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傣族区域游戏.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74831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傣族区域游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傣族区域游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傣族特色区域游戏探究 镇江市中山路中心幼儿园 徐义 摘要: 在开展傣族特色区域游戏过程中,要做到三个“化”。第一,傣族文化。班级是一个整体,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都应体现傣族文化。这样的情景是完整真实的。在班级的门楼上一排排竹子带来的不只是一丝新绿,它告诉来客这里面将是另一种风景。在区域游戏内容的选择上围绕傣族的衣、食、住、行。这就离不开第二点,生活化。民族文化都是来源于生活。所以,区域游戏必须具有生活化。衣食住行,都是很好的素材内容。游戏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去。第三,美化。区域游戏为幼儿提供的是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氛围,它融合了生活、学习、交往和审美。所以需要美化,在幼儿的视觉上、心灵上给予美的享受。 关键词:傣族 区域游戏 民族文化 正文: 本园开展区域游戏民族化活动,我班被选定为傣族特色。各区角环境布置如何体现傣族特色?如何与五大领域有效结合?傣族文化是否能激发幼儿兴趣?等等一系列问题在实际操作前都曾困扰着我。经过数十天的策划和实施,傣族风情园“对外开放”了,并接受检验和挑战。当幼儿走进区域,开始游戏时,我发现傣族特色区域游戏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因为傣族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掌握了区域游戏操作规律,可以举一反三,延伸到其他民族,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有积极地意义,开展民族特色区域游戏是弘扬民族文化的方式之一。 民族文化是一代代人通过长期积累得到的,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多是精华集合,“取其精髓,丢弃糟粕”,只有继承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我们的民族才会更优秀。在全球化的今天,作为教师应有发扬民族文化的意识。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启蒙时期,让幼儿接触民族文化,学习民族文化,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对民族文化喜爱并认同,从而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的个性化。 傣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傣族有自己的文字。傣族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傣族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献,有古老的贝叶经。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傣族民歌曲调节奏灵活优美抒情。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泼水节(傣历新年)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傣族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女子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傣族特有的文化,赋予区域游戏特有的内涵。特有的民族文化使得游戏的内容不再是幼儿熟悉的,但是正是这样的陌生感和新鲜感激发了幼儿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区域游戏活动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主动练习、操作、巩固已有知识,获取新的知识经验,满足兴趣、好奇心的区角。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场所,多样化的活动内容,情景化的游戏形式,让幼儿自主地参与游戏活动为特征。在区域游戏中,幼儿能充分展现其自主性和选择性,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较大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内在动机,因而无论在与材料、环境、教师或同伴的相互作用中都能更好地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区域游戏的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了一种更为宽松、更适合幼儿特点的活动氛围,它使每个孩子都充分动手动脑,并且与教师和同伴相互作用的机会明显增多,同时也为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提供个别指导创造了条件。