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艾滋病检测点作业指导书汇编.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56113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检测点作业指导书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艾滋病检测点作业指导书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样品采集和处理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了做到安全、规范地进行样品采集和处理,保证合格的样品质量。 2职责 检验人员应严格执行本规定,质量监督员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3适用范围 适用于艾滋病抗体和CD4+T淋巴细胞的检测工作。 4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操作程序: 艾滋病最常用的样品是血液,包括血清、血浆和全血。唾液或尿液有时也可作为测试样品。常用的血液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如下。 4.1血清样品采集和处理: (1)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真空采血管)抽取3-5ml静脉血,室温下自然放置1-2h,待血液自然凝固、血块收缩后再用3000r/min离心15min,吸出血清备用。 (2)对所有采集的样品及样品送检单进行现场统一编号,并注明采样日期,一周内检测的样品置2-8℃保存,对需长期保存的样品置-20℃冷冻保存。 4.2抗凝血样品采集和处理: (1)用加有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或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静脉血,转移至加有抗凝剂的试管)抽取3-5ml静脉血,立即握住试管两端,颠倒混匀数次,将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室温下自然放置1-2h,分离出血浆和血细胞备用。 (2)对做 CD4+/CD8+T淋巴细胞测定的样品,选用加有K3EDTA或肝素或枸椽酸钠的抗凝管。采血后立即握住试管两端,颠倒混匀数次,将血液与抗凝剂混匀,以防止凝固,收集样品在24小时以内,送检至省确认实验室或中心筛查实验室。 (3)对所有样品及样品送检单进行现场统一对应编号,并写明日期和收集时间。 4.3采集样品注意事项: (1)采集样品原则上按临床采血技术规范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有特殊要求 除外)。 (2)采集样品时应注意安全,建议采用真空采血管及蝶形针具,以避免直接接触血液;直接接触HIV感染者或艾滋病(AIDS)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3)对采集样品时产生的废弃物,严格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要求进行处理。 4.4采样器具的处理: (1)为防止疾病的传播和造成不必要的事故,必须以安全为原则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制度。 (2)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要选择经国家审批合格,具有“三证”的生产厂家生产的注射器。 注:三证指:a、生产许可证—国家医药局签发; b、推销员证—省级医药总公司签发; c、卫生许可证—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签发。 (3)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前要检查包装是否完整。如包装有破损和裂开的注射器不能使用。禁止随意打开注射器包装。使用前注意检查有效期,禁止使用过期注射器。 (4)一次性注射器不能重复使用,为避免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对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进行销毁、毁形、焚烧等形式处理,并做有记录。 (5)外出现场采样时,收集所有使用过的废弃物(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手套、消毒棉签等),进行现场焚烧处理,并做好记录。 附表: 采样器具现场焚烧登记表 采样时间 焚烧时间 焚烧地点 执行人 监督人 样品保存和运送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了做到安全、规范地进行样品的保存和运送,保证合格的样品质量。 2职责 检验人员应严格执行本规定,质量监督员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3适用范围 适用于艾滋病抗体和CD4+T淋巴细胞检测工作。 4样品的保存操作程序 (1)用于抗体检测的血清或血浆样品,存放于-20℃以下,短期(1周)内进行检测的样品可存放于2-8℃。 (2)用于抗原和核酸检测的血浆和血细胞样品冻存于-20℃以下,进行病毒RNA检测的样品如需保存3个月以上置于-80℃。 (3)用于CD4+/CD8+T淋巴细胞测定的样品不能长期保存,样品采集时间超过48小时后不予检测。 5样品的运送操作程序 5.1实验室间传递的样品通常是血清或血浆,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运送全血。 