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广角优化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2、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3、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教学难点: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沏茶工序卡片。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引出话题。1、师生谈话。你在家里帮父母做家务吗?你会做什么呢?你能用“一边(干什么)一边(干什么)”的句式来说一句话吗?。2、刚才造句中说的几件事都是可以同时做的,不仅在文字里有这样的表述,在数学
2、领域也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数学广角(出示课题)合理安排时间。二、创设情境,探究方法。(学习例1)1、提出问题师: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李阿姨到小明家做客。(出示例1画面)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想一想:你平时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出示各项工序图片)谁能说给大家听?师:小明要做这么多事,请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师:小明先烧水行吗?看来,合理安排时,要考虑好各项事情的先后顺序。(板书:先后顺序)师:那什么事情可以同时做呢?2、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师:同学们都挺善于开动脑筋的。那小明要怎样
3、安排这些事情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帮小明设计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的方案。现在,请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工序图片摆一摆,然后算一算,你们设计的方案需要多长时间?(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师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安排的?(请学生上台摆工序图片,师引导学生叙述设计的过程:你们先干什么?一共需要多少分钟?)师;还有谁有更快的方法?(请另一组学生上台摆工序图片)4、学生比较,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师:比较上面的方案,你认为哪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为什么?生:第一种,因为用的时间少。师:在哪节省了时间?生:烧水的同时洗茶杯。找茶叶,同时做
4、了3件事,所以更节省时间。师:说得真好!看来,合理安排时,不仅要考虑哪些事应该先做,而且还要考虑能同时做的事情要安排同时进行,这样就能节省时间。(板书:同时进行)那么,像这种能让客人最快喝上茶的方案,我们把它称为“最优方案”。我们来看看电脑老师为我们呈现的这种最优方案的流程图。(出示流程图)5、小结:上面这两种方案都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才节省时间的。其中一种方法是同时做了两件事,而另一种方法是同时做了三件事,所以最节省时间。看来,我们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就越短。在生活中,不仅仅是沏茶,还有很多事情都可以用同样的理念去解决。请和老师一起去看看一些生活小问题吧。三、实践应
5、用1、我的邻居小红也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她呀?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吃药画面)师:你能从图上得到什么信息?吃药的过程包括几件事?分别需要多长的时间?小红又遇到了什么难题呢?请你和同桌讨论一下,应怎样安排事情,才能让小红吃完药后能尽快休息?(学生汇报,老师出示最佳流程图)2、星期六吃过早饭,东东的妈妈要做几件事,请你帮她安排做事的顺序。 3、师:通过刚才的设计,我们对设计优化方案、合理安排事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对于他们的安排,请你说说看法。(出示课件:(1)、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强强在乘车时认真看书。(2)、为了节省时间,红红边吃饭边看电视动画片蜘蛛侠。)师小结:通过分析
6、上面的事情,我们明白了,合理安排事情,不但要考虑节省时间,还要考虑人身的健康和安全,更要讲究科学。设计意图:对合理安排事情有了初步认识后,再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提升。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科学并合理安排事情的真谛。4、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需要合理安排的事情,聪明的人总是把事情进行最优的安排来提高效率。请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的?(生说)四、课堂总结。1、师:今天我们不仅帮助小明、小红、东东的妈妈解决了问题,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收获。谁能说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呢?2、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合理安排事情,在生活中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有这样的一句话:(课件出示)“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课后反思:这堂课能够利用直观的学具、课件,帮助学生感受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由于对学生的讨论交流时间把握不够,导致部分学生只能充当观众,课堂效率较低,这节课之后还炒了回锅。所以教师在调控课堂时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情况,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