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可打印).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5544435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可打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可打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可打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可打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可打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可打印)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中伤(zhng) 澄澈 酝酿(ling) 咄咄逼人B缥缈(pio) 陛下 抖擞(su) 人声鼎沸C忙碌(l) 静谧 充沛(pi) 浑为一谈D蜷伏(qun) 苛刻 笨拙(zhu) 花枝招绽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激荡争执盔甲人声鼎沸B抵达拼凑欲望小心翼翼C倘若鉴赏暖和美不胜收D渊搏质朴搓捻截然不同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迷人的春天慷慨地散布着芳香的气息,带来了生活的欢乐和幸福。B撒哈拉沙漠并不像人们想象的

2、那样是不毛之地,沙漠中的绿洲生机勃勃。C我们平时应注意多观察多积累,这样写作时灵感才会源源不断地涌出来。D这方面我实在沉默寡言得很,不敢妄加评论,以免闹出笑话来。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B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C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D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5、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的噪音像铜钟一样洪亮,简直十里以外都能听见。B鸟儿在清泉旁边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着泉水的絮语。C他打乒乓球的动作真灵活,像一只顽皮的小猫,在球台

3、前上窜下跳。D没有崇高理想,没有科学知识,没有奉献精神,就不可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纵观历史,凡学有所成者莫不深谙此理。古时学者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故有纵横捭阖之才,经纶世务之智。他们这种精益求精、严于律己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对求学的人来说,严于律己的精神必不可少。正因为这种精神,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成为了经世治国之栋梁。王右军临池练字,在池中洗笔,竟染黑了一池水,乃有“书圣”之美誉。A BC D7、根据提示默写。(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_,_。(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_,_”两句诗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

4、温暖。(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4)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_,_,_”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二、文言文阅读。(15分)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文中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静:_无以:_险:_枯落: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年与时驰,意与日去。3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4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名句,并说说你摘录

5、的理由。三、现代文阅读。(30分)1、济南的冬天老舍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

6、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

7、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

8、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1下面没有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A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D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2文章的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尾句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选出对这个结尾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结尾句的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就是冬天的济南啊!B结尾和标题相照应。C这样的结尾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D标题的中心词是“冬天”,

9、结尾的中心词是“济南”,自相矛盾。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写济南的山水之前,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总体的印象。B“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喜爱之情。C作者把济南城比作“小摇篮”,把小山比作“婴儿”,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暖、舒适的特点。D“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中的“妙”字有统领全段的作用,后面对雪后山景的描写全部围绕这个字展开。2、细读的妙处肖复兴读书从来有粗细快慢之分。读书细的功夫,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什么叫细?头发丝这样叫细?还是跟风一样看不见叫细?多读几

10、遍就叫细吗?这么说,还是说不清读书要细的基本东西。不如举例说明。已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或许能够从阅读的细这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小说讲述乡间一个名叫叶三的卖水果的水果贩子,跟城里一个叫季陶民的大画家交往的故事。这个大画家家里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都是叶三给送,所以他和画家彼此非常熟悉。有一次叶三给画家送水果,看见画家正画着一幅画,画的是紫藤,开满一纸紫色的花。画家对叶三说:“我刚画完紫藤,你过来看看怎么样。”叶三看了这幅画,说:“画得好。”画家问:“怎么个好法呢?”这就要说明什么叫细了。我们特别爱说的词是:紫藤开得真是漂亮,开得真是好看,开得真是栩栩如生,开得真是五彩缤纷,开得

11、真是如此灿烂,但是,这不叫好,更不叫细,这叫形容词,或者叫做陈词滥调。我们在最初阅读的时候,恰恰容易注意这些漂亮词语的堆砌,认为用的词儿越多,形容得才能够越生动。恰恰错了。我们还不如这叶三呢。叶三说:“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叶三跟画家说:“您画的紫藤花是乱的。”这就叫细。紫藤一树花是乱的,风在穿花而过。读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样的细微之处,这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积累。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捉到这样的细微之处,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细,不是只靠灵感或者才华就可以写作出来的,而是日常生活在写作中自然的转换。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在文本阅读中读得仔

12、细,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同样,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也会帮助我们在阅读中读得仔细。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幅画,是传统的题材,耗子上灯台。画完了以后,赶上叶三又送水果来,画家说:“你看看我这幅耗子上灯台怎么样。”叶三看完以后,说:“您画的这只耗子是小耗子。”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叶三就说:“您看您这耗子上灯台,它的尾巴绕在灯台上好几圈,说明它顽皮,老耗子哪儿有这个劲头,能够爬到灯台上就不错了,早没有劲头绕了。”什么叫细?这就叫细。你看见耗子,我也看见耗子,你看见灯台,我也看见灯台了,但是,人家看见了耗子的尾巴在灯台上绕了好几圈,我没有看见,这就有了粗细之分。又有一次,

13、画家画了一整幅泼墨的墨荷,这是画家最拿手的。他在墨荷旁又画了几个莲蓬。叶三又送水果过来,画家问他画得怎么样。画家也跟小孩一样,等着表扬呢,因为叶三是他的知音呀,但是这次叶三没表扬,他对画家说:“您呀,这次画错了。”画家说:“我画了一辈子墨荷都是这么画的,还没有人说我错。你说我错,我错在哪儿?”叶三说:“我们农村有一句谚语:红花莲子白花藕,您画的这个是白荷,白莲花,还结着莲子,这就不对了,应该是开红花才对呀。”画家心下佩服,他想,叶三一年四季在田间地头与农作物打交道,人家的农业生活知识比自己来得真切!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细,还在于生活的积累。没有生活知识的积累,只凭漂

14、亮的词语是写不好文章的。叶三告诉了画家,缺乏生活知识,即使画得再细致入微,却可能是错误的,是南辕北辙的。知识是文章写作时的底气和依托。“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文字表面的细的背后,是知识的积累。这种知识,靠书本的学习,也靠生活的实践。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细腻而温柔。(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10月28日,有删改)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叶三与大画家交往的三个片段。2从本文看,“细读的妙处”是什么?3本文第段连用四个问句有什么作用?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画家怎样的心理?画家

15、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5细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第或段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材料一)骆宾王作咏鹅:“鹅,鹤,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材料二)某学生作文片段:又到了中秋节,一轮皓月又大又圆,照得大地如同白昼一样,满天的繁星也调皮地眨着眼睛。四、写作题(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这些节日里,你会品尝到特色美食,观赏到特色节目,也会参与一些特

16、色活动请以“难忘那年 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请从“春”“元宵”“清明”“端午”“中秋”五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参考答案:一 BDDACC(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二 1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没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轻薄;凋落,衰残2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年纪随同时光而迅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3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

17、性,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不要懈怠浮躁4示例:我喜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用“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三 【答案】1A2D3C1叶三看出画家画的紫藤里有风;叶三看出画家画的上灯台的耗子是小耗子;叶三指出画家将红荷错画成了白荷。2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细腻而温柔。(意对即可)3连用四个问句,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同时也表明“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的故事。4“一愣”,说明画家很诧异,他一个水果贩子懂画吗?画家说“奇怪”表明画家将信将疑(惊奇),他怎么分出来的?画家“当即”修改画作,表明画家对叶三的佩服。5示例:材料一咏鹅的作者观察仔细,从生活实践中捕捉到“曲项”“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等,转换成了好诗。材料二的描写,看似生动,实与生活不符,月明星稀是常识,皓月和繁星不能同时出现。四 9 / 9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