮语;有敢讽刺观音“该

7、她一世无夫”,揶揄如来是“妖精的外甥”。,孙悟空曾说过“老孙自小作好汉,不晓得拜人”,在那个君权、神权高于人权的时代,普通的文人百姓是难以放抗所谓的权威,孙悟空敢于挑战高高在上的众神,这其中寄予了当时人们追求自由,渴望从封建礼法中解放出来从心所欲的期望。“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尽管这种高度的自由在当时的现实社会中难以实现,但阻挡不了它在人们理想中得到升华,成为人们的一种心灵和灵魂上的寄托。与西游记同时代的英国诗人弥尔顿在他的失乐园中写到,“我们损失了什么,并非是什么都丢光,不挠的意志,热切的复仇心,不灭的憎恨,以及永不屈服、永不退让的勇气,还有什么比这更难以战胜的?”【3】这句话很

8、好地诠释了孙悟空所代表的理想化的自由主义精神。二、 猪八戒世俗世界中人性化的自由主义关于小说西游记,有人曾做这样一个调查,让女士们从唐僧师徒四人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结果选择猪八戒的女士竟占到90% 。这样一种“猪八戒情节”反映了人们对真实人性回归的渴望。猪八戒的“真”在于对于内心欲望无所顾忌,随心所欲的表达。猪八戒追求的自由与孙悟空追求的纯粹的精神自由大相径庭。猪八戒追求的自由是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人最基本得需求上的。猪八戒贪财、贪吃,喜好美色;这些作为佛门中人最为忌讳的事情,在猪八戒看来却是十分自然而然的事。钱钟书先生说过“古时以猪象征色欲,后又以之象征贪欲”【4】。猪八戒贪财,取经途

9、中,猪八戒还积攒下一小笔/私房钱。如西游记第七十六回中, 他亲口招供:“我拿了攒在这里, 零零碎碎的有五钱银子, 因不好收拾, 前者到城中, 央了个银匠熬成一处, 他又没天理, 偷了我几分,只得四钱六分一块儿”。并且把这块银子藏在了左耳朵眼儿里。猪八戒贪吃,高员外嫌他“一顿要吃三五斗米”,而在寇员外家,更是让人们看到了一幕离奇的景观:猪八戒一口一碗地吃起来,竟然让七八个童仆、四五个庖丁上汤的上汤,添饭的添饭,往来奔波,非常忙乱。在万寿山五庄观里偷吃人参果悟空、沙和尚还未吃,他马上囫囵吞枣地吃了,没尝出味道,就唧唧哝哝地要“再去弄几个来”细细地吃。猪八戒好色,在四圣山,听到黎山老母变得孀妇有三个

10、女儿要招夫,便目不转睛,淫心紊乱,后来竟然要连丈母娘都想一起要了。盘丝洞一节,当得八戒知悟空把正在洗澡的女妖精的衣服“叼”来后,主动请缨去“打杀妖怪”,之后便是“抖擞精神,欢天喜地举着钉钯,拽开步,径直跑到那里”其好色实在是让人忍俊不禁。“生”籍“性”连续,靠“食”维持。孟子告子上曰:“食色,性也。”礼记礼运亦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饮食的目的,是为了保持自身生命的存在;男女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种族生命的延续。因此,食色是人类的本性,而八戒恰是它的代表。但是,人的意义又决不只是“食色”,因为任何动物都具有“食色”的本能,所以用“猪”的形状来象征。八戒所谓的“贪色”

11、是在人性角度上感情的自然流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猪八戒可以说得上是普通人性的代表。基于这样一种对世俗生活的向往,猪八戒的精神世界从未被宗教的清规戒律所占据。在他内心深处始终渴望回到高老庄和翠兰过日子,在告别老丈人的时候他说“丈人啊,你还好生看待我浑家,只是怕我们取经不成时,好来还俗,照旧与你做女婿过活”。唐僧和悟空被捉,就大嚷着“拿行李来,我两个分了”,“挑去高老庄上回炉做女婿去”,毫不掩饰表达了对取经事业信心得缺乏,对于世俗生活的向往。由于小说猪八戒形象产生与十六世纪的明朝。在这个时候,江浙一带重商主义浓厚,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不再羞于启齿,而是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意愿。对于金钱的欲望,并不为本时