在傣族特色的区域游戏中,我为幼儿创设了傣族风情园,围绕傣族文化布置环境,既能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场所,又能为幼儿开展持续不断的探索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意识的萌芽和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场所。 在开展傣族特色区域游戏过程中,我反思要做到三个“化”。第一,傣族文化。班级是一个整体,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都应体现傣族文化。这样的情景是完整真实的。在班级的门楼上一排排竹子带来的不只是一丝新绿,它告诉来客这里面将是另一种风景。在班级大门上,您可以看见孔雀羽毛衬托的“傣族风情园”。甚至是盛放物品柜子的柜面,都是傣族姑娘的剪影或是蓝色及时贴做的孔雀羽毛。在区域游戏内容的选择上围绕傣族的衣、食、住、行。这就离不开第二点,生活化。民族文化都是来源于生活。所以,区域游戏必须具有生活化。衣食住行,都是很好的素材内容。幼儿都有到商店购物的生活经验,我设置了生活区《傣家小铺》,在这里幼儿买卖傣族特色商品,涉及整理物品、归类,数与物匹配,学做调查记录表等。游戏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去。第三,美化。区域游戏为幼儿提供的是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氛围,它融合了生活、学习、交往和审美。所以需要美化,在幼儿的视觉上、心灵上给予美的享受。环境布置美观、精细,游戏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要美,幼儿设计的服饰要美,幼儿的舞姿要美,建构的民居样式要美。当然每个人的审美观不一样,如何美化?标准只有一个,具备傣族特色,不具备傣族特色的再美也不适合放在“傣族风情园”里。 傣族特色区域游戏活动环境和材料投放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在发展和提高幼儿能力水平基础上,科学有序地准备。我以中班年龄段举例。 例如:中三班傣族特色区域活动环境及材料投放一览表 区角 名称 环境 游戏操作材料 游戏目标 美工区 傣族风 傣族花纹布、傣家、女孩背影装饰板、孔雀羽毛形状挂帘。 白纸、彩笔、剪刀、胶水、双面胶、彩色卡纸、毛线、绸带等。 幼儿了解傣族风格,并能大胆设计傣族服饰和装饰物。 语言区 小小导游 竹桌和一壶四杯,傣族风情主题板一块。 导游旗、导游牌、太阳帽、扩音器。 幼儿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傣族的衣食住行,能向同伴或成人介绍班级各区角游戏。 表演区 雀之灵 粉色蚊帐搭建小舞台,地垫铺设舞台中央。 孔雀舞服装、头饰。 感受傣族音乐,熟悉旋律,学习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尝试孔雀舞的创编,体验创编舞蹈的快乐。 益智区 傣族姑娘 傣族姑娘图片、傣族服饰、装饰物。 平板电脑、软件《傣族姑娘》 掌握傣族服饰匹配的特点,衣服匹配有美感。 操作区 泼水节 泼水节图片。 雨衣、水桶。 幼儿在泼水游戏中感受傣族节日氛围。 建构区 竹楼高高 竹筒隔断,建构步骤图片。 拼插玩具若干。 初步了解傣族的生活环境,认识傣族竹楼的特点、作用。学习建构竹楼。 生活区 傣家小铺 各类特色商品3-5个,货架三个,价目表一个,展示板一块。 幼儿制作和收集的花伞、编织包、芦苇装饰画、竹制品。 幼儿能按物品的特点分组、归并。并将数与物一一对应。 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设置的游戏目标是不同的,材料和环境都要相应的做出调整。在生活区“傣家小铺”里,小班幼儿的游戏目标是整理归类物品。大班幼儿的游戏目标可以在买卖商品时,做10以内加减。语言区《小小导游》不适合在小班开展。 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内容: 一、教师作为策划者要深入了解傣族文化,喜爱一个民族,才能将精髓挖掘出,形成认同感。教师有多少水才能决定孩子喝到多少水。如果教师对民族文化知之甚少,孩子又能知道多少。教师在环境布置前,可通过书籍、视频,亲眼观察了解傣族文化,电影、电视剧是一个既轻松,又能在较短时间和民族文化近距离接触的方式。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和傣族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征求他人意见。 二、幼儿及他们的家庭也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收集傣族的信息。在语言区《小小导游》里,幼儿通过多方面渠道了解傣族的文化,才可能有话可说,有据可查,有情可抒。如果只是接收幼儿园这单一信息道,那孩子说的内容离不开教师给定的图片,无法组织自己的语言,幼儿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扩大幼儿信息量,不是增加幼儿负担,是提供更多的角度,开拓幼儿的眼界。 三、区域环境布置时,注意傣族常用的色彩,抓住色彩特点,傣族风格就凸显出来。与傣族相关的物品也要集中展现,如孔雀羽毛、竹制品、傣族姑娘婀娜的舞姿图片等。 四、游戏内容的选择与傣族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避免走两个极端,一是:简单。衣、食、住、行,只选一两样,容易片面化。比如,傣族人吃竹筒饭,但还有其他民族也吃竹筒饭,如果只选竹筒饭,就没有凸显民族特色,傣族特色就没有体现出来。二是,复杂。包罗万象,什么都想展现,结果眼花缭乱,抓不住重点。游戏内容的选择可以考虑幼儿现有能力水平,需要加强什么,再与傣族文化相结合。 我班的傣族特色区域游戏活动正开展的如火如荼,我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借鉴,不断反思和总结,让傣族特色区域游戏活动越来越丰富和精彩,幼儿能发自内心喜欢傣族文化,认同民族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