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新课改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改革 教育改革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实行民主化。我认为,教学民主化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但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师生关系方面究竟还存在一些什么问题?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何建立等诸多问题对许多教师来说,还是他们理念中的一个盲点,新型的师生关系及时新课程实施合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本文就是当前新课改下,教学汇总如何改革和创建新型师生关系谈谈个人浅显的认识和思考。 一、传统师生关系的弊端。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单通道的关系。教师以“圣贤”的身份、“权威“的姿态居高临下,教师通常有意无意的侵犯学生个人权利,
2、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权利的社会人来对待。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教师和学生都为“分”而疲于奔命,不和实际的高要求,超负荷的作业量,使得部分学生、教师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为学生筹划一切,全盘包办、代替,这使得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学生厌倦学习,这完全违背了教学规律,在管理上是“你讲我听”的专制型关系,这种关系的基础是等级意义的,其必然结果是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这是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控制、管理、命令等是其中重要的活动,教师经常扮演定向者、定规者的较色,由此控制着课堂的进程,约束着控制着学生的行为,课
3、件建立在有利于学生发展意义的严格要求和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新教育的必然趋势。二、新型师生关系强调民主和平等,教师必然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以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的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事又看到学生是处于半成熟、发展 中的个体,对其要正确指导。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优化师生的情感关系,建立起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新一轮教育基础课程改革的追求和倡导的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它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是教学民主化的基础,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关系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在师生关
4、系上强调师生互动,突破了学生德望主体地位和作用。在人格上师生是完全相等的,师生都是教学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和尊严的人。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分享知识、智慧、精神和情感,师生互教互学。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互相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三、师生关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侵犯学生权利,尤其是侵犯学生人格的权利和自主的权利。优的教师讽刺、挖苦、辱骂学生,
5、程度不同的体罚学生的现象在农村学校还普遍存在,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受到伤害;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只能围绕教师的要求去做,难以旅行自己的义务,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受到限制。 2、教师不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用一个标准要求和衡量所有学生,对只能较弱的学生批评之声远大于鼓励和表扬之声,罚他们抄作业100遍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学生对教师是“敬”而远之,这是造成学生弃学、厌学的主要原因。 3、教师关于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师生之间关系淡漠,缺乏足够的沟通和联系,彼此之间不能真正的以诚相待,畸形发展的师生关系使得师生情谊
6、黯然失色。四、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尊重和赞赏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和心理你那,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比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目前,一些教师仍然存在着只会尊重和赞赏优秀学生、不愿尊重问题学生,只能教好学生,不愿不会教困难学生的问题,造成了学习困难学生越来越差,最终使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和进步的信心,甚至失学辍学。 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尊重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会容忍和宽容,以一种分类关心、个别引导、全员帮助的态度来积极营造和谐、互学、相帮的教育教学氛围,尤其要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优严重缺点和有缺陷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
7、、被孤立和被拒绝的学生、优过错的学生和教师本人意见不一致的学生。教师的言行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做到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便当众批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还要学会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学会用表扬的方式去激励、赞赏每一位学生,让学生都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要抓住合适的机会给学生以诚挚的鼓励,使得他们得到自尊和首肯和努力奋发的学习动力。教师要付出真情,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厚此薄彼。教师不能把所谓的优等生看得没有缺点和不足,把所谓的问题学生、困难学生看得没有任何优点和进步。实际上,不少学生对优等生缺点和
8、问题学生、困难学生的优点都视而不见了。对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心,多给他们思考、发言等表现的机会,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教师要赞赏每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和专长,教师要赞赏每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成绩,教师要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大胆质疑和对教师本人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超越,教师要赞赏每一位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位置。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激励者和合作者。要做学生的“伴游”,而不仅仅是“导游”。教师在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核心,充分实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一切为了每
9、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教师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为学生服务,要放弃师道尊严,要学会“蹲下来跟学生说话和交流”,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要转换角色,不要做学生及其学习活动的控制者,操纵者和导演。 3、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人生观。新课程倡导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学生观。它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关注每个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实事求是的对待每个学生,树立“人人都有才”,人人都可以成才,人人都又不是全才的新理念。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是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一
10、定要摒弃把每个学生都看成“英才”“全才”的陈旧观念,更不能把自己认为不是“英才”“全才”的学生看成是“朽木不可雕也”,不管不问不教育,人气随波逐流。教师涛认识到学生发展中的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有规律的,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的,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失误甚至是错误都是正常现象。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又是独立的人,每个学生都是完整的人,是有自身的独特性的,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的。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具有独特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同时还是责权和权利的主体。另外,教师要有
11、正确的人才观,要认识到只要将来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就都是人才。这样,教师才能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才能特别对学困生基于更多的关注。4、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和法制意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权利和人格。 长期的传统教育思想使人们逐渐与了“师道尊严”“教师权威伦”“不打不成才”等不良意识,这种意识成为师生关系的一个障碍。新课程和“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倡导我们要建立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 为了学生自由充分地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有自己作为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使他们的合法权利得到切实保护,作为教师应该“蹲下来,平视学生”,在学生与教师的人格之间画上等号,学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用热情、真诚、宽容、负责
12、、幽默的品质、用宽阔的知识面、卓越的教学艺术和敬业精神感染学生。学会对学生的错误能启发学生自我反省,自觉纠错。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不用一把尺子评价学生,还给学生创新发展的空间并分清严格要求和包办代替、张扬个性和放任自流等接线,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对学生处处要理解,尊重、宽容、善待、时时关心他们的身心发展,了解每位学生的特长爱好,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少讽刺、挖苦。教师用真诚的爱去关心每一位学生,要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尊严,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让部分学生成为“旁听生”,这样才能和他们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 新型民主关系的师生
13、关系在理念上要求教师与学生确立“我和你”的关系,而不是“我与他”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摒弃传统上以“圣贤”的身份“权威”的姿态居高临下地出现,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和促进者。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试试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耐心得指导,真心地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5、实现“教学相长”促使师生共同进步 教育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吧:“教师和学生均是学习共同体的一员,他们在学习中共同成长。”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中,双方存在着互相促进、彼此推动的关系。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演、我来看,学生讲、我来同。这种朋友式的倾听,交流,都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事,我也从学生的成长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总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式正常教学、提高教学 效率的保证,是新课程标准与理念的要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教师要迅速更新教育理念,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以人为本,师爱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学生、视学生为教师生命之延续”的意识,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认得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创造能力,推动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生幸福奠基,实现个人与社会发展的统一。