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25、伯牙绝弦教学目标1 朗读.背诵课文。2 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 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4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课型精读课文教法、学法运用“以读代讲”法, “”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朗读法谈话法 。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 “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自读课文,自主识字、解词
2、、默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师:1教师搜集有关的图片及介绍性文字。2设计配套的课件: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 时 目 标1、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2、 根据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课 时 重 难 点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根据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曲子,我们听一听,教师播放乐曲高山流水。你们听出了什么?相传这首曲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俞伯牙所弹的一首曲子,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伯牙绝弦。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3. 引导学生质疑:“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绝弦,作为音乐家,琴是自己的第二生命,而伯牙却把它摔碎了
3、,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缘由?课文会给大家解开疑惑的。 【设计意图:课内外结合,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多角度演绎阐释主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指导: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
4、从语言文字入手,让学生去体会语言文字后面蕴含的思想内容】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4.你是从哪里知道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此句。引导学生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学生思考:在遇到钟子期之前,伯牙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怎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别人对他的赞美都是表面的,肤浅的。因为其他人听不懂他的
5、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只有钟子期。即兴提问:若你是伯牙,听到子期的赞美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一旦听不到这种赞美,你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失望、寂寞、忧虑、渴望5.默读课文,感受知音的含义。四、课文小结,援引质疑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的相关内容,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1.课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2.伯牙仅仅是不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第二课时课 时 目 标 1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2、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课 时 重 难 点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
6、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一、 回顾前文,复习知识二、 朗读课文,感悟知音1.全班齐读课文。2.伯牙琴艺高超,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找出钟子期赞叹的语句。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伯牙正在鼓琴,子期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子期会怎样赞叹?有感情地朗读2-4句。4.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子期死,伯牙怎么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呢?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
7、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表达了什么? (2)结合注释想象伯牙当时的心情,朗读这句话。 5.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个同样动听的乐曲,就是前面我们听的高山流水。设计意图:学生先学。“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 生能力从何而来?不是教师教出来,学生要有踏踏实实的自学过程。三、回味诵读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3.师生齐读课文。设计意图:每句都有相应的预设,有的是方法渗透,有的是背景资料补充,有的是古文特指知识讲解,有的是与课文重点相关关键词语的强
8、化,还有的是连词成句的示范。预设之,以达心中有谱,教学交互,信手拈来,浑然天成的教学实效。四、布置作业:1.搜集体现知音的诗句和名人名言。2.背诵课文。作业设计一、 比一比,再组词。幸( ) 忘( ) 赐( ) 遨( ) 经( ) 辛( ) 望( ) 竭( ) 遥( ) 径( )二、 给带点的词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1)在天际遥望地球,这个水蓝色的晶莹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 )相互交错( )着。(2)如果不加节制( )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3)人类不能指望( )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 )到别的星球上去。板书设计 太可爱: 美丽而渺小,慷慨无私 只有一个地球 精心
9、保护地球 太容易破碎:资源枯竭、不可再生教学反思课 题:26、月光曲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波光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难点: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因为它关系到贝
