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3级高一历史教案·必修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秦的统一、“始皇帝”的来历和秦朝的三公
2、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
3、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2、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与情境,引导学生参与、体验,
并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作出正确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秦王朝创建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给中国历史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教学难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自学导案】
1.嬴政是如何结束分裂割据,实现“六王毕,四海一”的?(时间、顺序、策略、影响)他为什么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实现国家的大一统?
2.如果你是秦始皇,面对广袤的土地、空前的帝业,既有骄傲和豪情,也有忧患和不安,其中最大的忧患莫过于如何加强对辽阔帝国的统治,避免重蹈六国覆辙。那么,秦始皇将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统治?请你为他提供一个巩固帝业的治国方略。
【新课教学】
【导入】
师: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大家还记得都有哪些特点吗?
生:答略
师:对,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它是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那在中国古代是什么时候实现权力高度集中的呢?
生:秦朝
师: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看看当时是如何实现权力集中的。
(一)“六王毕,四海一” ------秦统一全国和秦朝建立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8-9,想一想:嬴政是如何结束分裂割据,实现“六王毕,四海一”的?(时间、策略、顺序、影响)他为什么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实现国家的大一统?
1、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采用“远交近攻”战略,先后校灭韩赵魏楚燕齐,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影响:(1)结束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符合历史发展要求。
(2)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疆域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抵长城一带),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的形成。
3、实现国家统一的原因
首先是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大大增强。
其次是因为秦始皇灵活运用“远交近攻”的对外战略,对各国进行了各个击破。
再次是因为从春秋战国诸侯混战,人民流离失所、生活痛苦不堪,渴望统一。
最后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也是极其关键的。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统一
【学生活动】如果你是秦始皇,面对广袤的土地、空前的帝业,既有骄傲和豪情,也有忧患和不安,其中最大的忧患莫过于如何加强对辽阔帝国的统治,避免重蹈六国覆辙。那么,秦始皇将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统治?请你为他提供一个巩固帝业的治国方略。
1、中央的政治体制
(1)皇帝制度
特征: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
本质:君主专制
(2)三公九卿制: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
2、地方的政治体制——郡县制
(1)内容:郡是秦朝最高的地方行政单位,设郡守、郡尉和监御史。
郡下设县。
(2)特点: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3)作用:①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中央集权形成中的重要环节;
②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重难点突破】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师:秦统一后,疆域辽阔,为了加强统治,秦始皇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基本概念——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开创于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的决策方式: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
中央集权——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方式: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率权,地方听命于中央。
两对基本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内容:中央政治制度(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和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2、郡县制
师:请同学们看到P9《秦朝疆域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秦朝疆域是很大的,那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秦朝该如何统治呢?让我们来看一段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思考:
(1)王绾和李斯争议的焦点问题是什么?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建议?
生:分封郡县之争、分封制的危害、郡县制的实行等;李斯。
师:最后秦始皇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个郡,郡以下又分为若干个县—乡—里,同时在每一级建立相应的官僚机制(郡守,县令)这就建立了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
那秦朝为什么要实行郡县制呢?其实刚才的材料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总结周朝分封制带来的祸患。我们还可以通过和分封制的比较更加全面地来看一下:
(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标准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官吏产生
世袭
皇帝直接任免
中央与地方
地方独立性强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历史作用
异
地方容易出现割据势力
不利于国家统一
①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②削弱地方权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同
①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一,巩固统治
②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课堂小结】郡县制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构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内容,形成了地方听命于中央,中央由皇帝控制,最终使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控制在皇帝手中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自秦始皇开创,为后世王朝所沿用,并且得到不断地完善和强化,对中国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业布置】完成《学案导学》第二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