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08250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1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寻找情感教育中的最佳有效切入点 单位:扬中市新坝中心幼儿园 邮编:212211 姓名:董云静 摘要:幼儿期是情感培养的重要时期,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知识经验贫乏,思维具体形象,情感的感染作用大,可塑性较强。如果我们能利用幼儿的这些特点,不失时机地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关爱情感的培养,就会使幼儿形成比较稳定的良好的情感品质。 情感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是伴随着认识的过程而产生的,并影响着认识活动,因此情感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是促进幼儿情感发展的保证,并能用心观察幼儿的情感表现与发展,能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幼儿的积极情感体验,最终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宽松和谐的情感环境、丰富多彩的感受和体验情境、自主畅快的情感表达,有利于幼儿情感的培养。情感教育渗透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将是一个长期的有效的过程。 一、寻找宽松和谐的情感氛围 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情感环境,需要教师的教育经验与教育策略。教师只有时刻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才能读懂孩子,进而尊重、理解孩子,为孩子创设宽松和谐、温暖的环境,产生良好的师幼互动,让孩子适应并喜爱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孩子的成长需要宽松和谐的氛围。只有在和谐的氛围里,生命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挖掘,孩子们的表现力、创造力才会源源不断地流淌。教育具有使生命获得快乐成长的责任。因此,幼儿园需为孩子创设宽松愉快的生活气氛和充满关爱的精神环境,能使幼儿经常处于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良好的生活环境,合理的有规律的作息制度,无压抑感、充满关爱、激励的情感气氛,使幼儿感到安全和愉快,产生亲切感,易于接受教育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幼儿才能思维敏捷、想像丰富、活泼开朗、充满自信和创造。情感需要采用相应的情感交流策略。情感教育能使幼儿学会了解自己的能力、优点和缺点,从而扬长避短,得到良好的进步和发展,进而更加自信、自立、自律。情感教育还能使幼儿学会观察和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志、动机、感觉;从而在人际交往中分享他人的快乐与忧伤;这样的幼儿往往成为群体中受欢迎的人物。如果在幼儿园中幼儿不想、不能,甚至不敢与教师自由、愉快的交往,任何教育的都是枉费心机的。为了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我们可以定位三个角色。生活中,我做孩子们的妈妈,用心照顾他们,当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会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抚慰他;学习时,我做孩子们的老师,努力引导他们,当孩子遇到困难感到焦急不安时,我会主动地走过去弯下腰或蹲下,轻轻拉住孩子的手,用亲切的话语、和蔼的眼神与之交流、宽慰、缓解他不安的情绪,然后,共同想办法来解决问题。闲暇时,我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与他们倾心交谈。当孩子伤心时,我会静静的坐在他身边,倾听他们的心声。建立了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使我体验到了愉快、默契的情感,也使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得到了甘雨般的润泽,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情感的支持。 二、寻找和挖掘教育活动中的典型事例 幼儿园有目的的活动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只有结合这些特点认真地设计并组织活动,才能将情感有机地渗透其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争执,甚至还会做错事,此时,教师要及时处理,循循善诱,问清原因并帮助孩子分清是非,把它看作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时机。如:小椅子摔倒了,朱宇豪看见轻轻把椅子扶起来,我就随机引导教育小朋友爱护公物。又如:班里郭永晔小朋友各方面懂事较晚,散步和早操排队时经常掉队,我就鼓励能力强幼儿牵着他一起走,不让其掉队,渐渐让孩子们懂得关心、互助为自己带来快乐,也为别人带去方便。同时,在设计一系列主题活动时,我们就把情感教育渗透到各领域活动中。如:语言活动《谁的主意好》让孩子们知道礼貌待人;音乐活动《好朋友》《拉拉勾》通过旋律、节奏等音乐语言构成艺术形象,给幼儿美的感受,同时,教给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在其余活动中结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情感教育深入到孩子们的心田,还可带领孩子们参观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丰富孩子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增长感性知识。如:参观大型超市、图书馆、小学、尊师广场等。幼儿的情感具有冲动性和不稳定性,情感教育并不是一次活动或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将一日活动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是有效的教育。如利用大自然、音乐、美术和文学作品等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通过游戏活动、区域活动强化爱的情感教育等。一日活动的各环节都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这就需要教师要注意随机教育,发掘出着眼点,并努力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使孩子们行成良好的情感素质,从而激发美好的情感。如春天到了,带小朋友到户外春游,观察春天的景象以及池塘里的蝌蚪的变化,并根据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启发幼儿:“小朋友,春天到了,池塘里的蝌蚪也出生了,它们的妈妈是谁呀?为什么它们长得跟妈妈不一样呢?”孩子们通过思考和讨论,知道春天里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接着,我又用拟人的手法问:“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会怎么样?”孩子们发挥了想象力,有的说:“小蝌蚪伤心地哭了,”有的说:“没有妈妈照顾,小蝌蚪会生病的。”这时,我便说:“让我们帮帮小蝌蚪的忙吧!”孩子们的情绪明显高涨,有的说:我们帮它找妈妈;有的说:我把它带回家照顾它;有的说:我们要爱护它,让它感受到我们的爱。孩子们说了很多各种各样充满爱心的想法。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既领略了知识世界的内容,又进入了情感世界,不知不觉地获得了关心他人和同情、帮助弱小者的品质的熏陶。 三、寻找各个课程中的学习内容 节日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是教育幼儿的有利时机。各种节日都有其不同的意义,教师应深入浅出地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和主要的涵义,如“三八”妇女节、儿童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清明节、元旦等等,将幼儿对节日的认识情感从不同方面作进一步的提高,如三八节,五一节到了,让幼儿通过绘画“我的妈妈”、“我的爸爸”送给爸爸妈妈,并说一句祝福的话来表达幼儿对父母热爱的情感,鼓励幼儿帮助爸爸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洗袜子,穿脱鞋袜,收拾玩具,摆放碗筷,为大人递送用具等,养成幼儿以自己能做到的任何方式去关心他人的情感。