10、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激情来自何处,这一点课文没有具体的答案,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才能突破难点。课型精读课文教法、学法导读法。默读和朗读结合,抓住重点词句来感受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搜集贝多芬的相关资料。教师:课件。 第一课时课 课 时 目 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波光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课 课 时 重 难 点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波光粼粼”等词语。(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书欲望 1.让学
11、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简单介绍贝多芬。(同桌或小组交流,个别介绍) 2.教师小结或简介贝多芬生平及音乐创作。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过渡语:贝多芬谱写过许多著名的乐曲,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独奏曲月光曲(板书课题)(播放月光曲片段)提问:听了乐曲,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就题提问,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提问。学生可能会提出: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月光曲表现的是怎样的景象?贝多芬为什么创作月光曲?(老师依据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 设计意图:问题是产生学习的起点。鼓励学生从题目入手,发现问
12、题,调动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2.在学生提问后,同桌轻声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每个生字的读音,并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引导他们从刚才的提问中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设计意图: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让学生从理解课文的角度去筛选问题,教学生学会提有价值的问题。 3.同桌,小组交流筛选后的问题(不需统一问题,确保学生个性化阅读,但均需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带着问题自读自悟,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根据自己的体会做批注。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
13、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5.同桌交流。 6.个别提问。四、作业设计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抄写文中生字新词。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2.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课时重难点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一、细读课文,探究创作原因 1.独立阅读。理出全文层次,找出重点部分。 (1)读:带着问题反复读有关段落;
14、 (2)说:同桌说一说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特定环境中,创作出月光曲的; (3)思:为什么在这种特定环境中贝多芬能创作出月光曲? (4)悟:月光曲的创作说明了什么? 2.小组讨论。总结出创作原因,说说月光曲的创作说明了什么。 3.鼓励学生根据描述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的有关内容,大胆设计板书并交流。 4.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启发想像(在学生说出原因后,想像贝多芬会怎样想?) 设计意图: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读、说、思、悟、议,设计板书内容等项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二、重点品读,体会乐曲的内容、意境和感情 1.默
15、读第510自然段,感情朗读第9自然段(与同桌互读)仔细品读文中对表达中心很重要的重点词句。如难以理解的词句,个人先联系上下文和通篇内容多读、多思、多悟,然后跟同桌交流。真正有难度的,教师要做必要的指点乃至讲解,如:“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路旁一所低矮的房屋里传出来”“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播放月光曲录音。 2.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像画面。 设计意图:学生深入探究,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过程,知道了作品的内容,充分体验了作品中的意境、人物的情感后,去欣赏月光曲,促使学生与音乐家和文章作者的情感交融。3. 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表达对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和感情的理解。(可以有感情地朗读,作画,描述)
16、 设计意图: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孩子表达阅读收获和展示才华创设机会。三、配乐朗读,感受感情变化 1.自由朗读,揣摩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变化。 2.师生配乐朗读,感受贝多芬创作过程中的感情变化,表达自己的情感。 (1)同桌互读、交流。 (2)教师范读、指导。 (3)配乐轻声读课文(自由读) (4)指名配乐朗读,全体感悟。四、自主学习生字 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和自己喜欢的方式,将本课的生字编成练习题自己做或和同学交换做,做完后,同桌或小组交换检查。 设计意图: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就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17、放手让学生大胆设计实践与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激情。五、课外延伸,集体创作班歌结合“初显身手”组织学生集体创作班歌。 1.依据“笔下生花”设计的内容互相交流,组织大家选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曲子。 2.讨论确立班歌主题。 3.小组合作填词。4.汇报演唱。5.评选最佳作词和最佳演唱者。作业设计选作业: 1、找找贝多芬的相关资料,进一步认识他。 2、找找贝多芬的其他音乐来听一听。 3、找找其他“身残志坚”的故事读一读。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课 题: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样彼岸”等词语。2有感
18、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教学重难点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课型略读课文教法、学法引读法。默读和朗读结合,抓住重点词句段感受感情如何表达的。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阅读,收集资料。教师:课件,收集知识。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介绍的是有关意大