5.2样品运送过程一般采用WHO提出的三级包装系统。 (1)第一层容器:装样品,要求防渗漏。样品置于带盖的试管内,试管上有明显的标记,标明样品的编号或受检者姓名、种类和采集时间。随样品附送检单,送检单与样品分开放置。 (2) 第二层容器:要求耐受性好、防渗漏、容纳并保护第一层容器,可以装若干个第一层容器。将试管装入专用带盖的容器内,容器的材料要易于消毒处理。 (3) 第三层容器:放在一个运输用外层包装内,并易于消毒。在第三层容器外面要贴标签(数量,收、发件人)。 5.3血清和血浆样品在2-8℃条件下由专人运送。用于CD4+/CD8+T淋巴细胞测定的样品在室温下18-23℃运送。每一包装的体积以不超过50ml为宜。 5.4运送感染性材料必须有记录。 5.5特殊情况下如需对个别样品进行复测,可以用特快专递形式投寄,但必须按三级包 装系统将盛样品的试管包扎好,避免使用玻璃容器,以保证不会破碎和溢漏。 HIV抗体筛查标准操作程序 1目的 为了规范HIV抗体筛查标准操作程序,特制定本规定。 2职责 检验人员应严格执行本规定,质量监督员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单位HIV抗体初筛检测点胶体金法实验的检测工作程序。 4 HIV抗体筛查操作程序: HIV抗体筛查检测流程 样 品 筛查试剂 初筛检测 阳性反应 阴性反应 原有试剂+另外一种筛查试剂 报告阴性 重复检测 均阴性反应 一阴一阳 均阳性反应 送筛查中心实验室检测 报告阴性 5原理、检验方法及程序要求 5.1原理 本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玻璃纤维膜上预包被金标记HIVgp160和gp36抗原,在硝酸纤维膜检测线和质控线上分别包被HIVgp41、gp36混合和抗HIVgp41抗体,当检测进行时,样品中HIV抗体可与金标记HIV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由于层析作用复合纸向前移动。若样品中含有可被检测的HIV抗体,则与检测线预包被的HIV抗原结合形成“金标记HIV抗原—HIV抗体—HIV包被抗原”复合物而凝聚显色;若样品中没有HIV抗体或HIV抗体的含量低于检测限时,则不形成复合物而不显色; 5.2操作步骤(北京金豪) (1)将密封袋打开,取出所需检测卡。 (2)样本检测:在检测卡的加样孔中加50µl待检样品,再加二滴缓冲液。 (3) 15-20min内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5.3结果判断 阳性结果:在试纸板的检测线和质控线位置上各出现一条红线。 阴性结果:在试纸板的质控线位置上出现一条红线。 无效结果:在试纸板的检测线的质控线位置上均未出现红线。 5.4.注意事项 (1)被检测样品应为新鲜样品。如发现试纸板破损需废弃。 (2)溶血样品对检测结果有影响,高血脂和高胆红素样品对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 (3)当检测线和质控线上均不出现红线时,应重新测试,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应立即停止使用此批号产品。 (4)当样品中抗体含量极高时,质控线条带有所减弱,此结果仍视为有效结果。 (5) 30分钟后观察结果无效。 HIV抗体初筛原始记录 检测日期 年 月 日 检测目的 HIV抗体监测 检测项目 HIV1+2抗体 室温(℃) 实验温度 ℃ 样品种类 样品数 送检单位 试剂种类 胶体金 批 号 生产厂家 有 效 期 一. 检测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二. 实验方法:□PA √金标(双抗原夹心法) □硒标 三.实验方法:(按说明书操作) (一).操作步骤 1. 将密封袋打开,取出所需检测卡。 2. 样本检测:在检测卡的加样孔中加50µl待检样品,再加二滴缓冲液。 3. 15-20min内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二).结果判断 阳性结果:在试纸板的检测线和质控线位置上各出现一条红线。 阴性结果:在试纸板的质控线位置上出现一条红线。 无效结果:在试纸板的检测线的质控线位置上均未出现红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C D E F G H 移液器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了做到安全、正确地操作,维持移液器正常工作,保证移液器的准确使用。 2授权操作人与职责: 本仪器授权经过考核合格持证人员进行操作,仪器操作人员须严格按照此规程执行。 3适用范围: 适用于艾滋病抗体检测工作。 4操作规程: (1)根据所需移液量,选择相应规格的移液器。 (2)将移液器调节至所需的移液量。 5移液器的校对 5.1核校方法 蒸馏水称量法。 5.2核校步骤 (1) 在室温22℃无风实验室中,在万分之一级别天平上放置一个小烧杯。 (2) 用待校准的移液器吸取存放过夜的蒸馏水加入烧杯底部,称量并计算蒸馏水重量,连续称重10次。 (3)加蒸馏水的量根据待校准移液器的规格而不同,10次校准称量均在要求的重量范围内为合格,贴上合格标签,注明校准日期,填写和保存校准记录。 