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601881 上传时间:2024-11-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姓名: 李潇乐 记承天寺夜游 训练重点:1.通过苏轼的“月亮情结”体悟月景的描写方法以及诗人情感。2.结合景物与作者背景体悟“闲人”之意。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体会以游记散文小品的特点。2.感受文章中描写月色语句的精妙,体悟苏轼的“月亮”情结,由此揣摩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情。3. 引导学生深入体味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情怀,树立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 同学们,相信通过大家的预习,总体的疏通了文意,了解了文章内容,主要记叙了作者一次月夜之行的所见所感,其中对月色的描写可谓亘古的经典,现在,请大家放松心情,随着老师,再次走进这静美的月色中,去细细的品味东坡别样的闲情雅绪。

2、 好,现在请大家朗读,试着在头脑中构建这样一副画面: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 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好,同学们,现在拿出昨天的预习作业,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是夜游的时间:文章开头已经告诉我们,是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们注意这里交代的时间很详细,请大家拿起笔圈住“夜”,很明确的开门见山的告诉我们讲的是夜晚的事情。所以时间知道了,就是在这一天,这样一个夜晚,苏轼要去干什么? 请大家接着看下文,晚上了,正要

3、脱了衣服(欲:想要.)睡觉,突然月色(月色:月光.)(入:进.)户,这里翻译为门(户:门.)月亮就进入到了门里面,我们可以想象这明晃晃的月光照进屋子里,然后呢,苏轼就欣然起行了,看注释,欣然是什么意思?(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很好,起就是起来,起床,然后行,行走,这里可以翻译为(散步)很高高兴兴的就起来出去了。这是不是就交代了他夜游前的状况以及原因,是因为月亮照进来他才动了夜游的念头。而且还有一个词大家划住“欣然”,一个词就概括了苏轼此时的心情,我们可以看出他心情非常的好,非常舒畅。此时苏轼已经走出门去夜游了,我们再看,他是一个人去的吗? 恩,出门去了,虽然能够欣赏到美丽的月景,可总觉得美

4、中不足,似乎缺点啥,想想突然发觉,(念:考虑,想到)(“无与”没有,与是和)的意思,(者:的人)。就是没有能够和他一起欣然高兴快乐的人,见到美景的快乐没有人分享。于是他就而去承天寺寻找了他的好朋友张怀民(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所以也交代了为什么去把游览地点定在了承天寺。正巧怀民(亦:也 寝:睡觉)他也睡不着,两个人见了面,问候问候,商量着干些什么,最后一商量,说还是赏月吧,于是两个人就相与步于中庭了,相与:(相与:共同,一同。) 步就是散步(于:在),中庭就是:(中庭:庭院里) 这也就告诉了我们表格中应该填的夜游的同伴,就是张怀民。 好,我们再

5、看。他们到底游览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夜色所见。我请一位同学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恩,你接着来翻译翻译:很好,就是说这庭院里像有了积水一样的空透明亮(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那么,我想问问了,这院子里的水是哪里来的?院子里真的有水吗?预设回答:月亮,月色 真的积水 月亮还不够准确,月亮在天上怎么能够到庭院中呢?(引导学生说出月光) 好,大家再圈住这个“如”字,如是什么意思?如就是像。就是说院子里的什么像是一汪澄澈的积水?是什么? 好,老师提醒一下,我们看前几句,就说了“月色入户”苏轼夜没写“月亮入户”说明这是

6、什么?是月亮照下来的光。大家要注意区分月光和月亮,大家小时候就都会背的静夜思里面不就有写月光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说这天上的月光照下来,地上就好像铺了一层霜似的。霜也是白色透净的,夜里苏轼说月光像地上的水,李白说像地上的霜,其实都把月色那种空灵明亮写出来了,这就是用比喻写景的好处。 好,现在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我要是想写一种光,无论是月光,灯光,还是阳光,我都能怎么写,才能让别人感受的光的存在。怎么证明某个地方是有光线的呢?(预设回答:写热量,很好,正面写,)引导:是不是可以写写影子呢?对,有影子的地方就一定有光照嘛。所以,你看,我们大家也都能想到这些,正好也和苏轼不谋而合,他也

7、想到了要想写月光,就写写影子吧。所以,接下来写了“水中/ 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说在这像清水一样的月色中,有 藻、荇这是两种水生植物(藻、荇: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交横:纵横交错)(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其实大家仔细分析这个句子,老师告诉大家这也是一个比喻句,谁能说说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很好,他其实是想说,本来地上由于月光的照映,已经像有一滩积水了,现在这竹柏的影子照在地上,不就像在这积水中长了水草么。其实就是光与影的原理形成的一种月色庭院的亮色与影子的暗色的对比。所以大家在写景时也要注

8、意景物的光线,明暗,和这个相互衬托的关系。 恩,非常好,我们这么一梳理,大家都理解了文本大意。既然文章内容理解了,那接下来,让大家放松一下。请大家拿出一张纸,拿出笔,老师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给这篇课文配一幅插图,我请两位同学上黑板来画一下。(大家要根据我们我刚才文中所学来画)(同学画画同时引导其回顾背诵) 时间到了,来,大家前后同桌之间可以相互展示展示。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两位同学的。还有我画的,怎么样? 好,这样好的月色,作者就短短这么几个字就写了出来,让大家都能在头脑中想象出来,还能这么生动的画出来,是不是就很成功了? 好,赏完了景,我们接着往下看,到这里写景就写完了,既然是游记散文,如果让

