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学无止境,为人要谦逊大度、真诚无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黑板(板书:孔子)谁来谈
2、谈你对孔子的了解?(学生交流)谁还想补充。你还知道哪些孔子的名言?(子曰)同学们很善于积累,如果能将名言落实到你的学习和生活中那就更了不起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资料袋中对孔子的介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板书:拜师)齐读课题。课题为什么用“拜”师呢?说文解字说,“拜,首至地也。”请带上动作读课题。孔子拜谁为师?关于老子,同学们了解什么?(老子名聃,是道家的创始人。他所著的道德经对后人影响很大。老子学问渊博。他的思想不仅对中国影响深远,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广泛)【设计理念:一堂精彩的课,往往有一个精彩的开始,就像一朵花儿绽放,花蕾虽小,但色泽最艳;一个精彩的开始,也就预示
3、着精彩的过程和精彩的结局,就像把车子带到的高速路口。“孔子”已经成为一张名片文化的名片,“孔子拜师”自然从孔子的名言开始】。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展示朗读 抽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听他们哪里读得好,哪里还不够好,记下来。 、朗读评价 交流学生读书情况(重点读准本课的生字兼、毫、差、授、佩)对于学生读书过程中读错的生字新词顺便写于黑板,引导学生多读几遍,扫清障碍。 【设计理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解决难词生字,为下面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 三、读中感悟,学习品行 、抓住中心句,感悟主旨。 读“佩服”这个词,请同学们自
4、己从课文中找出“佩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他们的什么品行值得世人敬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画下来。 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设计理念: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尽快进入重点段落,在读中感悟孔子在拜师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老子的诲人不倦、毫无保留、谦逊大度的优秀品质】。 、 学生交流:(交流哪一部分就研读哪一部分)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 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抓住重点词、:远近闻名、渊博引导
5、学生感悟出孔子谦虚好学,板书:谦虚好学。了解“曲阜”师简单介绍曲阜及 “三孔”) 孔子为了拜师吃了很多苦。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词。 生交流,师板书(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这些词语都写出孔子在拜师路上遇到很多困难。听(多媒体播放风雨雷电声)(师生进行一次情境对话) 师:假如你们现在都是孔子,会怎么做? 又是风来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天黑了,孔子你歇一歇,行吗? 困了,孔子你好好睡一觉吧? 饿了,孔子你停下来吃饭吧? 白天赶路晚上赶路,你日夜兼程 在露天吃饭在露天睡觉,你风餐露宿 我们把词语送到句子中去读。 抽生
6、朗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生评。 引导学生抓住“相距几千里”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感受到孔子日夜赶路,很急、很辛苦。“终于”读得要重,说明孔子很高兴。 生体会读,师范读生想像画面,生再读背下来。 【设计理念: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从而读懂句子,进而读懂课文,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体会孔子拜师途中的艰辛,对于这些难懂的词,设计情境,来巧解词语】。 课文有一段生动的对话,同学们找出来细细地朗读,边读边体会老子和孔子的心
7、情,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与 “拜见” “迎候”和“等候”从而体会他们身上的那种谦逊有礼的品行。然后分角色表演读。 学生自由练习,然后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直接读人物语言。 指导读出标点符号所包含的意思。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 【设计理念: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方法。朗读赋予了作品生命,使形象“活”在眼前、“活”在心中。采用情景再现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演入境,使老子的诲人不倦和孔子的学而不厌的精神自然而然地进入孩子视界、进入孩子的心灵】。 在孔子和老子的对话中,你最欣赏哪一句话? 学生交流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联系生活让学生明白,人要活到
8、老,学到老。从而得出“学无止境”。(老师板书) 四、联系实际 ,升华情感 孔子见到老子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 引导生理解孔子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从中感悟到老子一丝不苟地教孔子,一点也不会觉得孔子很烦。 师小结:对两位圣人的赞美,可以用一副对联(板书)“上联孔子谦虚好学 下联老子诲人不倦 横批学无止境 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 五、课堂总结,推荐作业 同学们,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对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也因此被中国人称为“至圣先师”“万世
9、师表”。台湾和美国还将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而今,孔子的故乡曲阜的“三孔”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让我们大家永远记住这千年的孔子。活到老,学到老。推荐作业:继续搜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文化精髓,下节课交流。 【设计理念: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孔子、老子的生平、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板书设计: 孔子 拜师 老子 谦虚好学 诲人不倦 彬彬有礼 谦逊大度 学无止境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二、整体回顾,再读再悟 提问: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