12、代的人所忌讳。因此猪八戒身上更多地带有人性解放的意味。关于人性自由,红楼梦里第四十九回中湘云说得好,她说“这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6】猪八戒虽然做不到“名士风流”、“锦心绣口”,但却是达到了“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境界。本来人生来就有七情六欲,李蛰认为人之私欲是“ 自然之理”,“ 穿衣吃饭, 即是人伦物理” (李赞答邓石阳) ,财势之心人皆有之, “ 虽大圣人不能无” (李蛰明灯道古录) 。味、色、声、安逸, 甚至财势等种种被理学家否定的人欲, 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泰州学派的夏廷美更作出“ 天理人欲谁氏作此分别” 的论断, 认为“

13、凡事只依从本心而行, 便是大丈夫。”【5】。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欲望本就是无可厚非的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敢于自由表达内心欲望的凡夫俗子实在是比那些表面上宣称“克己复礼”的迂腐书生更受人民大众的欢迎。猪八戒身上体现的是人性的自由流露,是市井平民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最真实的诉求,更体现了尘世之中芸芸众生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生活的期许。三、 妖魔鬼怪们的自由精神西游记中众生百态,除了唐僧师徒四人,最让人过目难忘的便是书中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人渴望自由,妖怪们同样也渴望自由。在西游记中有很大一部分妖怪都是从神仙那里逃到人间然后化身为妖的。这其中就有太上老君的金银童子、坐骑青牛;文殊菩萨的

14、坐骑青毛狮子;观音菩萨莲花池中养的金鱼;弥勒佛的黄眉儿童子;嫦娥月宫中的玉兔等等不一而足。在普通人看来神仙们居住的地方必然是个极乐世界比人间不知舒适多少倍,但为什么又会有那么多妖怪甘愿放弃仙籍,下凡为妖呢?除却妖怪心中祸乱人间,称王称霸的邪念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由。梁溪漫志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穷士,当神人问他想要什么的时候,他说“但愿此生衣食粗足”,神人却大笑说这是“上界神仙之乐”【7】.。对于妖怪们来说下界为妖,虽然只能“衣食粗足”,还要面对生老病死的威胁,但终究是比守着一个神仙终日过一种单调乏味的生活要来得逍遥快活。这是妖怪的人生哲学,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朝时期宗教和皇权正在逐渐

15、失去它们在人们心中的权威性,宗教礼法作为禁锢人么思想的枷锁从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放抗和动摇。高高在上的神祇、帝王不再具有吸引力,现实的幸福生活才是人们真正向往和追求的。四、 结语:西游记一书通过不同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为我们展示了十六世纪在商品经济发展,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士人的精神世界。从孙悟空到猪八戒,从猪八戒到各路妖魔鬼怪;不论是纯真的理想化自语,还是世俗常理的自由,还是其他各种离经叛道式的自由,都在强调“自由”二字对于人的重要性。西游记的自由精神是一种普世的价值观。它超越时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于自由的诠释和追求,成为中国小说史上不朽的传奇。参考文献:1 (美) 勒内韦勤克,奥斯汀沃伦著,

16、刘象愚译. 文学理论M.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2 谢肇 . 五杂俎A. 朱一玄,刘刘毓忱. 西游记资料汇编 C . 河南: 中州书画社,,1983, 3英弥尔顿. 失乐园M. 朱维之, 译.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0.4 钱钟书 谈艺录M. 北京:中华书局,1961 .5 黄宗羲 明儒学案M. 北京:中华书局,20086 曹雪芹, 启功等注释.红楼梦M. 北京:中华书局,20107(宋) 费衮梁溪漫志(卷八“士人祈闲适”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8 吴承恩著西游记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文 题:浅论西游记中的自由精神姓 名: 学 院: 文化传播学院 班 级: 2010级1班 学 号: 8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