19、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 2师生交流有关达?芬奇以及蒙娜丽莎的资料。 3出示课题:蒙娜丽莎之约(齐读) 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紧扣课题质疑)(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反馈交流。 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三)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 1
20、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找到课文57自然段。 2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体会。 3从同学们惊叹的眼神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画的喜爱,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交流说说感受最深的一点) 4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呢?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5全班交流,感受名画的魅力。提问:你从哪些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呢? (1)引导学生感受画的整体。(第五自然段) A:引导读句子“我随着队伍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体会:几百年来,蒙娜丽莎这幅画几经辗转,最后被收藏在卢浮宫。这幅画能够来到纽约展出是多么不容易,也
21、是多少人渴望的事情啊!课件补充资料: “它曾经先后被珍藏于不同的王宫,甚至还被拿破仑拿走,在自己的卧室里挂了好多年。1911年,一名意大利人把它偷回了意大利。二战期间,法国人为了避免此画落入纳粹之手,曾多次转移。这幅画能够来到纽约展出是多么不容易,也是多少人渴望的事情啊!” 等待终于变成了现实,“近了,更近了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迫不及待的心情跃然纸上。虽然经过了五百多年,她仍是那么恬静、淡雅,怪不得作者说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 B、引导读句子“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体会:我们仿佛看到了她一头乌黑的长发,柔和明亮的眼神,真实的嘴唇,而且更令人称奇的是颈项里的血液也仿佛在
22、流动,一切似真亦幻。过渡: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微笑)自古以来,蒙娜丽莎的微笑一直是个谜,她的微笑到底神秘在哪儿? (2)引导学生观察肖像画的面部表情。(第六自然段) 引导读句子“那微笑几分矜持”。 体会:当我们凝视达?芬奇的传世名画蒙娜丽莎时,常常被那带有三分柔情、七分迷离的微笑所迷惑。她的微笑时隐时现,难以捉摸,引发人们无穷的猜测,她优雅的神态中闪耀着母性的光辉,女人宽容丰厚的情感是那样令人动容,然而又是那样无法解读。 小结并过渡:紧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耐人寻味的神秘的微笑,达?芬奇用他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画笔,让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为永恒美的象征。 (3)引入关于“蒙娜丽莎的微
23、笑”的资料。 (4)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体会达?芬奇的精湛技艺和作者丰富的想象) (5)达?芬奇的精湛技艺除了体现在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上,还体现在哪儿?(引出第七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重点指导观察蒙娜丽莎的身姿、服饰与她身后的背景。特别是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 6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蒙娜丽莎的美丽神韵,让我们感到蒙娜丽莎仿佛就在我们面前。作者不仅描写了自己看到的情景,而且融入了丰富的想象,你能找到这样的句段吗? 7同学们,我们随着作者的目光欣赏了蒙娜丽莎的风采,蒙娜丽莎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假如你是美国纽约大都会
24、博物馆的讲解员,你会怎么向参观者介绍这幅画呢?(学生准备后做讲解员介绍)(四)回扣前文,加深感悟 1过渡:我们从作者对蒙娜丽莎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你还从哪里看出蒙娜丽莎的魅力? 2学生再读课文,找到14自然段,从人们的等待中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 3学生自由读后全班交流: (1)句子“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 (2)这幅画从卢浮宫前来纽约,来之不易。 (3)队伍移动很缓慢。 设计意图:感受等待也是一种美丽。体会名画的来之不易。(五)总结升华,激情朗读 1过渡:同学们可真会学习,不仅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蒙娜丽莎的神奇魅力,还能够从等待中看出画的魅力。怪不得作
25、者在最后说:出示第八自然段 2指名读。 引导理解最后一句:蒙娜丽莎的生动、美丽、温柔、神秘,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为我灵魂的一部分。这句话写出了蒙娜丽莎给人心灵的震撼以及印象的深刻。 3引导激情朗读。 4课文还有一幅图,也是达?芬奇的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有关的资料。 设计意图:在总结基础上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艺术魅力的激发下读出内心的赞叹。教学时宜提倡自由读,读出个性化,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感受到的融合在一起。(六)结语 今天,当我们站在蒙娜丽莎面前,一切是那么神秘而又奇异,她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
26、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圣洁光辉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同样,他也成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作业设计1搜集关于最后的晚餐的有关资料,欣赏画作。2搜集、欣赏其他艺术形式,感受艺术魅力,办一期手抄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 题:我的舞台教学目标、 理解本课“盘踞、治理、归宿、如臂如股、劲挺、荡漾、领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风雨同舟”等词语的意思,并读读记记。、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位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深刻含义。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位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奇迹
27、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难点:从重点句段中,领受老人以老弱之躯在这穷山恶沟里创造奇迹的不易,感受老人改造穷山沟信念之真、决心之大、意志之坚、品格之高。课型略读课文教法、学法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学生:1、按课文前面的“连接语”预习课文,思考问题。 2、查找资料,搜集图片:“晋西北”、“晋西北老人”、“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 1“舞台”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作者对“舞台”有怎样的感情?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3再找出与这句相照应的句