10、哪些印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感受读出来。 先让学生自由练读。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再由老师引读。然后分小组演,推荐优秀小组在班上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三、开展读书汇报会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上)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
11、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二、教学重点:1、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2、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三、教学难点:1、 从孔子和老子的言行中了解他们的品行。四、教具:投影片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 出示词语,指生认读曲阜 纳闷 长进 请教 传授 敬重相距 迎候 等候 品行 老聃 渊博风尘仆仆 远近闻名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毫无保留2、 用上上面的词语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板书课题。二、 启发设疑1、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1)、自由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1)、指生读,思考:你读了这句
12、话有什么疑问吗?(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三、 细读课文,品味孔子的品行1、潜心默读课文,想一想:人们敬重孔子的什么品行?你是从那些句子体会出来的?可以用笔画一画,在句子旁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2、师生交流3、出示句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1)、渊博是什么意思?(知识丰富)(2)、孔子的知识真的不够渊博吗?理解“远近闻名”并试着换一个词。(3)、读一读,你体会出什么?板书:谦虚(4)、自由读,齐读,读出谦虚的语气。4、出示句子: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
13、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1)、轻声读,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孔子具有什么品行,是从那些词语体会出来的?(2)、指生汇报,教师板书:彬彬有礼(3)、指导朗读,要读出彬彬有礼的表现。5、出示句子: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1)、随机谈体会,理解特地的意思。(2)、指导朗读6、出示句子: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那个此体会到的? (2)、师:孔子说:“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3)、师:用
14、一个成语来代替它就是“学无止境”,并板书在黑板上。 (4)、师:如果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泉水流不尽,知识学不完、活到老,学到老。)(5)、谁能联系实际生活来说说?(如:爸爸妈妈工作怎么多年了,还要读书看报来学习。7、指导朗读上面的三个句子,一起当当谦虚有礼的孔子,读好上面的句子。8、课文当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让我们体会到孔子的品行?大家再仔细找一找。9、出示句子: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1)、指生读,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板书: 好学(2)、指导朗读,读出孔子的好学。10、 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
15、了洛阳。(1)、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说明了孔子具有什么品行?随机板书:不怕吃苦(2)、相距上千里说明什么?(路途遥远)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下)(3)、这让你想到哪些成语?(千里迢迢、万水千山)(4)、你能读出“远”吗?你读到“风餐露宿”这个词语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5)、体会“日夜兼程”的意思烈日炎炎的白天,孔子在赶路;,孔子在赶路。2)读出一路艰辛,求知若渴不管风雨,孔子风雨无阻地在赶路,读不论寒暑,孔子一如既往地在赶路,读不分昼夜,孔子迫不及待地在赶路,读11、师:课文学到这,我们知道了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加上自己对他的评价。四、回读课文,感悟老子的品行1、师过渡:正
16、是因为孔子谦虚好学,彬彬有礼,不怕吃苦的好品行,才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那么,老子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指的孔子千里之外去拜他为师?2、默读课文,划出体现老子品行的句子。3、师生交流,出示句子:(1)、“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2)、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3)、自由读上面的句子,说说哪个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体会到什么?5、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呢?6、出示孔子的名言,进行诵读。7、小结:孔子和老子他们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品质值得我们佩服和敬重,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四、作
17、业布置1、看有关孔子和老子的书籍,进一步了解他们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品质。2、摘抄并背诵孔子的名言。教学目标:针对文本特点和孩子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的品行。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品行。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教学过程: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我国古代的