如“国庆节”这个节日,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向他们深入浅出地介绍我们伟大的祖国: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在这个龙的国度里有辽阔的疆域、壮丽的山川、富饶的资源、灿烂的文化、勤劳智慧的人民,使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祖国:中国文化是悠久而深厚的,既有像四大发明这样的文化遗产,也有像中国武术这样的精神遗产,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幼儿的心灵萌发爱国情感。“九九重阳节”到了,我们可以教育孩子们进行热爱长辈的主题教育,以实际行动来关爱老人。老人们敲敲腿、捶捶背,并亲手制作了小旗子插在重洋糕上送给爷爷奶奶,祝福爷爷奶奶幸福、安康、长寿。 这样,我们从情感教育入手,选择与幼儿直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用各种形式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对幼儿进行爱国情感教育。不仅把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而且孩子们在自己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过程中,了解到我国初浅的国情,潜移默化地萌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倾向和尊老爱幼的的品质。除了一些传统的节日外,我还抓住一些现代文化性节日,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爱鸟周”等,这些节日都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让幼儿了解节日的来历和有关的知识,组织了幼儿到户外捡塑料袋、收集旧电池。利用区域活动教育幼儿要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从自我做起。 四、寻找和挖掘教师身边的事物 《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幼儿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对幼儿施加良好的教育影响。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的缘故,他们离开家庭,离开父母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老师就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这就要求教师要像妈妈一样去细心呵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孩子,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用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田。孩子在获得爱、感受爱的同时,逐渐地学会如何去关心、帮助别人。如孩子刚入园时,我们应面带微笑地去迎接、拥抱每一个孩子,并主动向孩子们问好,当班里小朋友因病请假时,我会主动打电话家访了解其病情。渐渐地,当得知同伴没入园时,很多孩子也会试着问原因;许许多多的事实证明,拥抱、抚摸、牵手也是教育的一部分,甚至会带来奇迹,因为这种方式最直接最真诚最大胆地将对孩子的感情传达给她,孩子易被这种爱感染。特别是晨间接待这个师幼互动的第一时间,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感受到被尊重的快乐,对孩子的一天都有积极的意义。一天午餐时,丁丁小朋友因身体不舒服,饭吃到一半时吐出来了,做在一桌的团团小朋友发现就跑过来问:“你怎么啦?”得知原因,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要吃药,有的说要休息,有的说要找医生;自然角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也逐渐关心起动植物的变化,“为什么小螃蟹会死?”“花儿为什么会枯尾?”,“小鸡生病该怎么办呢?”“黄豆宝宝怎么样才能发芽?”。孩子们的问题越来越丰富多彩,自然角也变得活泼又生机。孩子们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当我们时时刻刻的教育在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时,良好的情感体验也在不断地潜移默化之中了。   五、寻找大自然中美好的事物形象 大自然中充满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是一个活生生的课堂。把孩子带入大自然,让他们接触各种动物,植物,并且和它们和谐相处,是培养孩子情感不可缺少的内容,是锻炼孩子情感迁移能力的途径。让孩子学会爱护花草,爱护小动物,做父母的也要以身作则。告诉孩子大自然是人类的好朋友,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是一种美德。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到植物园、郊外走走,让孩子领略大自然的美感,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培养爱心。有些孩子家中还饲养了各种小动物,如:小鸟、小鱼、小狗、小乌龟等。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喂养并照顾它们,让孩子在自己的亲身体会中体验到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这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教育论》书中的一段话。有爱就有情感,情感教育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会变得更自信更快乐。为孩子创造一个爱的环境,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培养一个有爱、有情感的孩子,让他们拥有一份快乐的人生,这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遣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里,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六、寻找家园合作共同体,达到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启蒙教育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极为重要。但是,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孩子们个个是“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们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骄蛮、自私”等不良的道德情感意识和行为。如何加强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共识呢?我们利用《家教园地》向家长宣传关于家庭对幼儿情感形成的重要性,保持教育的一致性,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宣传。如开展主题《爸爸妈妈辛苦了》,我们通过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来助教,通过他们的讲解、演示、操作等,让孩子们了解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激发孩子们热爱劳动者及尊重劳动成果。同时,家长要为孩子创设一个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长辈间互敬互爱、尊老爱幼,让幼儿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逐渐养成良好的情感。孩子们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尊老爱幼,逐渐形成了关爱他人的健康情感与品德。我们希望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精神延伸至尽情、尽性、尽意、尽心地去爱,包括爱自己及爱所爱的人、爱家乡、爱祖国。使幼儿都能成为一个富有爱心,至情至性的孩子。 幼儿的情感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要善于做个有心人,用爱作为纽带连接教师和幼儿的关系,努力创设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和谐环境气氛,让幼儿的情感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有效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