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 科 教 学 计 划(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科 目: 数 学 班 级: 一(3)班 教 师: 学 校: 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习惯等) 一(3)班现有学生 名,其中男生 名,女生 名,外地生 名; 一(4)班现有学生 名,其中男生 名,女生 名,外地生 名。 一、思维特征: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其数学认知起点源于他们的生活常识。他们的思维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理解记忆的能力有所欠缺。所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性记忆等。另外,有些学生虽然思维敏捷,回答问题积极性高,但由于他们具有争强好胜、急于表现自己的心理,在回答老
2、师提问时,往往欠思考。他们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真正领会题意或仅仅听了一半,就急忙举手回答,期盼老师能够叫到自己的名字,以达到表扬自己的目的。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同时还要及时提醒他们要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学会听讲,学会思考。 二、注意力特征: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会玩一会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对小学40分钟的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他们对能引起自己兴趣和关心的事物,注意力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如收看动画片,能保持注意力到最后。这说明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注意力集中相当长时
3、间。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把“数数、比较和分类”、“数和运算”、“空间与图形”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个单元进行教学。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
4、;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另外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教学重点与难点:1、会读写20以内的数。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4、一位数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本
5、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1、熟练地数出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和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减法和一位数的加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能探索出解决问
6、题的有效方法,并且能主动寻找不同的解题策略来解决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9、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学习习惯。教 学 措 施1、进一步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掌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新的理念武装课堂,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及制作课件。2
7、、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与动机。3、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较多的用实物、图形、小棒、数字表示数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描述身边的事情并用数交流信息。4、通过交流算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为学生保留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选用算法的空间。5、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6、结合“用数学”内容和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7、分层目标,分层作业,开放作业,每日一题等,科
8、学安排时间进行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注重后进生的补偿工作,建立好学生的错题资源库。8、将珠心算的知识与数学课堂有效整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周 次教 学 内 容周 次教 学 内 容1课堂常规训练(2课时)一、数一数(1课时)二、比一比(2课时)11整理和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2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5的认识(3课时)12七、1120各数的认识1、 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2、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3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13八、认识钟表(2课时)4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14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 9加几(3课时)5 “十一”休息152、 8、7、6加几(4课时)6五、分类(2课时)163、 5、4、3、2加几(3课时)7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17整理和复习(1课时)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8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18总复习(4课时) 9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19期末总复习(5课时) 10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20期末总复习(5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