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字词积累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lin) 憔悴(qio) 威慑(sh) 咄咄逼人(du)B凯歌(ki) 清冽(li) 静谧(m) 拈轻怕重(nin)C霎时(ch) 愕然() 喧嚣(xio) 参差不齐(cn)D嗔怪(zhn) 蜷曲(jun) 绽开(zhn) 恍然大悟(hun)2、下列词语的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元勋暑名迭起声震天地B典藉轻捷草率一反既往C选骋凝结调羹心会神凝D埋葬谣言秩序群蚁排衙3、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呈现了工人师
2、傅对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B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到西部扎根。C经过十年生态治理,瓜州县广至藏族乡从不毛之地到如今绿意盎然,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D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真诚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广贺高铁建成通车之后,使我市到广州的运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B我并不是否认你学习的进步,而是说你应该制定更合理的学习计划。C回想初中三年,同学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D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
3、份纯洁的情感。5、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的噪音像铜钟一样洪亮,简直十里以外都能听见。B鸟儿在清泉旁边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着泉水的絮语。C他打乒乓球的动作真灵活,像一只顽皮的小猫,在球台前上窜下跳。D没有崇高理想,没有科学知识,没有奉献精神,就不可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目前,梁河县正采取措施保护这株古茶树使古茶树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近日,梁河县大厂乡荷花村发现一株野生过渡型古茶树近年来,梁河县对辖区内的古茶树建档挂牌,进行有效保护,并开展古茶树产品研发经初步计算,该株古茶树径围这441米,直径140厘米,树龄约1500年,或为省内
4、已发现的单株最大、树龄最久的野生过渡型古茶树A B C D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深林人不知,_。(王维竹里馆) _,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杨花榆荚无才思,_ 。 ( 韩愈晚春) _,即更刮目相待。 ( 孙权劝学)商女不知亡国恨,_。 (杜牧泊秦淮) _,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后)_,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有约不来过夜半,_ 。(赵师秀约客)(2)默写岑参 逢入京使 。_ ,_ , 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5、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孔子云:何陋之有?3本文作者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_、_、_三方面极力表现“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_的节操和_的情趣。4作者以“山”“水”为对象,写下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句,请你采用这样的句式,以“居室”为对象,仿写句子。(字数可以不受限制,但句意必须与本文相符)三、现代文阅读。(30分)1、享福
6、与吃苦何仲英现在我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福,不愿吃苦。有许多青年人看见人家享福,羡慕得很;勉强他们暂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希冀,总是对准享福的方面去进行。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这种观念,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脑海当中,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觉悟。我们不必希望做“人上人”。我既是人中一人,就当尽人的一份责任。没有农夫,哪里有饭吃?没有瓦匠、木匠,哪里有房子住?没有工、商,哪里有物品?没有效命沙场的战士,哪里可以克服敌人,保护我们的安全?没有呕心绞脑的学人,哪里会有发明、发现和著述,安慰我们的精神?我们一时一刻的需要,都有无数的劳动者无
7、论是劳心或劳力辛辛苦苦地来供给,而我们坐享其福;我们若不是也吃一点苦,也尽一点责,我们非但对不起他们,也何以对得起自己呢?我们须知最可敬爱的,是世上最大多数的平民,他们尽管做一天人,干一天事,他们的生命,总是完全靠吃苦来撑持的。吃苦的人多,社会国家自然富强;吃苦的人少,社会国家自然衰弱。若是都要享福,不愿吃苦,国家未有不亡,享福也就等于泡影,终致吃苦而已!我们翻开历史来看,古今中外,几多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吃苦磨炼出来的?孔子一车两马,周游天下,宁受天下人揶揄,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迄未挂怀。这种吃苦的精神,尤其是我们应该崇尚的。再看看晋朝名臣陶侃,他怕生活过于松散,每天要搬砖头;
8、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午饭后要劈一个钟头的柴。难道他们一个要做瓦匠,一个要做火伕吗?笑话,笑话,他们决不是的。他们不过借此锻炼吃苦的精神,恐怕身体安逸了,将来不能做事,他们的用心,是很深的。论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大学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王阳明解说道:“闲居时有何不善可为,只有一种懒散精神,漫无着落,便是万恶渊薮,便是小人无忌惮处。”前清末年,京城里旗人个个总靠一份口粮,舒舒服服过日子,个个都是整日地拿着一个雀笼,口里哼着几句京腔,这种暮气的现象,哪里还能够支持得住国家!我们不怕享不到福,只怕吃不到苦。享福、吃苦,都是有代价的。以吃苦始者,多以享福终。吃一己之苦
