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附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姓名:
王玲
工作单位:
汪家墩小学
学科年级:
一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新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认识图形》这是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知识,这节课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有关图形的知识,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这部分内容对于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内容是认识立体图形,能够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本节课“认识图形”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和体验立体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本班共有12名学生,他们在入学前就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生活中也到处是这些形状的物体,因此认识图形上比较容易。但一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另外,一年级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比较弱,但是对于实际操作有着很高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尽量让这一部分学生动手去实际操作,这样能够带动学习气氛,增强合作和实践意识 。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生活实际到立体图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ppt出示图片:一个由不同图形拼成的机器人,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
学生很感兴趣,能说出拼成机器人的各种图形名称。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展开活动,初步感知
动画出示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体图形,让学生观察他们分别有什么特征。
学生通过观察,分别说出每个图形的特征和不同点。
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形成初步的概念和特征
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出示各种图形的事物,分小组去摸,感受不同图形的特征。
学生分组去摸各种图形,并合作归纳出相同和不同点,最后小组汇报交流。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生活中的数学图形
提问,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图形并分类。ppt展示。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并正确归类,并小组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练习巩固,汇总小结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回答。
学生分小组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帮助学生巩固各图形的特征,加深认识。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项目
A级
B级
C级
个人评价(30%)
同学评价(30%)
教师评价(40%)
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 参与讨论态度认真(15-20分)
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
(6-10分)
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0-5分)
积极参与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
(15-20分)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6-10分)
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0-5分)
自信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5-10分)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
(3-5分)
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0-2分)
善于与人合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15-20分)
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6-10分)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0-5分)
思维的条理性
能有条理表达自己 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5-10分)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
(3-5分)
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0-2分)
思维的创造性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15-20分)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6-10分)
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0-5分)
我这样评价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
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圆柱体
球 体
长方体
正方体
认识图形
九、实践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必面面俱到,不少于200字):
“认识图形”一课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针对一年级学生“好玩、好动”的特点,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让他们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总体来说,这节课利用了信息技术与现实课堂的结合,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乐于动手操作,使我的课堂氛围很热烈,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同时在情感认知上也基本达到了目标要求。
但是,这节课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如在个别环节的设计上,总因苛求课堂的井然有序而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忽略了其实学生在磕磕绊绊地发现过程中可以对知识加深理解。这一不足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