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京口区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共同体 九年级 主备学校:九中 集备主讲人:徐建军审核:徐建军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 月 日 授课班级: 备 注与朱元思书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积累文言知识,准确地翻译全文。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难点: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课前准备】1. 【课前准备】(课代表每天布置任务和要求)1、给加点字注音,每个朗读三遍,掌握读音和写法。缥pio碧 轩xun 邈mio 泠泠lng横柯k 鸢yun飞 戾l天 千转zhun不穷 经纶ln 嘤嘤yng 成韵yn 窥谷忘反ku 2、用“/”线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课文朗读两遍。自/富阳至桐庐/
2、一百许里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3、了解作者和文体吴均,南朝梁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他通史学,私自撰写齐春秋,披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不少丑闻。他因此受到了武帝免其职焚其稿的迫害。后奉诏撰写通史,上起三皇,下迄齐代,未成身死。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科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读了此文,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从语言特点看,是什么文体?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书信。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游记(散文
3、)。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骈文。4、预习课文后,请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课堂助学】一、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说起古文就不能不提写山水的文章。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留恋于大川名胜,寄情于小桥幽径,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和优美的佳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山水的诗句或古文片断?参考: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山随平野尽,江如大荒流。/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2、介绍作者及文体(检查预习3)二、初读课文读顺文句(检查预
4、习1、2)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在句读划分上有疑的地方,提出来师生讨论。2、听范读录音,对照检查。 3、个别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听评。(读音、句读、语速、语调、语气)备 注4、分组读,其余组同学关上书听读。5、全班齐读。三、再读课文读懂词义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已经读顺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参照注释再次阅读课文,真正把课文读懂。而读懂课文,主要是把握句中的一些重点词语,理解它们的语言现象,这样就能对整篇课文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运用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自主解释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然后学生之间自由讨论,共同解决。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或用法风烟俱净( ) 水皆缥碧(
5、 ) 一百许( )里急湍甚箭( ) 猛浪若奔( ) 负势竞上( ) 互相轩邈( ) 争高直指( ) 蝉则千转( )不穷嘤嘤成韵( ) 窥谷忘反( ) 横柯( )上蔽鸢飞( ) 戾天者( ) 天下独绝( )2、翻译下列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3、通译全文 同桌之间互相合作,一个同学朗读原文,另一个同学翻译意思,逐句说一遍。之后,我们请出同桌组在全班读一读,说一说。比一比,看谁做得好。注意下列要求:读:字音读准 流畅自然 节奏合理说:意思明确
6、条理清晰 语言通畅四、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上节课仅仅读懂了文章的字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反复诵读去进一步感受文章内容。反复朗读,直至能背。【当堂巩固】1、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穷 蝉则千转不穷。( 停止 ) 绝 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 )欲穷其林。( 走到尽头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消失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 )果如鹤唳云端。( 高亢地鸣叫 )2、翻译下面的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课后作业
7、】背诵全文备 注与朱元思书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能够体会作者观察角度的独特,写法的精妙2、能够领会到富春江绮丽的美景和作者的感情教学重点:体会富春江山水的绮丽多姿。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课前准备】1.写出总领全文的语句: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作者是如何描写奇山异水的?结合课文语句分析。作者描绘异水是,抓住了水的清,(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和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描绘奇山时,紧扣山的高,多,险,远四种特征。(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课堂助学】一、复习巩固 1、抽背课文2、检查重点字词句翻译二、问题探究读懂内容奇文共欣赏,体会课文的优美。1
8、、结构美总分结构。 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梳理文章结构:文章分三层,。第层,总写富春江从富阳至桐庐间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层分写异水,以水清和流急的特点突出其异。第层分写奇山,以群峰对峙,争高直指和水声鸟声蝉声猿声突出其奇。、意境美文章抓住“异”和“奇”两个字来写山和水的。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水静:清澈;水动:急猛。 动静结合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视觉 、听觉。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第段写景的手法运用在文中有何作用?大量使用了四字或六字的对偶修辞方法,作者从景物的形状、光线、声响和给人
9、的感受等多角度去描绘两岸的山景。景色写得生机勃勃,富于动感,富于生命力。 文章第段中在意思上前后呼应的两句话是什么?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相呼应3、志趣美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因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深入探求: 备 注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
10、情?作者在这封信中生动地描绘了浙江富阳、桐庐一带的富春江上的秀丽景色,表现了他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既否定仕宦生活,又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4、语言美骈体文,整散结合,音韵和谐,言简意丰。反复诵读体会语言美。三、品味语言你认为作者什么地方写得最好?简要说明你自己的理由。(给学生留思考余地,然后回答,过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当堂巩固】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3
11、翻译下列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课后作业】1、默写课文2、全面复习,准备检测 板书设计总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清澈) 异水 ( 正面) ( 侧面)分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 奇山“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多、险)与朱元思书 第三课时与朱元思书课堂检测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水皆缥碧 ( ) 泠泠作响。( )嘤嘤成韵 ( ) 鸢飞戾天者 (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天下独绝( ) 一百许里()水皆缥碧() 急湍甚箭(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 经纶世务者( )千转不穷() 窥谷忘
12、反()三、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含义。 蝉则千转不穷。( ) 猿则百叫无绝( ) 欲穷其林。(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备 注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果如鹤唳云端。(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五、根据文章内容填空。1、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2、文章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原文)的特点,在描绘奇山时,紧扣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原文)的特征。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
13、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_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 六、对比阅读【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与朱元思书)1、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实是/欲界之仙都 B. 蝉/则千转不穷C.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 水/皆缥碧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 B. 急湍甚箭,猛
14、浪若奔(奔跑)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D.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4、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5、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之情。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 ”即可看出。备 注答案:1、C2、B 3、(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准确译出“颓”、“沉鳞”,语句通顺)(2)(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5、山水自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