18、一位大思想家孔子拜师的故事。(板书:孔子拜师)2、学生交流、介绍孔子和老子通过预习和搜查资料,小朋友对孔子一定有所了解,谁先来向大家说说你了解到的情况。这么有名的孔子,他拜谁为老师(板书:孟子)孟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课前了解了吗?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做记号;注意读准生字新词。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新词: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相距 止境 长进 敬重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曲阜(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是读准:兼、宿)(指名2个读,开火车读,齐读)3、再认真、仔细地读读课文,了解孔子为什么拜师?是怎样拜师的?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一小节,
19、(出示):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2、说说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3、查字典理解“渊博”:什么叫渊博?师提示:通过查字典,渊就是深,博就是广,这里“知识不够渊博”是什么意思?【预设: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懂得还不够多,不够广。】4、理解:远近闻名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那他的知识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5、补充资料,体会孔子的好学: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
20、还要拜师求学,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谦虚好学6、指导朗读。你能把他这种如饥似渴的好学的精神读出来吗?7、过渡:为什么知识这么渊博的孔子,总认为自己还不够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段,从第二段中找找答案吧!四、学习课文第二段(一)、默读二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出示句子: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1、“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概括成一个词就是板书:学无止境2、联系第一自然段,说说“学无止境”意思。3、联系生活理解学无止境:是啊,孔子当时很有学问了,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还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4、小结:是啊,
21、学习是没有尽头的。有句俗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才能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句子。过渡语:好学的孔子又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再轻声读读第二小节,划出有关孔子拜师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二)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1、指名读句子。这句话中有几个词很难读,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再读一读。为什么把“终于”或“上千里”读得那么强调?2、理解上千里、几个月:从曲阜到洛阳比瑞安到上海还要远,而且当时又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因此孔子足足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除了感受到路途的遥远,你还感受到什么
22、?板书:不畏艰辛3、想象理解“风餐露宿”:(1)可见孔子拜师的旅途是多么艰辛,特别是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2)指名读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3)在这么艰难的旅途中,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难呢?出示句式,学生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着,有时肚子饿了,就 ;有时走累了,就 ;白天,孔子在加紧 ,天黑了,孔子还 ;正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 。是啊,饿了就随便吃点干粮,渴了就随便取点水喝,找不到旅店就在野外住下,像这么艰难的旅途生活就叫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他为什么日夜兼程不停地赶路?板书:求知若渴4、面对如此好学的孔子,不想再读读这个句子吗?5、联系上下文理解
23、“风尘仆仆”:(1)经过了几个月的拔山涉水,千难万险,孔子终于来到了洛阳,此时站在我们眼前的孔子会是怎么样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一个词来说说吗?(2)风尘仆仆的孔子是怎么样的?过渡语: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拜师的?(三)出示句子: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
24、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1、从这几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什么?板书:谦逊有礼2、快速读读这几句,圈出表现孔子谦逊有礼的词语。3、师生分角色读。(指名读、齐读)五、学习第三小节1、出示句子: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抓住“每天”、“随时”来理解)(1)什么叫随时请教?(什么时候有问题就什么时候向老子请教。)(2)他可能什么时候有问题?(吃饭时、睡觉时、走路时)板书:勤学好问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六、观看图片,升华主题1、出示图片介绍:正因为孔子如此好学,所以后来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人们很佩服他,也很敬重他,为了纪念这位圣人,人们为他修建孔庙,塑了孔子的行教像。每到孔子的诞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都要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隆重的祭孔活动。孔子的学说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响。韩国举行祭拜孔子活动,日本为孔子设立孔庙。美国还把孔子的生日作为教师节。2、看了那么多的图片,你想说点什么?3、带着敬重、佩服我们再来讲讲孔子拜师的故事。*齐读全文。4、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孔子的好学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谈谈孔子其他方面的品行以及老子的高尚品质。最后,老师想送同学们一句警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板书设计: 17 孔子拜师 谦虚好学 不畏艰辛 求知若渴 谦逊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