称重法校准移液器方案 移液器规格 标定使用蒸馏水量 要求重量范围 0.5 - 10 ml 2 ml 1.75 - 2.25 mg 5 - 40 ml 10 ml 9.8 - 10.2 mg 40 - 200 ml 70 ml 69.4 - 70.6 mg 200 - 1000 ml 300 ml 298.0 - 302.0 mg 1 - 5 ml 2000 ml 1990.0 - 2010.0 mg 2 - 10 ml 3500 ml 3485.0 - 3515.0 mg 5.3称重校准记录 见附表 附表 不同温度时水的密度 t(℃) 0 5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d(g•cm-3) 0.99987 0.99999 0.99973 0.99963 0.99952 0.99940 0.99927 0.99913 0.99897 0.99880 0.99862 0.99843 t(℃)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g•cm-3) 0.99823 0.99802 0.99780 0.99756 0.99732 0.99707 0.99681 0.99654 0.99626 0.99597 0.99567 微量移液器标定记录 移液器规格 使用蒸馏水量 第1次称量(mg) 第2次称量(mg) 第3次称量(mg) 第4次称量(mg) 第5次称量(mg) 第6次称量(mg) 第7次称量(mg) 第8次称量(mg) 第9次称量(mg) 第10次称量(mg) 标定日期 标定人 BRAND 5~50ul 10ul 10.0 10.0 10.0 10.0 10.2 10.1 9.9 10.1 10.0 10.0 2008.8.5 刘莉 BRAND 20~200ul 70ul 70.3 69.9 70.0 69.5 69.8 69.7 70.1 69.8 70.1 69.8 2008.8.5 刘莉 注:称量蒸馏水水温为20℃ 手提式蒸汽消毒器操作规程 1. 目的 为保证本单位手提式蒸汽消毒器的正常运转,确保其出具的数据准确可靠,特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 本中心手提式蒸汽消毒器的使用和维护。 3 授权操作人与职责 授权操作人为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的检验人员,操作人必须严格按照此规程执行。 4 仪器使用 4.1 工作原理 高压蒸汽灭菌是利用高温和高压的湿热蒸汽形成很强的穿透力,有效杀菌。其主要优点是:①温度较高,灭菌所需时间较短;②蒸气穿透力强;③蒸气冷凝时释放汽化热,能迅速提高物品的温度;④物品不过分潮湿。 4.2 技术参数 额定工作压力:0.14  MPa;额定工作温度:126℃;温度选择范围:105-126℃;计时选择范围:0-60min;最大安全压力:0.165Mpa;灭菌室热均匀度:≤±1℃;电源电压 / 功率:AC220V.50Hz / 2KW;容积:18L。 4.3 操作步骤 4.3.1、仪器安装条件要求 电源为220V单相交流电;环境温度50C-400C,相对湿度≤80%;仪器接地可靠。 4.3.2、装、放置灭菌物品 (1)、把待灭菌物品放入灭菌器内胆中,应尽量把同类物品放在一起灭菌。 (2)、物品包的体积不得超过30cm×30cm×25cm. (3)、物品装放时,上下左右都要留有一定的间隔以利于蒸汽置换空气。 (4)、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装载量不得超过柜室内容量的80%。 (5)、每次灭菌都要放置灭菌效果指示物,放置位置按《消毒技术》(卫生部2002)要求执行。 (6)、盖上消毒器盖,注意排气管要插入内胆侧面孔道中,检查密封垫圈是否平整或有无损坏,然后拧紧盖上的螺丝。 4.3.3、消毒 4.3.3.1、参数设定 (1)、设定消毒温度:把旋钮拧至预定温度处。 (2)、设定消毒时间:把旋钮拧至预定时间处。 4.3.3.2、消毒启动 按启动键灭菌器进入升温过程,当内室温度达到灭菌温度时,开始灭菌倒记时。 4.3.3.4、消毒结束 当消毒时间为递减为0,压力表为0时,打开消毒器盖,取出消毒物品,消毒结束。 4.4注意事项 4.4.1必须严格按照消毒或灭菌程序灭菌,否则消毒或灭菌效果得不到保证。 4.4.2使用前应检查水箱内水位,每周换一次水。 4.5仪器维护与保养 4.5.1消毒器的外表及灭菌室内要保持清洁。 4.5.2 经常检查下排气管是否畅通。 4.5.3消毒器盖上的胶圈无损坏。最好每天使用完后在胶条上涂滑石粉。以延长胶条寿命。 4.6期间核查:压力表每半年送检定一次,每半年对灭菌器的压力表、安全阀门等的运行情况及灭菌效果进行检查,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使用,待专业人员修完好以后才能使用。 5支持性文件 5.1 YX-280D手提式蒸汽消毒器使用说明书。 5.2 仪器设备使用维护记录。 5.3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记录 电动离心机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了做到安全、文明操作,维持电动离心机正常工作,维护好仪器的正常运行。 2授权操作人与职责 授权操作人为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的检验人员,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此规程执行。 3适用范围 适用于艾滋病抗体检测工作。 4操作程序 4.1方法: 首先将本机放在比较平整而坚实的台面上,关闭各种工作开关,将调速旋钮调到最低位置,把定时器旋钮调到你所需要的时间,再打开电源开关,由低速成逐渐向高速调至你需要的工作速度。 4.2注意事项: (1) 使用时一定要接地线。 (2) 使用时须将有机玻璃盖头盖好,以减少噪声及空气的阻力。 (3) 离心管内所加的物质应相对平衡,偏差小于3克。 每分钟转速 相对离心力 1000 88倍 2000 355倍 3000 799倍 4000 1420倍 在静止时离心力为零。 检测数据的记录与保存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了检测数据规范化管理,确保原始资料的妥善保存,维持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2职责 检验人员应严格执行本规定,质量监督员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3适用范围 适用于艾滋病抗体检测工作。 