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祝河森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二、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三、教具、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投影片。四、教学过程:(一)、实物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会看见各种各样的物体,看看老师讲台上的东西,你们都认识吗? 学生回答:茶叶盒、书、弹珠、文具盒、粉笔盒(二)、操作感知 : 1、分一分,揭示概念
2、。 (1)教师:很好,大家都认识这些东西。咱们现在要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块儿。看,如果老师把文具盒放在第一个方框内,那还有哪些东西和它形状一样,我们可以把它和文具盒放在一块呢?(肥皂、纸盒)第二个方框内老师放上魔方,那有什么和魔方可以放在一块的?(积木块)还有没有啊?(没有了)现在第三个方框内,你想放上哪些物品呢?(水壶、可乐罐、笔筒、接力棒)好的,那第四个放上什么呢?(弹珠、皮球、足球) (2)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教师展示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
3、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出示幻灯片)教师:我们把形状像肥皂盒、纸盒、文具盒这样长长方方的叫长方体;和魔方、色子、墨水盒一样正正方方的叫做正方体;跟露露罐、笔筒、接力棒一样直直的,柱子一样的,我们就叫做圆柱;而弹珠、皮球、足球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球。(边说边利用白板展示)(4)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5)巩固练习。老师现在要考考大家了。注
4、意观察,把上面一排的物体与下面相同形状的图形连在一起。比如说红色的盒子是正方体,我们就把它和正方体连在一块。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 (2)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说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图形。 现在闭上你们的眼睛,老师现在说图形的特征,你们就在自己脑海中想一想它是什么样子的,然后说出来是什么图形。四四方方的,平平的;两头圆圆的,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长长的、有平平的面;圆鼓鼓的又是什么呢? (3)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4)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
5、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三)、拓展练习 1、数一数。同学们请看屏幕,这个图形像什么动物啊?(小狗)那它是由哪些形状的图形搭成的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它们分别有几个呢?长方体有几个?(4个,前脚、嘴、身体)正方体有几个?(1个,头)球有几个?(2个,眼睛)圆柱有几个?(4个,脖子、尾巴、后脚) 2、机器人的组成。大家瞧瞧谁来了啊?(出示幻灯片)它是由哪些形状的物体组成的呢?(四)、课堂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啊?(学生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
6、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五) 布置作业:课时练(六) 板书: 认识图形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体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祝河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对于每种图形的特征,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因为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通过从实物抽
7、象到图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以“玩”为主线,将各个教学目标贯穿其中,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中学习和体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一层的玩,是让学生无意识地玩,学生是在原有的对积木认识的基础上玩。(这时的积木在学生眼中就是玩具。)第二层的玩,是让学生整理积木。学生在整理积木的过程中,发现了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从而使无意识的玩开始向研究数学知识的方向转化。第三层的玩,则是在学生发现了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设计的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摸一摸、猜一猜”。学生在袋子里摸出指定形状的积木的过程,就是对图形的特征进行再认识的过程。由于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层次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比较恰当。因此,全班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态度积极,主动参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