9、大家来写,这时候该干什么了?写景是为了干什么?就像你们小时候写游记一样:“今天到某某公园玩,看到了xx”都写完,最后一段总爱加个“啊!今天真高兴呀。” 这是在干什么?抒情对不对,写景散文总要在最后抒发一下思想感情的,所以苏轼在这里也写了: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 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何,是个反问语气词,就是说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松柏,但是啊,就是很少有人能像我们两个人这么清闲。(如,像,吾,我)这里可以翻译成我们,者之前提到过(。一样的人)耳(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恩,苏轼发出了感叹,但是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大家还得重点来理解这个“闲”人的“闲”字。再次拿

10、起笔画住。他把自己称为“闲人”,是指他每天日子过得都很闲吗?(预设回答:是或不是)不是的来说说理由。有的同学说是,确实,此时的背景是什么?请一位同学来说说。苏轼其人我们都知道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元丰二年也就是(1079),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革新新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因而被捕下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后出狱,责授黄州团练副使。苏轼之前是当太守,地级市的一把手,等同于现在的市委书记兼市长,被变为黄州团练副使,大体上就是黄州市人民武装部的副部长。但没有签字权。由人民政府看管的犯官。这是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城东开垦了一处50亩荒地,每躬耕其中。他把这块地取名叫“东坡”,

11、自号“东坡居士”。有时也游乐于山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记承天寺夜游。这么看来,他好像确实很闲。但是,他这里写自己是闲人,仅仅是为了表达:“我很闲”吗?大家来想想,因为月光的照入,苏轼起行,说明什么?说明他睡不着,为什么会睡不着?当然是有心事,元丰六年已是苏轼被贬到黄州第五个年头了,虽然可以种种地,游游山,但他始终内心是很不平静的。老师再介绍一个苏轼的背景,其实苏轼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他说“致君尧舜,此事何难”。38岁就担任密州太守,他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40岁转任徐州太守他抗洪救灾,力挽狂澜。 但就是这么求上进的一个人,却一生颠沛,屡屡遭受贬谪,自己写诗说“

12、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意思是我平生没有什么功业,一生的大半生就在黄州惠州儋州这这些被贬的蛮荒之地度过了。 我们其实可以看到他是一个很有抱负,很有理想有志气的人。我们刚才说了,如此壮志满怀年轻有为的苏轼,从春风得意的科场奇才,到谪居落寞的戴罪犯官,可以说他正经历了人生的巨大落差。贬到黄州这个举目无亲的偏僻小地,他的痛苦孤独可想而知。而此时他却故意说自己是“闲人”,折射着一种怎样的心理?谁来说说。 所以说月色与竹柏处处皆有,为何此处月光与竹、柏分外令人动情?原来只是因为他和张怀民两人有相似的贬谪经历:两人同是被贬之人,虽有壮志,无法实现,都只是“闲人”而已。所以这里他自谓“闲人”是不是就反

13、映了他胸怀愤懑又自嘲、自解,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自黑”的心态。其实自黑是真的需要勇气和境界的。 但是同学们,苏轼的生活现实虽然让我们感觉非常的不开心,但是大家肯定注意到了在开头老师让大家画住的“欣然”“乐”,这些字,这也是苏轼交代去寻找张怀民的原因,作者要干什么?要去寻乐了,生活虽苦,但也要学会要在苦中作乐,即使生活有众多的不如意,仍然要保有一颗快乐的本心。 那怎么样才能像苏轼这样尽可能在不如意面前保持快乐呢,大家说,是不是首先得有一颗宽广豁达的心胸,我们常说的什么比海还宽广的得是人的胸怀。所以其实苏轼就是这么一个人,在他众多的作品中都有一种虽然遭受贬谪,依然能够四十多岁的苏轼写下了“谁道人

14、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诗句,能够“欣然起行”和好朋友聊聊天,散散步,从中获得快乐,甚至还心大达观到自己嘲讽自己“闲人”课见非常的看得开。所以,阅读后我们不难发现,苏轼真的是一个非常旷达的人。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把官场比喻为天空,把山水比喻为人间,因为高处不胜寒,所以虽然欲乘风归去,但又觉得,何似在人。官场是我想追求的,但是真的要我回去的话,想想还是算了,那地方太黑暗了,还不如在这里种地呢。其实苏轼是挺纠结的,但在我这里把“闲”字挂在天空,也再次印证了苏轼其实是把去做官实现自己的价值价值看成是遥不可及但又值得毕生追求的梦想,就像天上的这轮月亮,照着前行的道路,就像顾城的诗所说

15、“ 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因此,苏轼他不是逃避的,他是可以把他的理想光明正大的挂出来供世人看得,在这一点上,苏轼是大气十足的。而我将“乐”放在平地之处,也是因为此时之“乐”是山水之乐,是贬谪之后自己寻找的“乐”这不是苏轼所要追寻的,而只是在残酷的现实之中所呈现的最好的人生状态了,正是如此,这种情怀才是贴近我们生活现实的,是在平地上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正是我们普通人应该学习的。 同学们,记承天寺夜游不仅是一幅清闲淡雅的水墨画,是一颗即使在不平遭遇中仍然用一颗恬淡的心灵去欣赏生活中的美的敏感心灵,更是一种饱经忧患仍然对社会和人生保持热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宠辱不惊,闲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去舒”的旷达情怀尽管千年的时空相隔,使我们无法与苏轼握手相拥,但人性中豁达、乐观等美好的心态却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漫漫人生长路,我们也许会遭遇逆境,身处低谷,那时,请你记住承天寺夜游,记住苏轼。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让我们带着对苏轼的敬意有感情地背诵全篇!下课!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壮志怀才闲苏轼屡遭贬谪元丰二年元丰六年乐观旷达乐月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