4操作程序 4.1、实验原始记录: 根据HIV抗体检测实验要求,按照不同生产厂家试剂盒的说明书,我们设计了操作可行的实验原始记录表,表头注明有检测日期、报告日期、检测目的、样品份数、样品种类、检测项目、试剂种类、试剂批号、试剂效期、生产厂家、室内温度、湿度、送检单位;表中设有使用标准、实验方法、设备要求等;下表格内设有空白对照、阳性对照、阴性对照以及待检样品的位置;并附有检测者及审核者签名。后附表格: 4.2、结果打印记录: 每次检测结果均经过认真审核作出判断后,再由打印机打印,打印结果与实验原始记录一一对应。 4.3、数据保存: 每次报告发放后,将所有检测数据的记录进行整理归档,由专人、专柜保存。 保密规定 1目的 为了维护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确保个人隐私不受侵害。 2职责 检验人员应严格执行本规定,质量监督员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3适用范围 适用于艾滋病抗体检测工作。 4操作程序 4.1、保密内容: 艾滋病抗体检测点所有工作人员具有高度的保密意识,不可对无关人员透露检测结果,与HIV/AIDS相关检测项目的所有资料进行严格保密,包括送检单、检测记录的保管、报告单的发放和工作人员年度采血检测等进行保密。 4.2、保密制度: (1) 对前来接受血液检查或咨询者所有资料绝对保密。保密等级:机密级。 (2) 有专人、专柜负责保管各种实验记录、档案资料;感染者档案不得擅自擅修订和销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未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不得向无关人员或单位提供任何情况。 (3) HIV抗体初筛检测的阳性结果不是最终结果,应及时作进一步的确认,初筛实验室不能出具HIV抗体阳性的结果报告,更不能告知受检者本人。 (4) HIV抗体确认实验室确认的阳性结果,以机密级向送检单位出具阳性报告。 (5) 所有经确认的阳性标本,包括在实验室留存的标本,应送省级HIV抗体确认中心,或者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保存,不得擅自处理。 实验室的清理、消毒规程 1目的 为了维护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确保人体健康,预防环境污染。 2职责 检验人员应严格执行本规定,质量监督员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3适用范围 适用于艾滋病抗体检测工作。 4操作程序 4.1实验室清理 (1) 实验室工作人员要熟悉生物材料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技术。 (2) 工作时,要戴手套、穿工作服和隔离衣,不用戴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尽量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和器具。 (3) 检验人员应注意自身的防护,在未证实之前,所有的标本均应当作“阳性”标本看待。 (4) 实验操作过程中如试剂、标本外溅时立即用配制好的1:200的84消毒液进行喷洒清理。 (5)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室工作台面废弃物进行清理后,再用75%酒精进行喷洒消毒。对实验室地面用1:200的84消毒液进行处理。 4.2实验室废弃物的消毒 (1) 实验结束后,把所有清理的废弃物视为感染性废弃物,置于专用的防漏溶器中,安全运至清洗消毒室进行高压蒸汽消毒(121℃消毒30分钟)。 (2) 每次高压消毒进行登记、记录。后附登记表。 (3) 所有废弃物的处理均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和《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实验室安全防护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了维护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确保检测人员健康,预防环境污染。 2职责 检验人员应严格执行本规定,质量监督员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3适用范围 适用于艾滋病抗体检测工作。 4操作程序 4.1个人防护及保健: 艾滋病实验室所用的个人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1) 防护服:实验室配备足够的防护服,不时将清洁的防护服置于实验室清洁区内专用存放处。 (2) 离开实验室时,脱去防护服,每次穿过的污染的防护服及时消毒。 (3) 有HIV液体有可能溅到工作人员时,应使用防渗透性的塑料。 (4) 实验室配备实验专用的工作鞋、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口罩、安全防护眼镜及冲洗眼睛的装置。 (5) 进实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长的带刺的指甲,以免刺破手套。 (6) 当发现防护服已被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7) 进入实验室应穿隔离衣戴手套,接触传染危险性大的样品,要戴双层手套和防护眼镜。 (8) 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脱去隔离衣、洗手;严禁在艾滋病实验室进食、饮水、吸烟和化妆。 (9) 实验室工作人员从事工作前必须进行艾滋病抗体和乙肝、丙肝等肝炎病毒标记物的检测;注射乙肝疫苗;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艾滋病抗体检测,并保留血清样品。 