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七律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
2、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对学生而言,有诸多困难,加上本组是本册的最后一组教材,更要注重已有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学时,一是要尽可能地组织 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要求,不要盲目求深求透,如,对长征一诗的理解,学生有所感悟、大体读懂即可。教学
3、本组教材可用14-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交流平台”2课时,“日积月累”、“成语故事”1课时。课题25 七律长征课时2课型讲授设计者使用时间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不怕”两字,铿锵有力,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
4、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一词概括了长征遇到的艰难险阻,语言高度凝练。 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广阔,气象万千。 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
5、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一动一静。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
6、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知识与技能、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
7、文。、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二、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诗句,分析诗句,给诗分层,归纳各层意思。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 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授法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普通教室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或补充内容教学用具拟使用)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一)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8、二)范读、教读。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三)读句、释词。(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泥丸:泥团子,小泥球。
9、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
10、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四)作业。1朗读这首诗。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3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或补充内容一、复习检查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朗读全诗。二、明确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
11、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3.反复朗读诗句,分析诗句,给诗分层,归纳各层意思。4.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诗意三、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让学
12、生根据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组里练说:第一步先找出的是那一句。第二步说说能看出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第三步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3、学生交流后,汇报。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观看录象)(2)交流。(3)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7、。师: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
13、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自由朗读全诗交流,汇报齐读最后两句四、朗读,背诵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五、欣赏歌曲长征。作业:背诵全诗 理解全诗 完成本课同步练习七、总结。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教学亮点教学不足改进措施课题26、开国大典课时2课型讲授设计者使用时间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
14、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从记叙大会开始,这种激动、兴奋、自豪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强烈。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
15、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显然表达了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课文用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这样两个长句子,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当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五星红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激动、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 如果说,叙述典礼的部分主要表达的是热爱新中国,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兴奋的心情的话,那么,记叙阅兵式的部分,除表达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外,
16、更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而感到自豪的感情。你看,“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战士们挺着胸膛”“像钢铁巨人一样”,“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这些描述,无不渗透着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 在这一个个场面描写中,对毛泽东的直接描写虽然不多,但很典型,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高呼“人民万岁”,按动旗杆的电钮,不断地向群众挥手。通过这些言行的描写和庄严的会场环境以及人们激动的欢庆场面的烘托,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毛泽东他是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他的伟大形象历历在目。 选编这篇课
17、文的目的,一是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学的难点。二是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知识与技能、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想象整个“开国大典”的场面,理解课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
18、热爱毛主席、热爱心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能比较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比喻句、排比句的作;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3、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心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授法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普通教室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或补充内容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年的月日是什么日子吗?、过渡:(讲述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
19、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年月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正确连线,解释词语,练习造句,找出近义词:擎(qnqn)檐(zhnyn)瞻(zhnyn)擎着:往上托;举。(造句练习)瞻仰:恭敬地
20、看。(造句练习)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质疑解疑: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自学生字自由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解释词语对课文质疑三、细读课文,品味理解、练习分段: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明确: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第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第段:大典中毛主席宣告、升国旗、宣读公告。第段:阅兵式盛况。第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第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披文入境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
21、,你会选拍哪几个难忘的镜头?为什么?明确七个镜头:大典前的会场;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合作研读:请选拍相同镜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合作给这些照片配上解说词(口头准备)。默读课文交流根据情景,小组交流汇报四、布置作业、抄写生字,熟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解说词:将讲解说词准备成文字稿(可以结合收集的课外资料)。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或补充内容一、导入、板题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开国大典2、板题:开国大典二、出示学习目标及指导1、有感情朗读课文2、同桌讨论、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2、3、通过学习课文有关段落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朗读课文体会文意三、学生自学自学时间8分钟。利用各种方法自学四、检测学情、填空练习,巩固第一部分的学习。说说课文大意。1、开国大典于 年 月 日在 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 _,估计总数_。会场在_。主席台设在_。、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请学生默读第二部分,自主理清典礼的过程。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2、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3找出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1)重点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
23、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2)请你对比地读读下列句子,说说你的感受。(出示对比句)a、下午三点整,会场上发出一阵掌声,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人的目光看向主席台。b、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a、三十万人脱帽站立,抬起头,看着国旗。b、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体会中国人民为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
24、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4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5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6根据板书练习背诵68节。、精读第三部分全场30万人,为_而_;为_而_;为_而_。、精读第四部分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光明(光亮)充满了整个北京城。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总结全文1 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
25、、“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说说课文大意。找出句子了解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描述利用各种方法体会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想(体会人民群众对毛主席和新中国的无比热爱。)(激动、兴奋、喜悦)(感受自豪,扬眉吐气) 背诵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2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3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a.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b.选择最能体现中
