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谈课堂中的师生
数学组:范雅
【内容摘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固然有多种方法,但幽默和创新不失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以人为本 激发兴趣 注重个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课堂上的有效教学”这一问题。而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师生关系。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强化师生关系的和谐不仅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需要,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思维碰撞和双向交流、实行最佳控制成为可能。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谈一谈课堂中的师生如何处理关系。
一、以生为本,多一些尊重和信任
1、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在学生眼里,理想的教师应是能维持秩序又不过分严厉、公正无偏私、讲课清晰有趣、能给学生以实际的帮助、友好而又有耐心。公平、公正、公开是教师获得学生尊重的基本条件之一。由此可见,教师权威的确立,有助于赢得学生的尊重。
2、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师生之间的紧密联系是指作为独立个体的师生之间达成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与合作,它的形成有赖于教师、学生间相互交流等因素。(1)关心学生的进步。每个学生现阶段的点滴进步都是他未来人生发展的积累,教师要善于发现,并适当给予肯定,教师哪怕是只言片语的表扬、激励都是对学生莫大的鼓舞,都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今天的一小步,可能是明天的一大步。(2)尊重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权威目的是有效的教学,而不是强制高压的让学生服从。 (3)视学生为独立的“个体”。学生是自由的个体,有自己的意志,在教学过程中与“权威”的教师是平等的关系。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幼儿园有位老师,每天在孩子们放学的时候,她都会深情地注视每一个孩子,以表示师生之间的情谊。有一次,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老师没有注视一个小男孩。小男孩回到家里闷闷不乐,连饭都不想吃。妈妈问他为什么?他说,今天老师不喜欢我,我很伤心。就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可能会在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由此可见,尊重和信任在孩子的眼里是多么的重要。
二、激发兴趣,多一点幽默和创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固然有多种方法,但幽默和创新不失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作为课堂教学的幽默,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它是用含蓄精炼、极富情趣、寓意深刻、回味无穷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以使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锻造智慧、培养思维和乐观主义人生观的教学艺术形式。幽默应用恰当既能减少师生间的摩擦、化解无谓的矛盾,而且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展现教师个人魅力。老师若要具备这样的素质,首先,要不断的创新。幽默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除此之外,对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技巧都得进行创新,让学生觉得上课就像观赏赵本山的小品,观看张艺谋执导的影片,从而达到高效课堂教学之目的;其次,要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教师,要让自己成为幽默大师,不仅要在横坐标上贯通东西,而且要在纵坐标上知天文、晓地理。只有这样对幽默的驾驭才能运用自如,恰到好处。再次,要注重观察,搜集好的素材。培养幽默这种特殊的细胞,关键一点是要注重观察发现,善于捕捉幽默源。教师的幽默源:一是生活中的幽默,如一些趣闻轶事,俏皮话等;二是艺术中的幽默,例如,漫画、相声、小品、双簧、顺口溜、歇后语等;在数学这一科,可以把枯燥的数学生动化,拟人化。例如:在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时候,有这样一种题型学生总是不会12.5×101,12.5×99+12.5,学生找不出a,b,c,(a+b)×c,我给孩子们编了一个这样的顺口溜,有”a,”有”c,”没有”b,”变个“1”来就当”b”.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顺利地找到对应的数字,很快就能记住这种题型了。
三、 多一些和谐与温暖
和谐温暖的课堂气氛是每位师生都期盼的,如何才能培养这样的氛围呢?有这样一个案例:在讲解计算长方形周长时,例题是围成长方形的篱笆。因为是刚刚接触的内容,孩子们有点不敢发言,都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老师看出了孩子们的心思。在一旁说,在课堂上,我们就是一家人,就像你在和爸爸妈妈聊天一样,聊天的时候是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啊,你想到的说不定别人就没想到,大胆说出你的想法。就在这时,一个平常不爱发言,学习也一般的同学站了起来,说道:“老师,这个篱笆要是有一面是靠墙的呢?”这一发言激起千层浪,接着同学们都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两面有墙呢?老师乘热打铁,把各种可能都设想到了,这节课上得生动有趣,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试想,如果没有老师和谐温暖的提示与鼓励,可能每个孩子都会带着遗憾下课。多一些和谐与温暖,是搞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更是有效课堂的必备条件。
四、 注重个性,多一点欣赏和赞誉
关注学生的个性要注意三点。一是个性的发展性。婴儿出生以后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个性,随着其成长,其心理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逐步形成个性。由此,我们得出结论:个性不是预成的,而是心理发展的产物。二是个性的积极性。个性是个动力倾向系统的结构,不是被客观环境任意摆布的消极个体。个性具有积极性、能动性,并统帅全部心理活动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三是个性的社会性。个性是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起一定社会作用的有意识的个体,个体是社会关系的客体,同时它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主体,个性是一个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活生生的人和这个人所具有的意识。据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个性,最大限度地创造个性展示的平台,让个性的主体不断走向辉煌。
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这种和谐的关系是学生产生不竭动力的源泉。只这样,教师的职业生活才会绽放出耀眼的光彩,这便是有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