4.2建立管理制度: (1) 实验室仪器设备、建筑和设施的安全性必须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和《全国艾滋病抗体检测技术规范》要求。 (2) 每年对安全工作制度或安全标准操作程序及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修订,并有记录。 (3) 制定意外事故处理预案,建立意外事故的登记和报告制度。 (4) 实验室主任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和职业暴露事故进行调查、登记、处理和报告 (5) 建立岗前培训教育制度。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要对工作和环境的安全负责,所有工作人员都有责任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告知新上岗人员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进行安全教育,直至有能力后方 可单独工作。 (6) 对新调入人员、外来合作、进修和学习的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经过实验室主任的批准。非实验室人员和非实验室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 4.3、安全操作 (1) 进入实验室必须穿隔离衣、戴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睛,以防污染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不用戴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2) 接触传染性危险性大的样品时戴双层手套以增加保护,操作时手套破损立即丢弃、洗手后并戴上新手套。 (3) 禁止用口腔吸液管,必须使用移液器操作所有液体。 (4) 检查样品的状况,记录有无严重溶血、微生物污染、血脂过多以及黄疸等情况。如果污染过重或者认为样品不能被接受,则应将样品安全废弃。要将情况立即通知送样人。 (5) 操作中有标本、检测试剂外溅时及时消毒,对大量溅出的浓度高的传染物在清洁之前先用1%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然后戴上手套擦净。 (6) 工作完毕,对工作台面用0.1%-0.2%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消毒;用消毒液清洗后要干燥20min以上。 (7) 工作完毕脱去手套后洗手,再脱去工作服,用肥皂和流水洗手。 (8) 对HIV抗体阳性样品做好标记单独保存。 实验中的质量控制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维持检测报告的客观公正。 2职责 检验人员应严格执行本规定,质量监督员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3适用范围 适用于艾滋病抗体检测工作。 4操作程序 4.1质量控制的概念 质量控制是指为确保实验工作正常进行而在每一次实验过程中必须采取的各种措施。 质量控制也是实施实验室质量保证的一部分,它表明每一步操作产生可信的结果。质量控制具体内容是指将控制品(内部对照或外部对照)和检测标本一起实验操作,从控制值了解分析过程的质量情况。为便于观测和概括,又使用了一些统计学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质量控制的最终结果可以了解本次实验是否有效,所有试验条件是否正常,以及所有试验结果是否可靠。检测HIV抗体后能提供准确的检验报告,是每一个从事HIV抗体检验的实验室的最高宗旨。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建立一个良好的质量控制程序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强调的是,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是室间质量评价(外部质量评价)的基础。 4.2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1) 必须使用经卫生部批准或注册,经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批检定合格的国产或进口HIV抗体初筛和确认检测试剂。初筛用的HIV检测试剂必须是HIV-1/2混合型。在选用试剂时应优先选择经过临床评估质量优良的试剂盒。 (2) 必须使用在有效期内且保存条件符合要求的诊断试剂。 (3) 必须按照SOP中规定的要求进行操作,包括进行检测的实验条件如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的设置、试剂、标本加样量、孵育时间、反应温度、洗涤程序和次数等。 (4) 在实验前必须检查所有待检标本的质量,如有脂血、溶血或污染的标本原则上不能使用,必须重新采集标本。若无法重新采集标本,必须在室主管批准下使用,在 检测结果中应该注明该份标本的情况。 (5) 冰冻的标本待全部融化后必须充分摇匀。 