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语文知识分类.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87722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知识分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语文知识分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知识分类 第一部分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物 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 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 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 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高潮 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 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环境 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 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社会环境 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第四部分   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逻辑顺序:①一般←→个别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概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第六部分   七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作引用。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第七部分   八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⑧承接复句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 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例:《白杨礼赞》   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不缺少温和而又坚强挺拔的内在风格不但“象征了北方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衬托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例:《白杨礼赞》   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观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 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杨礼赞》   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点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先抑后扬 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例:《白杨礼赞》   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而后称颂其是“伟丈夫”,更突出的强调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