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并复述课文。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研读,分析人物个性,体验人物情感。 3、指导学生在朗读与演读中把握人物心理变化,感悟生活哲理。教学重点: 1、人物个性的分析与情感的体验。2、心理变化过程的概括及生活哲理的感悟。教学难点:在朗读与品析中抓住关键词语与句子进行分析,并读出情感。上课前让学生标注段落!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好!(老师好!)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个故事: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国有一名飞行员,驾驶着没有任何武器的飞机去德国执行侦察任务。要知道,这可是一次非常艰巨的任务,成功返回的机率几乎为零。可是,我们这位飞行员不断地鼓舞自己:现在我要做的就是起飞
2、。当飞机升到12000米高空时,他又对自己说,现在我只要保持这个方向飞20分钟,就可以了。就这样他不断地鼓励自己,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飞,终于,成功地完成了这次死亡飞行。事后,这位飞行员被授予“孤胆英雄”的称号。他就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后来,记者在采访他的时候,他说,这次能够成功,得感谢他小时候的一次经历。这是一次怎样的经历呢?请看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投影配有图片的题目)二、整体感知课文并复述。请同学们先默读课文,并尝试用简洁的文字把这个故事复述一下。【投影课件】教师只要讲以上部分,以下意思有的可以个别指点,有的应该由学生自、自动完成。读课文时,可以结合文章下面的注解,或借助工具书,或小组互
3、助,扫除字词障碍。复述时可以1个人讲,也可以邀请组内同伴两人接力复述故事,两人接力可要分好工哦!(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在下面巡视,并指导学生如何展示,可以1个人复述,也可以与同组成员接力复述。)学生生成预设:作者小时候和伙伴一起去爬悬崖,可爬到一半不敢爬了,就上不来也下不去。其他小伙伴都嘲笑地走了,只有杰利把作者的父亲找来了。后来在爸爸的鼓励、指导下,我每次只踏出一小步,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走下了悬崖。这次经历,使作者在以后的生活中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果学生说得比较多,可一问一问,谁能说得更简洁一点的?说得真好,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得清清处处。针对两人接力复述点评,引出故事情节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4、三、分析我的个性,并拓展。过渡:故事情节显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我们首先看前一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写谁?(写我。)写出了我什么样的个性?文章第11节有一个词能概括我的个性,哪个词?(软弱。)作者是怎样表现他的软弱的?速读课文1-15小节,找出相关语句在组内读一读,说一说。(投影)以下活动方式课件上不要呈现,课前指导学生时可以用其他课文适当训练,努力想学习过程自动化发展。指导:(画出相关句子,在组内说一说,每组推荐1-2名同学展示,其他同学在听的同时,适当做好批注,如果对相同的句子有不同意见可以及时补充。)学生生成预设: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
5、跳。这里使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我的害怕与恐惧,突出了我的软弱。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运用动作、心理描写写出了我的紧张,软弱。“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我的害怕心理,突出我的软弱。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以伙伴们的“哈哈大笑”衬托我的软弱和恐惧;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害怕到了极点,连自己的哭泣都没有觉察,好像灵魂不在自己身上。时间一分
6、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这里以环境描写衬托“我”的孤独无助、极度恐惧。教师及时进行肯定并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引导。孩子们,此时暮色开始四合。四周一片寂静,孤孤单单地趴在石架上的那个人,假设就是你,当你万分悲痛时,给你个手机,你可以发封求救短信或打个电话给你爸爸,你会怎样写?或者怎样说呢? 怎样才能说清事情的原委、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呢?【此处的相关投影建议不要用,以上这段话学生应该能够看得懂的】现在给大家一分钟准备,不一定写下来。打电话可以跟同坐合作展示。好,开始真是太有才了,你们真正演绎出了悬崖之上的我的心理,达到了老师的目的。可是,爸
7、爸看到这个短信陷入了沉思,我能去把儿子直接抱下来吗?不能。于是他请默读课文1622小节,思考,当父亲发现儿子身处险境时,他是怎样做的呢?四、分析父亲的做法和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引出文章的主旨。文章除了写我,还有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是谁?(父亲。)当父亲发现儿子身处险境时,他是怎样做的呢?请默读课文1622小节,说一说爸爸的方法。(注意指导学生读出父亲镇定的语气)学生生成预设:安慰:“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父亲没有一丝惊慌,语气很是平静,他在暗示孩子“这没什么,你自己能下来”)他为什么要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来读。指导:“听我说吧,”我父亲
8、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鼓励:“好,”“很好,”在父亲的安慰与鼓励下,我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请从文中找出或概括出我心理变化的过程。(小组内适当讨论,要突出过程,抓住关键词句。)学生生成预设:毫无信心: 害怕会摔死啼哭。顿生信心: 似乎能办到伸、探、踩。信心大增: 是能办到的巨大成就:啜泣。(指导朗读突出“似乎能”、“能”“22小节”)注意“啜泣”的分析(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却复杂得多,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悦,
9、有被抛在石架上的委屈,有对父亲的感激还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终于凭着自己的力量战胜了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这使“我”第一次清晰的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在父亲的引导下,我一步一步的走出了害怕,走向了信心,走向了成功。(呈现板书)那么,你们能通过分角色朗读将父亲的表现和我的心理变化演绎出来吗?(在组内分角色朗读。一组展示。其他学生适当评价。)其实就是这次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作者成功完成那次飞行提供了经验。什么经验?请从文章的最后一小节找出一句话回答。学生读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那你能说说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4-5名学生展示,教师适时点评)五、再现板书,激情总结你们说得真好,这个世界上,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的道路不正如老师板书中的曲线一样吗?可是,只要我们尝试着去做,去努力,这曲线不就成了我们通向成功的阶梯了吗?孩子们,记住,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但,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咫尺天涯路,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于是就没了下一步,于是就没了路路尽天绝处,不妨尝试再走一步。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走一步,再走一步,迎接你的就是海阔天空。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