9、者,享一己之福;吃众人之苦者,享众人之福。真正会享福的,先要备尝艰苦,而后苦尽甜来,始有滋味。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磨炼意志的最好机会,这是鼓励吃苦的不二法门。我们虽不必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概,但至少要有陶侃、格兰斯顿的勤恳不懈的精神。我们虽不见得有什么大苦可吃,但至少要屏除一切奢侈浮靡的不良习惯。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这是对诸位的一点贡献。(有删改)1结合全文,梳理并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2文章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
10、作用?3请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选取一个事例(本文事例除外)论证作者的观点。2、留守乡村的爷爷蒋曼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洪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
11、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集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
12、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高楼遍地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有一天,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
13、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不由得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摘自2016年5月长春日报)1文中“爷爷”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2结合全文,揣摩下列词句含义。(1)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句中加点词“镌刻”在文中的含
14、义。(2)不由得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3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4请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5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请谈谈你的理解。四、写作题(40分)根据要求作文人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更需要丰厚的精神养料。物质养料强健我们的体格,精神养料强大我们的灵魂-失败让我们坚强,批评让我们成熟,艰难让我们上进,感动让我们珍惜,阳光让我们温暖请寻找成长中那些曾给你精神滋养的东西,以“_也是一种养料”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
15、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套作抄袭;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一 BDBBCC (1)明月来相照 此夜曲中闻折柳 惟解漫天作雪飞 士别三日 隔江犹唱后庭花 可怜夜半虚前席 正入万山圈子里 闲敲棋子落灯花 (2)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二 1 (1)出名,有名。(2)大。(3)调弄。 2 (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 居室环境 交往人物 日常生活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4 示例一:居室不在宽敞华美,有君子居之则高雅别致。示例二
16、:居室不在高大宏伟,有高尚之士居住则不会简陋。三 1首先指出青年人不愿吃苦,只图享福的现状;再分析吃苦的意义;接着论证吃苦的好处和不吃苦的危害;最后指出吃苦才能享福,要具有吃苦的精神。2(1)举例论证。第四段列举圣贤豪杰,第五段举了京城旗人的例子,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的观点。(2)道理(引用)论证。引用了论语孟子的话,有力地论证了懒散的危害。(3)对比论证。通过正(第四段)反(第五段)对比论证,强调了吃苦的重要性。3示例一: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凭借勤学苦练,终成大书法家。示例二:明朝大学士宋濂,小时候家贫,借书后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但他
17、仍坚持抄录。正是吃得苦中苦,终学有所成,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1仔细安排家里地里活计;从容安排身后事;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再种一棵香樟树当礼物送给孙女;领着孙女看自家的土地。(答对三点,可得满分。)2(1)“镌刻”原指雕刻。在文中指爷爷与大自然、与土地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2)因为爷爷在广阔的故乡留给孙女的一切是丰富的,他希望孙女能同样感受到他的自豪和眷恋。3交代文中的主要人物;点明文章的主旨。4年纪大但身体硬朗;热爱乡村生活;有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5爷爷把香樟树当作礼物送给孙女;让孙女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心灵相通的所在,香樟树和她一起成长;爷爷送给孙女的不仅是一棵树,也是告诉孙女,她与故乡、与土地血脉相连,故乡好土地是我们心灵的起点和归宿。四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