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之我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也越来越异彩纷呈,但有的课堂只注重了多彩而缺乏实效,如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笔者提出一管之见。(一)科学始于生活,又归于生活把生活中的素材作为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资源,是科学始于生活又归于生活的重要体现。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素材为支撑,我们要建立起“科学源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以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蓝本,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从而有效地激励起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最终实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
2、实效性的目的。在抵抗弯曲的教学实践中,可用生活事例导入:1999年1月4日18时50分,30余名群众正行走于重庆綦江彩虹桥上,另有22名驻綦武警战士进行训练,由西向东列队跑步至桥上约三分之二处时,整座大桥突然垮塌,桥上群众和武警战士全部坠入綦河中,经奋力抢救,14人生还,40人遇难死亡;2006年03月28日韩国桑苏大桥瞬间倒塌;2007年8月1日美国明尼苏达州一条横跨密西西比河的大桥在交通高峰时期突然倒塌的事故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惊心动魄的事实和触目惊心的事故中深深地感受到研究横梁抵抗弯曲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性。在应用科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环节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横梁、课桌里的
3、横梁、椅子下面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总是立着放的实例,引导学生进一步形成增加横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而增加横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这一科学概念。这样,从生活出发,又回到生活中的简单过程,使学生懂得学习的最终目的,让学生明白科学没有远离生活,也不是简单而枯燥的条款这一现实,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使学生实实在在感到科学知识有用,体会科学知识就在身边,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二)贴近学生已有经验,将已有经验引向系统当下的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捕获的科学丰富多彩、知识千姿百态,但总的来看这些知识呈现出散乱性和不系统性的特征,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契机。建构
4、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要引导学生投入学习,必须了解学生知识现状和学习的起点。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情感和思想状态,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前提和基础。这些知识和经验可能是下一步学习的铺垫和助力;也可能形成思维定势,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贴近学生已有经验,并将此经验引向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课教学中,我分析学情后认为:学生对增加横梁的宽度和厚度都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这两个科学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我在这两个概念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而把重点放在分析和比较两组实验数据上,从而形成增加横梁的厚度可以比增加宽度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这
5、一科学结论,使学生的科学概念在本节课得到真正发展。本课的过程和方法目标:“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他们已经有许多次对比实验的经验,本课只是让他们再度体验和经历这一探究过程。(三)提供典型材料创设有代表性的环境,促进有效探究所谓典型的材料就是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的教学研究素材及器材。“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教师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典型的材料,要让所有学生都能与材料亲密接触,是科学活动中重要的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些蕴涵着典型的科学概念的材料,会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带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层次的情感体验。但
6、是,我们在为学生提供材料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诸如年龄特征、材料选择是否恰当、材料分发时机把握是否适时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困难,影响教学的实效性。在本课的教学中,共安排了2组演示材料和2组分组材料:演示材料第1组: 2摞书、1个纸横梁、若干垫圈。演示材料第2组: 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木制木条)、塑料米尺。演示实验的最大困难就是能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的看到演示的过程,我们可以借助实物投影或动画演示等手段让学生清楚的观看过程。可以变第二组的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我认为直接让学生从不同方向将塑料米尺折弯看一下哪个方向更费力,这样学生可有更直观、更深刻的体会。分组材料第1组:2
7、摞书、3个纸横梁(1倍宽、2倍宽、4倍宽)、若干垫圈。分组第2组:2摞书、3个纸横梁(1倍厚、2倍厚、4倍厚)、若干垫圈。在准备分组材料时要考虑:书的高度和两书的距离多少比较合适?横梁用多厚、多宽的纸?如果没垫圈,可以什么来替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采用的书过低, 纸横梁2倍宽、4倍宽时的实验数据就会很不准确;如果过高,分组实验中当横梁倒塌时。如果横梁用的纸过薄而重物又很重的话,1倍宽的横梁连1个垫圈都不能承受,学生如何填写实验数据?如果横梁用的纸过厚而重物很轻的话,纸横梁4倍厚时所需要的重物要100多个,学生实验时横梁还没倒塌,有时重新实验几次还是不能成功,造成大量时间的浪费,事倍功半
8、。第2组材料和第1组材料相比其实只是更换了3个纸横梁,如果提前将两组材料同时提供给学生,可能会造成学生实验目的不明确,从而影响他们的有效探究。建议把第2组材料中的3个纸横梁装在1个信封中,课前放在学生的课桌里,在做第2组实验时再取出来使用。(四)及时点拨、反馈和评价以前,我们十分重视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实验材料、实验的步骤、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在实验前全部详细讲解,学生照着按部就班地做实验,实验现象明显结论正确。新课程实施以后,要学生自主探究,有的教师就不再指导了,什么都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则在一旁耐心地等待。这样,学生实验的盲目性更大,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好,我认为不能因新而退,还是要给学
9、生适当的指导才行。本课的教学中,在分组实验前通过师生研讨,明确在这个对比实验中至少控制3个因素:1、书之间的距离(跨度)必须相同。2、放置的垫圈大小要相同,要轻轻居中叠放。3、在记录数据时,使横梁倒塌(接触到桌面)的那个垫圈不能算。教师对实验必须有效指导,才能保证各组实验顺利开展,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五)注重巩固,促使科学概念的内化。科学课也要强调适度的复习,一方面有利于所学科学兴趣的保持;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促使科学概念的内化。在课的起始阶段,适当的对上几节课的科学概念进行复习;在课的结束阶段,利用多种形式对本节课或单元的科学概念进行练习。在本课的教学中,建议在课的结束阶段设计几个选择题,根据教学时间的实际情况进行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促进科学概念的内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互动。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还有很多,我们的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在,促进学生最优化地、最可持续性地发展。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应努力思考,努力践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