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不言之教道德之师——一份班主任反思.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95614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言之教道德之师——一份班主任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不言之教道德之师——一份班主任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行不言之教,做道德之师 李秀梅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老师不需要多说什么,也不需要多做什么,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觉做自己应该做而且喜欢做的事情,这是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正因为如此,“不言之教”成为所有教育者一直以来希望做到的。人的成长过程是由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这样一个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过程应该是自然而然顺其自然的,不是外人强加的,它应该是一种本能,一种个体的内心需求。作为教育者要按照自然的法则,引导受教育者成长为他们自己,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可如何才能做到“不言之教”呢?答案是:做道德之师。 道,造字本义为 “在叉路口帮助迷路者领路”,所以,教育者首先要做一个领路人,引导学生走出迷茫,找到自我。德,造字本义为“看清道路的方向,没有困惑迷误,大道坦然直行”,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了解教育,了解自己,了解学生,因人而异,帮助每个学生准确定位。“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是根本,德是功用,德由道出,道中有德。真正有道德有智慧的教育者,不只是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而是让受教育者按照你所指引的正确道路和传授的正确方法,达到他自己理想的人生境界。在“不言之教”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犹如一叶渡船,载着学生渡河,一旦学生到了河的对面,想要上岸的时候,就必须舍弃渡船,否则他永远无法到达彼岸。教育者不可能永远陪伴学生,所以,“渡河”(即教育)的过程变得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必须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和教化学生,让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并且在离开学校和老师之后依然可以继续前行,开创属于他们自己的明天与未来。这样看来,教育者的知识储备和多少相对而言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的“道行”与“道为”,因为有了“道”,他们就有了一切。 只有成为道德之师,才可以行不言之教。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直接的执行者和贯彻者班主任来说,如何能够成为一名道德之师,进入“不言之教”的教育最高境界呢? 一、为而不争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的法则是奉献、给予而不索取,为师之道亦然。虽然一个普通的教育者算不上圣人,可是必须以圣人的行事准则来要求自己,为而不争。班主任工作是神圣的。尽管学校不要求坐班,可是到校最早离校最晚的一般是班主任;考试后和学生谈心最多在学校陪伴学生时间最长的是班主任;学校落实班级管理工作直接的执行者是班主任;孩子出现状况,家长和学校责怪的也多是班主任……而学生考出成绩则属于家长、学校、孩子自己与任课老师,好像和班主任却没有多少关系。从这些情况来看,一个班主任要是没有“为而不争”的为师之道是没有办法平衡自己心态的,没有好的心态与较高的道德修为,这样的人也不太适合做班主任工作,所以,要想做班主任首先要按照圣人之道,做一个“为而不争”之人。 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班主任只有做到不自我表扬,默默行事,默默付出,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家长,才能彰显自己的个人魅力;只有不自以为是,谦下收敛,学会自我反思,才能是非彰明,事理明达;只有不自己夸耀自己,不自高自大,不居功自傲,本着育人为主的班主任职责,甘愿奉献与付出,才能得到认可。要让自己“柔和”一点,做一个普通人,即使自己与别人不同也要不骄不矜,身上有骄气,自己以为自己比别人高一等,就有了傲气,一旦有了傲气就会傲物,而一旦傲物,那就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与祸殃。所以,放低自己,使自己处于和别人一样的地位,做一个和光同尘之人,为而不争,时刻把育人作为自己心中的追求与最高理想,而不是去争名逐利,这样就具备了一个优秀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二、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正符合班主任的不争之求。所以班主任要做一个柔情似水的人。如水的心胸沉静而又可以深不可测,待人友爱无私,说话润物无声,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如春风化雨般将为人之道浇灌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不狂风暴雨,暴力管理班级;也不只刮风不下雨,不作为,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班主任要有水一样的心态,处于卑下之处而谦逊平和,不争不抢,不急不躁,一味付出与无私奉献,不抱怨不埋怨,而要心甘情愿。理智对待个人荣辱与学生的各种各样的行为表现,不可宠辱若惊,得到宠爱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惊慌不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可一味盯着学生的成绩,或喜或悲,因喜生爱,由悲生恨,爱恨交加。要把教育管理的重心放在学生的为人之道,教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而不是培养只要成绩不要节操的“低能儿”。 班主任还要像水滋润万物一样兼顾所有的学生,不管是优等生、中等生还是差等生,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特权,班主任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教育平等。 三、虚极守静 致虚极,守静笃。尽力使心灵的虚空达到极点,守住最后一片清静的教育沃土,忠贞不渝,坚守不变。要做不争之人,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与清贫,置身于功名利禄之外,不羡慕不嫉妒不记恨,不张扬跋扈。静则思,思则变,变则通,通则万事成。只有心静才可以全心治学,一心一意从事教育,才可以把一颗心全部奉献给学生和教育。只有心静,才可以保有一颗婴儿般纯真的心,不偏私,德有德之人,也德无德之人,信有信之人,也信无信之人,爱有爱之人,也爱无爱之人,教人向善。 名利之心不可无,贪名逐利之心不可有,前者是人之本能,是生活的原动力,后者则是生活的磨难与考验,是人生前行道路上最大的碍障。一念好一念坏,万事万物皆有度,作为教育者更是要静思静为。“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人生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有的欲望。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有什么时候该无的人,永远是满足的,也是快乐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足者常乐。而只有处静守静并做到每日三省吾身,净化掉内心的欲望和个人贪念杂念,除去自我心灵的蔽障,以智慧虚静的内心去观览外界外物,才会知足。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是一种教育觉悟也是一种教育境界。教育者应该全身心致力于自己的教育,提高自我修养,使自己具备成为教育者的条件。不要受功利主义等影响而异化成为自私、妄为、愚昧的俗人。不为优秀而优秀,不为没成为优秀而不优秀,坚持自我的道德底线,坚持自我的人生准则,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箪食,一瓢饮,行教育之职,尽教育之力,保住自己快乐教育之心,足矣。 守静不是不说,也不是不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此乃大智者。有智慧的教育管理者一定是言必行行必果,不夸夸其谈,不自怨自艾,也不怨天尤人,而是事必躬亲,自立自为,默默地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履行自己的分内之责,毕生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人生梦想,为教育有德之人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