26、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c.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使学生明确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参加的总人数等问题。)五、当堂训练1、试着体会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特点,可以抄录有关句子。背诵、抄写课文第7自然段。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教学亮点教学不足改进措施课题27*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1课型讲授设计者使用时间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
27、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这篇课文选材具有鲜明的特色。作者颇具匠心地截取了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断,反映出人物的崇高境界。哀莫大于老年丧子,要经得起这莫大的哀痛,需要极大的意志力。文章就抓住了毛泽东得知丧子后的心情和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崇高的精神境界,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
28、不同凡人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基本特点。(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再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些传神的细节描写,朴实无华而又生动形象。它表现了毛泽东既有着跟普通人一样的丧子之痛,又有着伟大人物的胸怀,充分而真实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具有的为革命而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29、(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本文对毛泽东的心理活动刻画得非常真实和细腻。如,第八自然段,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金日成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还是留在朝鲜,这是毛泽东当时思考的问题。“就让我见见遗体吧!”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这个要求作为主席是能做到的,也是合情合理的。父子情深在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中袒露无遗。“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
30、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 选编课文的目的:一是让我们更进一步的走进伟人的世界,了解伟人和普通人一样有丧子之痛,又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宽广胸怀;另一方面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知识与技能、认识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在朗读中感受伟人博大的胸怀三、情感
31、、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毛泽东常人的情感世界和超人的博大胸怀。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伟人博大的胸怀。2、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授法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普通教室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或补充内容一、导入、揭题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2、板题:青山处处埋忠骨。二、出示学习目标及指导、认识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反复诵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在朗读中感受伟人博大的胸怀用自己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三、学生自学自学时间8分钟。自学时可以借助辅助教材四、检测学情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难读的词语:勋鉴、殉职。“
32、拟”应读“n”,不要读成“y”;“赴”应读“f”,不要读成“p”;“躇”应读“ch”,不要读成“zh”。2、通过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五、品味语言,体会情感、勾画出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可以通过谈感受和有感情的朗读表达:“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
33、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而朝鲜首相金日成则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联系前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你能想象那天晚上毛主席在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个领袖时的矛盾复杂的心理吗?默读课文集体交流找出文中句子,
34、体会领悟六、小结课文,升华情感1、师:同学们,主席是平凡的,失去爱子,他也痛苦,伤心,但是,他又是伟大的,因为他拥有我们常人难有的广博胸襟。2、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阅读课文体会句意七、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
35、特点:“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找出文中描写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词语,反复诵读,体会领悟通过阅读,体会心理描写的好处八、总结全文学完了课文,你对于毛主席这一伟人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有兴趣,咱们在学完了这一单元之后可以办一张关于毛泽东的小报,其中设立一版块就叫作“普通的伟人”。个性理解,自我感受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教学亮点教学不足改进措施课题28*毛主席在花山课时1课型讲授设计者使用时间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泽东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
36、、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深刻反映了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 按事情的发展过程,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泽东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这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毛泽东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了毛泽东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泽东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上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毛泽东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 善抓细节,通过细微之处来表现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是本文的一个特色。“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
37、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了呢?”“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这说明毛泽东十分注意体察民情,他不仅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而且惦记着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试想,若没有一种普通群众的情怀,谁去管日复一日的碾米声和村子里有几台碾子?“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这几处细节描写,更加直接地反映了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他不仅想着群众,而且能做、会做普通群众所做的生活小事。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
38、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这是教学的难点。二是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二、过程与方法把握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感受毛泽东的普通群众的情怀。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并按一定顺序叙事的表达方法;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
39、到教育和感染。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授法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普通教室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或补充内容一、导入新课、板题1、今天,我们再次走近毛泽东,去感受这位伟人身上可贵的品格2、板书:28、毛主席在花山书写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及指导1、通过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2、通过查字典、查资料、同桌互助等方法,掌握生字、新词。3、通过同桌互读、小组互读等形式,做到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4、通过讨论学习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感受毛泽东的普通群众的情怀通过自己的学习生字的方法自学生字三、学生开始自学自学时间8分钟。自学之后小组之间检查四、检测学习情况、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40、。、说说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用比较简练的话语概括出来。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4、深入理解课文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5、小结作者具体写了毛主席在花山时的三件事,体现了毛主席的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用具体事件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质是我们应该掌握的一种表达方法。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自学(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让炊事员每
41、天给乡亲们沏一桶茶水。)(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米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五、当堂训练1、题目自拟,要求写自己所熟悉的人,以毛主席在花山为例,要通过具体事件的记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防止内容空洞无物。练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小记叙文板书设计: 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一课时3节课型讲授设计者使用时间一、教材内容分析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是围绕本组专题安排的,让学生从看过的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
42、人物的电影、电视中,选一部印象最深的推荐给大家。若没有看过这类题材的电影、电视,也可以讲一个自己听过或读过的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故事。进行这一话题的训练,不仅在于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同时是对本组课文学习的拓展和延伸,可加深学生对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教学前,要布置学生回顾观看(听过、阅读过)的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片(故事)。可搜集相关资料制成卡片,如,自己喜爱的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人物、故事梗概、精彩情节。教学时,要对推荐者和听众提出明确要求:推荐者要讲清楚作品名称、主要人物、故事梗概、精彩情节、观(读、听)后感想;听众听时要认真,抓住要点,有不清楚的地方可直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或谈自己的感想。可以先分组活动,然后在全班举行“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影视作品推介会”。推介会中,要充分体现双向互动的特点,教师要注意从口语表达、交际态度等方面加以指导,以达到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习作 本次习作,安排了两个内容供学生选作:一是学习开国大典场景描写的方法,按时间顺序描写一个场景;二是从最近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视作品中,选择一个写梗概。 写场景。这对学生而言并不生疏。本次习作要求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这正是学生写场景的难点。指导时,要充分利用范文开国大典,可选择开国大典中的一个场景描写组织学生再阅读感悟,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