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拜师说课稿天师附小 郭岚孔子拜师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中有两个人物,两条线索。一条是以孔子不远千里、风尘仆仆拜老子为师为主线,另一条以老子诲人不倦为暗线,两条线索相辅相成,互为渗透,成就两位大家一段学无止境、诲人不倦的佳话。 我的主要策略是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品读课文,积累语言,通过联想体会孔子行程的艰难,意志坚强和老子的高尚品德。 第一个环节是了解老子和孔子。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对于孔子、老子略有所闻,但知之甚少。因此开课时,师生交流对孔子和老子的了解,增进学生的认识,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是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认读生字词。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我鼓
2、励学生读词语也要读出对词语的理解来。比如:“风餐露宿”一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来感受孔子一路上的艰辛。我设计的第三个环节是围绕中心,品读感悟。怎样体会孔子一路上的艰辛?我引领学生读相关句子,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如抓住“终于”一词,提醒学生联系上下文的描写来体会。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达到以读促悟,以悟促读。我把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高尚品行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因此,光是带领学生把文本读通顺,从字面上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一方面反复品味人物的语言、动作,另一方面深入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基于这一点,我设计了第四环节
3、说话训练: 洛阳城外,老子远远地看见孔子来了,他想: 就要到洛阳城了,孔子心里想 :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自己的想象,补充两人的心理活动。人物的内心恰恰是文本所没有呈现的,给学生口语表达提供了一个契机。通过想象、表达、交流,同学们不仅做到读说结合,感受到孔子和老子的品行,而且潜移默化地将中华传统美德进行了内化,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搭建了平台。 我的第五个环节是升华情感,拓展延伸。我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是诵读、理解课后列举的几句传诵最广的孔子名言,二是向学生推荐、诵读两句老子的名言: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 通过这样的拓展,学生对孔子和老子有了更深的认识,让学生亲近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最后设计课后作业:收集孔子老子的小故事,召开 “我了解的孔子、老子”读书汇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