28、子读一读(结尾句)设计意图: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一下找到学习的切入点,抓住重点问题学习(二)交流、讨论 学生找出以下句子,随机交流 1我还没有出生,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1)你从哪里看出舞台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2)读了句子,你感受到什么?是啊,在娘胎时,“我”就“登台唱戏”;一出世,就亮开嗓门唱;这些精彩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我”的艺术天分2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我”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我”的观众无处不在,奶奶、爷爷,就连小花猫也成了“我”的观众一个活泼可爱、热
29、爱艺术的孩童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我”的家里是多么热闹,作者笔下的场景是多么生动有趣谁能读出有趣?指导朗读3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趣盎然“兴趣盎然”指我看戏的兴趣很浓,“憋闷”一词写出了“我”热得难受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不难看出“我”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我”,小小年纪就随母亲到处奔波,艺术的种子早已埋在了“我”的心里,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一幕那么,你知道文中的“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的母亲是谁吗?设计意图:抓关键句子体会舞台队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让学生自己读书,勾画所得句子品析,锻炼学生
30、自学能力(三)引入资料介绍新凤霞,同时推荐新凤霞名言:“台上做戏,台下做人不屈为至贵,最富为清贫”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多了解评剧和评剧艺术(四)小结1“我”在艺术上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特别是离不开母亲的影响,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但是,“我”的成功更离不开“我”在艺术舞台上练就的勇气和力量2快速浏览课文,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在艺术生涯中磨练自己的勇气和力量?全班交流3为什么一向心疼自己的奶奶此时却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呢?其中包含着奶奶什么心愿?4全班交流设计意图:从上一个重点问题过渡到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五)拓展训练 1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31、 2说说自己在学习成长之路上得到的锻炼和收获 3展示自己课外收集的艺术家们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 设计意图: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一下找到学习的切入点,抓住重点问题学习(六)总结全文 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同时,课文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教学思考:在教学本课时,需要学生课前收集关于评剧艺术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做准备教学时要着眼于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艺术给人的神奇魅力,要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和画找语句来感知课文,并通过朗读或形象描述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有着神奇的吸引力我的舞台 熏陶与热爱的力量 炼就我的
32、勇气和力量教学反思课 题:回顾.拓展八教学目标 1、完成日积月累。 2、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归纳写作方法。 3、完成练习。教学重难点完成日积月累、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归纳写作方法。 课型回顾课教法、学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展示交流。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学生:回顾本单元的课文,整理资料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一、师谈话导入: 1、成语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是在近千年的文化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它犹如我国灿烂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便于记忆和传播;其中一些成语的背后还有生动的故事和传说,用起来极为生动、形象。可以说,他们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今天,
33、让我们一起走进成语大展台。 设计意图:对本组课文进行了回顾,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课外查问资料情况,了解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二、成语大闯关(一)第一关:我会读 1、学生自读成语后 2、指名读成语,说说这些成语和什么有密切的联系(二)第二关:我会猜 1、师出示图画 2、生根据图画说成语,并说说是根据什么来猜的。(形象地理解成语意思)(三)第三关:我会说 请生说说有关的成语故事或前面没有说过的成语的意思,还可以用成语说话。(根据故事内容了解成语意思,加深理解,并活学活用。)(四)第四关:我会用请生选用恰当的成语填空 1、小 作 者 真是( ),写 出 的 文 章构思( ),内容( )。 2、音乐
34、会上,既有( )的流行音乐,也有( )的世界名曲,一曲终了,( ),令人回味无穷。 3、这 些 冰 雕 艺 术 品 太 美 了,真是( )、( )。 设计意图:教学循序渐进,遵循了学生的学习规则, 放手让孩子自己思考, 留足了空间, 让学生自主学习, 受到教育 (五)第五关:我拓展请生说说同类的成语。(六)学响遏行云这个成语故事 1、学生自己读成语故事,并读懂内容。 2、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响是指声响;遏是指阻止,使停止;行云是指流动的云彩。想遏行云指声音高亢阻拦了天上的流云,多用形容声音响亮。) 3、再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和受到的启发,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引导学生把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七) 师总结 同学们,翻开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我们会置身一个异彩纷呈的历史画廊,进入奇情异闻的异域他乡,那跌宕起伏的精彩情节、血肉丰满的风云人物,将使我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八)作业 作业设计1、背背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并继续搜集同类成语2、继续搜集成语典故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