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通市第六届教师专业成长优秀论文评比作者任教学科类:小学数学发问讨论展示高效课堂,需要关注学生三种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法。无论是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模式、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还是杜郎口导学模式和如皋的活动单导学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笔者认为,一节数学课堂,需要有学生的发问、讨论和展示能力的支撑,这样的课堂才会真的高效。一、高效课堂需要关注学生的实在的发问能力培养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案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
2、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罗素也是个大哲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疑问,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信息发生矛盾,就会产生一种力求统一矛盾,使心理状态趋于平衡的要求,经过思考、探索,这种矛盾一旦统一,便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发问释疑对学生来说,既是刺激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
3、求,从而进入既“愤”又“悱”、主动探究的境界。培养学生发问置疑,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树立服务学生发展的理念,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对话中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的新旧知识发生冲突,产生困惑、疑问,激发思维火花,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教师要创设和谐宽松的问题情境,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学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通过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课堂氛围,点燃学生发现问题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发问欲望。先入趣,再生疑,由疑促思,由思发问,最终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到敢问、想问、愿问、会问。二、高效课堂需要关注学生的有价值的讨论能力培养诚如一位大师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
4、,互相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每个人都有两种思想。借助于讨论,课堂是“百家争鸣”,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别人,用别人知道的来武装自己,敢于展示个性,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讨论的目的是什么?首先得让学生明确,否则学生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你演你的,我演我的,说完了,演完了,讨论也就完了,没有相互提建议,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借助集体智慧。因此,在让学生明确讨论目的后,应激励学生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同时,更要关注同组同伴的表现,给同伴提建议,相互鼓励,通过商讨,借助集体智慧,追求最佳效果。 讨论的问题是什么?讨论问题过大,漫无边际
5、,让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无从下手,只能枉费时间,还会使讨论冷场或偏离议题。反之,信手拈来表面上看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则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故问题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讨论的内容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作为基点,能让学生“跳一跳,摸的到”,在最短的时间内,经过独立思考能比较准确的有条理的作答。什么时候讨论?所谓“机不可失,是不再来”,在以下几个时机教师要把握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组织讨论;在知识易混淆处组织讨论;在教材的重点、关键处组织讨论;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组织讨论;在概括结论时组织讨论。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我们的教学中,只要让学生明确讨论目的,抓住讨论时机,再放手
6、让学生讨论讨论,学生的讨论是很有价值的,这无疑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三、高效课堂需要关注学生的有个性的展示能力培养学生交流展示时,如果他们没有求救老师,做教师的最好站在边上微笑,把课堂让给学生,不要处处时时想着“显摆”自己。当学生明白“我的课堂我做主”,他们的表现才会让老师吃惊。如果学生放不开,就会一边说话,一边用眼角的余光扫射老师,说到有分歧的地方,也会放慢速度,察言观色。久而久之,学生的交流展示就流于形式了,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放开手,让学生大胆去说,去做,即使错了,也比老师讲对了,而学生没有听进去要强多了!不用对学生的能力有丝毫的怀疑,他们的能力,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课堂就是学生发
7、挥才能,展示能力的地方,以前老师把它“强占”了,现在,是该“物归原主”的时候了。学生展示能力的培养,除了要老师放手,还要让他们学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展示,可以是口头的表达(口答、抢答、朗诵、复述、背诵等),可以是手写展示(板演、投影、小黑板展示、举牌展示等),也可以是一种综合表演(演讲、演唱、辩论、情景剧表演、操作演示、搭建模型等),不论学生用什么样的展示方式,教师都要及时给予点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课堂上,须努力创设可供探究的条件,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积极、活跃、亢奋状态,鼓励他们敢于发问,愿意发问,为弄清真相而积极讨论、各抒己见,在展示中让他们的思维火花不断碰撞,学习、感悟、内化、积淀、提升。 丁大勇:2012.12获专业成长论文三等奖南通市陶行知研究会南通市教育学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