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操作规程 1目的 为有效地预防控制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发生,切实保护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2职责 检验人员应严格执行本规定,质量监督员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及司法、公安、收容等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感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者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感染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而具有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4操作程序 4.1暴露后预防性用药 (1) 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计量,连续服用28天,如双汰芝(AZT与3TC联合制剂)300mg/次,每日2次,连续服用28天。本程序适用轻度低危暴露。 (2) 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如佳息患,剂量为800mg,每日3次,连续服用28天。本程序适用于严重暴露。 4.2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的处理 紧急局部处理 (1) 用肥皂和水清洁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 如有伤口,应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 (3) 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0%酒精,0.2-0.5%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 4.3 安全事故的报告、检测或保密 (1) 重大事故 事故发生单位及时向有关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安全药品储备点报告,储备点负责人联系当地有关专家根据情况共同进行风险的评估,确定用药的必要性、预防药物和用药程序,并将处理情况向主管行政部门报告。 由省级艾滋病病毒检测中心抽血检测被暴露着的抗艾滋病病毒抗体,该血清留样备用。如果暴露以前已有艾滋病病毒抗体的化验结果,则应加以记录。暴露后一年内要定期检测抗体,即分别在暴露后6周、12周、6个月、12个月检测。 (2) 小型事故 小型事故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措施报告上管领导和有关专家,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使处理尽量完善妥 当。不进行暴露后预防用药者,也要定期检测HIV抗体,检测时间同前。 (3)无论重大事故或小型事故,对事故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均应注意做好保密工作。每一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均应严守秘密。 4.4评估 对于污染源要检测艾滋病病毒。暴露于艾滋病病毒的潜在污染源包括:血、血性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脑脊液、胸水、腹水、心包液、滑膜液、羊水和组织或病毒培养液。鉴于医务人员暴露后的感染率很低而用药的毒、副作用很大,所以应严格掌握用药的指征。 5建立安全事故登记和报告制度 (1)当地疾控中心为事故处理单位,应建立“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对事故情况进行登记和保存。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采用暴露后预防药物,并详细记录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用药的依从性状况。 (2)定期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及进行随访。结果填写在“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内。 (3)报告制度 自2003年开始,每年6月25日前和12月25日前,各事故处理单位将上半年与下半年填写的“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报至十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储备库(点)的设置、组织管理和发展 6.1设置 (1) 全省储备点设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联系人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桂希恩教授,电话027—67813076。 (2) 储备点药物供应对象为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公安、司法、科研等单位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 (3) 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储备;储备点常规储备3种药物,包括逆转录酶抑制剂双汰芝和蛋白酶抑制佳息患。储备药品量可应急处理2-5次事故。 (4) 需使用本省储备点抗艾滋病药物的,发生HIV职业暴露的单位直接与储备点联系人联系,经专家研究后,确需用药的,由中南医院按程序发药,并报省卫生厅疾控处和省疾控中心备案。药品储备点必须24小时安排值班,并可随时根据省卫生厅疾控处通知发药。 (5) 药品费用由使用单位支付,紧急情况可先取药后交费。单位经济困难者,提出申请,经市卫生局同意后,报省卫生厅审批,可免费提供药品。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